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坑记----large batch_size cause low var_acc

有时候,我们在训练模型前期,会出现很高的train_acc(训练准确率),但var_acc(验证准确率)却很低。这往往是因为我们模型在训练过程中已经进入局部最优,或者出现过拟合的现象。造成这种情况有多种原因,我只提出以下几点,有补充的可以在下面留言,我补充。

(1).训练数据分布不均匀,可能你的训练数据某一类别占据了大多数,比如95%的数据为苹果,5%的数据为其他类别,那么模型为了拟合训练数据,则模型会偏袒于把识别结果归属于苹果,而验证集的数据是正常的,那么便会出现高train_acc,低val_acc。

(2).训练数据没有shuffle,那么整个batch里面将会是同一个类别数据,比如都为苹果的图片,那么训练一个batch,那么模型输出将会往这一类别靠拢,会形成一个很高的acc的假象,但这个模型泛化能力却很低,因为这个模型都只会为了拟合这批同类的数据。

(3).训练集跟验证集的预处理不一致,这个是细节问题,输入的图片分布不一致,那么必然会影响到验证结果。

(4).模型过于复杂,造成过拟合现象,特别是在于训练数据集不多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现过拟合。

(5).这个也是最难发现的,就是过大的batch_size,造成训练前期,模型还未收敛,出现很高的train_acc,却有很低的val_acc,亲测,在120个类别,参数只有七万的分类模型中,在batch-size等于64的情况下,在第二个epoch时,train_acc达到80%,val_acc却只有6%,train_loss跟val_loss也是相差很大,而在batch_size在等于8的情况下,在第二个epoch,train_acc跟val_acc皆能达到60%,且还有上升的趋势。至于为什么,个人认为,模型在大的batch_size的情况下,模型泛化能力下降,且更难拟合,每个epoch所包含的step也更少,且在adam的优化算法,前期的学习率较高,模型出现了振荡,一直在局部最优值徘徊,具体原因不知。

 

接下来分析下,batc_size对模型的影响:

large batch_size:

好处:训练的更快,每一step都包含更多的训练集,模型准确率会更高,不容易受到噪声的影响,稳定性更好。

small batch_size:

好处:不容易陷入局部最优,泛化能力更强。

 

总结:

(1).large batch_size,虽然训练模型的训练误差会更低,但往往在execute的时候,效果却不尽人意。

(2).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建议batch_size在32或以下。

 

你可能感兴趣的:(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