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体察小记

二零一八年七月十四日,雨,微凉,下乡活动第一天。

清晨七点三十分,一辆装着三十四位‘下乡知青’的大巴朝阳前行。一路上,窗外风景变换不停。从城市景观,到大片的甘蔗林,再到平坦的稻田群,蒙灰,苍绿,翠绿,金黄。一路上的色彩变化,令人惊喜。

或许下乡的过程就是体验生活,经历成长的过程。与预期的一样,村里的环境不那么如人意。这一点,在我们乘坐的车从天等县二级路转向村里的坑洼水泥路起,变得明显。村里的山路十八弯。我们所乘坐的大巴即是踏过一个又一个大弯顽强前进的。当离目的地还有十公里的时候,山路愈加陡峭,凹凸不平的地面,使路途愈加颠簸。刚下过雨,路上的坑洼点积满水,车轮碾过的每一处,水花随即飘扬。

在前往目的地的途中,不时还下点儿小雨。雨滴挂在干净的窗上,宛如薄叶上晶莹剔透的水珠,煞是好看。淅淅沥沥的雨,漫长的路途,我困意四起。拖着疲惫的身躯,我轻靠座椅,望着窗外。不远处山上,云雾缭绕。路旁水稻,硕果累累。大片的金黄稻田装点灰土的路面,眼前美景还真为颠簸的旅程增添了不少活力色彩。看着窗外的景,我困顿的眼逐渐模糊,不久陷入沉睡之境。

坑洼的路面,遍地的石山,品类单一的农作物,无不诉说着贫困的艰辛。或许是很接近目的地了,在睡眼朦胧中我听到车内一阵喧嚣,我的意识在一片喧闹中逐渐苏醒。醒来后只见一个略有斑迹的大门立在眼前。大门里面是占地面积不大,墙壁被刷成白色的小学教室及宿舍。我睁大了眼问:“目的地福利村到了,我们要下车了?”

带队的师兄说:“不是,这是我们车上另一支队伍的目的地,贵和村。这里是他们的驻扎点,贵和小学。”我随即松了口气。稍作休整后,我们乘坐的大巴又一次踏上颠簸的羊肠小道,向着我们的目的地福利村前行。

穿过水洼地,踏过溪上桥,一路曲折。几番周折后,我们乘坐的大巴终于抵达此次下乡活动的目的地,福利村。

我本以为这会是一次不愉快的旅程。看到的景皆是落魄不堪,所处房屋陈旧不已,所到街道牛粪所处可见。说实话,见到这样的环境,说不失落是假的。不过好在我们这一行人,年轻,特别有活力,适应的特别快。无论环境糟糕到什么程度,途中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能齐心协力迎难题。这一点,在我们于驻扎地安顿时,可见一斑。

我们的驻扎阵地是福利村的一个‘古董’幼儿园。刚到那会儿,幼儿园里是空荡荡的。只有零星的小床,摆放整齐的小椅子,紧闭的房间,说不上新但是工具齐全的厨房,以及没有门的厕所。这一切对我们来说,都是一种考验。一种对团队契合度,以及动手能力的考验。好在我们不弱。

厕所没有门,可见窗还特别大?这有什么。机智的我们还不是抽两张旧席子,三下五除二地一下子就弄好了一个门,一个如厕识标,还有尺寸合适‘窗户’。我真的佩服我们队友。对待一切难题都迎刃而解。这一点在吃饭上,尤其明显。

我们一行一起到福利村的共有十八人。其中,女多男少,体型饭量大小不一。刚下车时我们饥肠辘辘,未能及时和村主任沟通,导致‘情报’有误,出了一场‘闹剧’。即煮饭的师兄,在为了我们能吃饱的前提下,足足煮了八斤米!大师兄是真的爱我们。

米饭煮得多不要紧,要紧的是,当我们香喷喷的米饭快出炉的时候,热情和蔼的村主任给我们带了同样是一大锅的米饭。数量不可谓不足矣。‘两锅’相遇,定有一锅战败。在村主任的一片好心前,我们的那锅八斤米饭自然就成了被剩下的那一方。而我们对那锅八斤米的饭,也确是食而无味,弃之可惜了。但是浪费可耻。却不能剩下。也怪我们战斗力弱,一锅八斤米足足热了三遍。期间,加水煮成粥一次,剩余当午餐一次。这锅八斤米的饭,不可谓不美味也。这个八斤米饭的笑耿,已深深地嵌入我们一行人中每一个尝过其美味的脑海里

                                                文/黄艳菲

                                           

你可能感兴趣的:(乡情体察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