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第一个「hello world」开始。首先我们先进入电脑的控制台输入 python3 进入 python 解释器模式。
例如我以 Mac 为例 在 iTerm 终端输入 python3 会进入解释器模式。
Python 3.7.3 (v3.7.3:ef4ec6ed12, Mar 25 2019, 16:52:21)
[Clang 6.0 (clang-600.0.57)] on darwin
Type "help", "copyright", "credits" or "license" for more information.
>>>
此时我们输入 ```print(‘hello world’)````就可以打印出 「hello world」了。
我们的第一个 python 程序就这么愉快的完成了。下面我们就开始来认识 python。
首先 python 是弱类型语言,相对于强类型语言,它不需要声明变量的类型。甚至粗暴到连声明关键字都省略了。
了解 JavaScript 的同学都知道,它也是弱类型语言,声明变量时也不需要指定类型,但好歹我们还需要使用声明关键词的(虽然可以省去不用,但是非常不建议)。
而python 不管这些,老夫就是直接开干,别跟我扯那些没有用的。难怪大家都说「人生苦短,我用python」。光看变量声明,就让我感受到了。期待更加深入的学习。
int age = 0; // java 声明一个整数型的变量
var age = 0; //js 声明一个变量 age 不指定数据类型。
age = 0; // python 直接声明
第二个特点是它属于「解释执行」类型语言。就如开头我们所说会进入 python 解释器模式,而这个解释器就是用来解释 python 语言的。
弄清楚之前,先简单了解下什么是「编译执行」与「解释执行」,以下都是大白话介绍可更好理解,如果不觉得严谨的可查阅相关资料。
首先计算机只认识二进制这个大家都知道。所以编写的程序都要先转成二进制代码才可以运行。否则计算机不认识啥都百搭。
但计算机认识的东西,人类看起来就很痛苦而且写起来简直生不如死。怎么办呢?这就是人类的聪明之处了,我先写认识的,然后通过一种方式在转成机器认识的不就完了吗。
而在转换的过程中有两种实现方式:第一种就是:先编译好在执行。第二种就是:执行的过程中再编译,即:边执行边编译。
所以先编译好再执行的对应的就是「编译执行」,边执行边编译的就是「解释执行」。
例如 C、C++:这类语言就属于「编译执行」,它们的优点在于只编译一次,执行速度快。而缺点是不能夸平台。
而像 Python、JavaScript 这类语言属于「解释执行」,它们的优点在于跨平台,不管在window 还是其他平台都可以执行。但缺点就是每次执行都会编译所以速度慢。
python 代码的执行步骤大概是:
开头说 python 的解释器,我们写的每一行 python 代码都是由它负责,解释器由一个编译器和一个虚拟机构成,编译器负责将源代码转换成字节码文件,而虚拟机负责执行字节码。
python 代码在运行前每个 .py 文件将被换转成 .pyc 文件,.pyc 就是一种字节码文件。
我们人类在读一篇文章的时候会从左至右,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阅读。而机器也是如此,它在阅读代码的时候也是「从上而下」进行阅读。
所以它的代码执行顺序就是「上下执行」,第一行没有执行完,就不会执行第二行。但如果只有「上下执行」好像并不能满足我们所有的需求。
继续拿看书来说:
比如你在书中看到一段看不懂的话,你会怎么做?我会去多看几遍,直到看懂为止。
如果有很多我不想看的内容怎么办?我会把不想看的内容直接跳过去,选择我喜欢看的内容。
那程序是如何做到这点的呢?下个章节我们来详细程序该如何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