很久没有CSDN写过博客了,甚是怀念。多话不说,随着Google I/O大会上将kotlin指定为官方语言,kotlin大热的趋势势不可挡,kotlin并不是一个刚出的语言了,没记错是2011年面世的吧。这几个月下来,伴随着一些社区的贡献,关于kotlin的学习资料也越来越多,本系列大多都会是转载,或者加一定的修改or备注,本来是想丢到git上组内共享,实际上也没什么稀奇的,也怕麻烦,直接写在这里算了。
我并不太赞成初学一门语言的时候,就要用最简单的编辑器,命令行编译运行。实际上这会大大的降低效率,另外,想要记住语法不会被语法帮助影响,换句话说,你要是不用心记语法,就算一天到晚用sublinetext手敲也不会有任何帮助。
我现在开发、学习都迁移到macOS了,windows的环境就不再关注了。
首先你需要配置一套编译环境
使用命令行编译参考
推荐使用IntelliJ IDEA,哪怕是最终为了Android(毕竟Android还没有用kotlin改写呢,学语法就没必要使用Android studio)
使用IntelliJ IDEA参考
主要参考自这里
绝大多数情况下使用驼峰法命名(并避免命名含有下划线)
类:大驼峰法
类的成员变量、成员方法:小驼峰法
常量:匈牙利法
4 个空格缩进
类型和超类型之间的冒号前要有一个空格,而实例和类型之间的冒号前不要有空格:
interface Foo<out T : Any> : Bar {
fun foo(a: Int): T
}
在lambda表达式中, 大括号左右要加空格,分隔参数与代码体的箭头左右也要加空格 。lambda表达应尽可能不要写在圆括号中
list.filter { it > 10 }.map { element -> element * 2 }
在非嵌套的短lambda表达式中,最好使用约定俗成的默认参数 it 来替代显式声明参数名 。在嵌套的有参数的lambda表达式中,参数应该总是显式声明。
有少数几个参数的类可以写成一行:
class Person(id: Int, name: String)
具有较长类头的类应该格式化,以使每个主构造函数参数位于带有缩进的单独一行中。 此外,右括号应该另起一行。如果我们使用继承,那么超类构造函数调用或者实现接口列表应位于与括号相同的行上:
class Person(
id: Int,
name: String,
surname: String
) : Human(id, name) {
// ……
}
对于多个接口,应首先放置超类构造函数调用,然后每个接口应位于不同的行中:
class Person(
id: Int,
name: String,
surname: String
) : Human(id, name),
KotlinMaker {
// ……
}
构造函数参数可以使用常规缩进或连续缩进(双倍的常规缩进)。
如果函数返回 Unit 类型,该返回类型应该省略:
fun foo() { // 省略了 ": Unit"
}
很多场合无参的函数可与只读属性互换。 尽管语义相近,也有一些取舍的风格约定。
底层算法优先使用属性而不是函数:
//内容
/*内容*/
/**内容*/
一般来说,代码一行会选择80或100或120,然后传统行注释会放在右侧的注释区,但整理对齐会花费不少功夫,有些IDE的设置可能会让你抓狂。其实这样大家也是能接受的:
fun foo() {
// find the rootView instance.
View rootView = findViewById(R.id.root);
// find the submit button instance.
Button btnSubmit = (Button) findViewById(R.id.btn_submit);
}
一般来说会加空行来减少阅读障碍
对控制段的注释:
一般我们希望这样:
if (expression) { // 控制段含义
println("balabala")
} else {
、、、
}
但有时这段注释会比较长,可以这样:
if (expression) {
// 控制段含义,要干的事情、算法解释,很长很长很长,后面留一个空行避免认为是下一句代码的注释
println("balabala")
} else {
、、、
}
当然,多行注释推荐使用块注释
对于方法(尤其是公开的)、重要属性,应当使用doc注释
对于属性,一般缩为一行:
/**这个重要的变量是干嘛的*/
var mSettingSharePref: SharedPreference
对方法:
包含方法描述,参数解释,返回解释,甚至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