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一周小结

开始的第一步很难,但更难的是如果一开始就知道最终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或许就不会有开始。

加入新生大学刻意练习的活动初衷是为了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训练,挑战一下自己,从而改善拖延的习惯。


刻意练习一周小结_第1张图片

游戏的规则:

1、在一个月的期限内,每天早上班长发布当日的任务,完成后在群里打卡,连续两次未做到的就出局;

2、除了每日的任务,你事先并不清楚最终的目标或任务是什么。


这个机制的好处:

1、奖惩分明。通过张贴完成帖给未完成的同学以刺激和提醒,而淘汰机制增加了无形的压力,反过来一旦你完成了当日打卡,就能给心理以正向的激励。

2、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取长补短。

3、待补充....


一周主要完成任务:

1、每天都按时完成打卡任务,在全部班级同学中大约只有2/3的人能保证做到这一点。

2、完成了一个800字的中英文自我介绍,这是我学习英语二十年来第一次主动挑战自己将中文翻译成英文。

收集并分享了自己最喜欢的几个励志小视频,有电影也有演讲,但基本都是我反复看过很多遍的,这次为了分享我又将它们看了一遍。随着自己的成长,看这些视频的感觉和体会也在不断丰富和加深。

比如,阿甘退伍以后跟他那位在对越战争中失去了双腿中尉一起出海捕捞,有一天接到一个电话告知阿甘的母亲生病了,阿甘在听到这个消息以后想也没想直接跳水选择回家,决策时间为1秒。事后回想起来这个想到就做,做了就坚持直到实现目标的这个生活方式始终伴随着阿甘。而现实生活中,有多少智商比阿甘高的人,反而常常陷入抉择的困境,选择周期长、行动能力差,最后在自以为是的小聪明中蹉跎一生。


几点感想:

1、完成好过完美。

因为每天都会有新任务出来,所以当日事当日毕很重要,即使只是完成了,也是一种不小的进步。

人的大脑本能的对自己短期的要求和期望过高,而忽视了长期的复利指数可能带来的巨大变化。任何人在一开始的时候做的和想的都会比较粗糙,而大脑可以接受的标准往往比我们最初能做到的高得多,即常见的眼高手低就是这种状态,于是大脑本能的风险回避或厌恶就出现了。

好比我自己,我常常想等一个既没有人打扰的大块时间、身体也休息充分而精神饱满的时候写东西或看书,或是总想等到把东西都彻底想明白、搞清楚了再动笔,可其实这样完美的时刻并不会有,至少不会常有,反倒是在拖延中一次次失去了日常锻炼提高的机会。

以色列是全球公认的创新创造的大国,小小的国土面积上为何蕴藏着这么巨大的活力?其核心就是失败教育,他们深信“学会失败,否则就是学习的失败”(Learn to fail or fail to learn)。

这也是为什么平常父母长辈苦口婆心的说了千百遍,都不如让孩子亲自尝试、体验失败或成功,总结迭代来得直接跟有效。

2、要事第一。

在一周的练习中,有几次的作业我是有时间可以挤出来在白天完成的,可是最终还是被拖到了晚上,想着晚上时间充裕些。到了晚上,结束了一天忙碌的工作,回到家一放松人有时会感到疲倦,加上陪完孩子,时间已经不早了,再要强迫自己集中精力做事情,有时候身体会有意见。又或者是遇到突发事件,可能当天的任务就无法完成了。

当新的一天来临,我们总是相对充满精力与期望,因此决策和行动力相对也会较强。对于必须要做的事情应该尽早安排时间完成,以避免因各种内外部因素和理由带来的不能完成任务的风险。

3、减少决策,想到就做。

通过尽快解决一个任务能减少大脑带宽的占用,给自己一个正面的激励和小小的成就感。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并不擅长于同时并行几个任务,或者说因为要频繁的在几个任务之间进行切换,注意力的耗散变得很厉害,从而降低了工作的效率。因此,在前期做好决策、定好方向以后,关键的是保持每日的习惯,自动触发行动,从而将需要消耗大量脑力的决策留给更重要的事情。

你可能感兴趣的:(刻意练习一周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