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三体之一
最近高晓松在讲三体,讲得很好很深刻,但还是意犹未尽。我把看了两遍的想法整理出来,与各位探讨。
一
很久没有仰望星空了。
我第一次看完三体后,在静夜的角落点燃一根烟。
猛吸一口,却压抑不住翻腾的思绪。
突然有种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感觉。
因为云雾缭绕中,灰蒙蒙的天不见清澈的星星点点。
像极了三体描述的黑暗森林。
他提醒我们地球文明不过襁褓中的婴儿,而人类是一群无畏的无知者。
量子物理的瓶颈,以及近日观察到的中子星碰撞产生的引力波,似乎不是证明爱因斯坦对了,而是更佐证了大刘的科幻。
我们引以为傲、飞速发展的科技,在广袤宇宙中微不足道。而其实地球文明的科学,从来没有过发明,只不过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发现规律。
或许,我们浑然不知,自己的科学早已被高级文明锁死。
反而是渐渐退化和丢失的人文,成为人类的最后一块遮羞布。
这或许才是真实的宇宙。
二
当下中国,就好像掩体纪元中的人类。
我们不再抬头观察宇宙,不再思考虚无缥缈,而是学会了“好死不如赖活”的“脚踏实地”。
不思考的结果,是缺少思想;没有思想,便也谈不上信仰。
于是这个时代只剩下了金钱至上、娱乐至死的世俗之道。娱乐圈没有艺术,有的是推销性暗示和满足性幻想;文化圈缺少思想,有的是生存哲学和实用主义。
但三体跳出了世俗,揭开了宇宙,以大刘独有的思想和视角,分娩出一部巨著。
这在思想衰败媚俗的社会中,像是一股清流,更是一个奇迹。
三
即便如此,仍然有人在诟病所谓写作技巧和文笔。
然而在文字越来越精美、情节越来越精巧的现代文学中,我们再难找到诗和远方。
大刘的文字中同时含有思想和诗意,已经是高端到鱼和熊掌得兼了。
面对蕴藏深邃思想的史诗巨著,还在讨论文学技巧,不是吹毛求疵,是买椟还珠。
在我理解,三体超越了所谓的软硬科幻,以科幻的躯壳承载了人文的里子,重要的情节都可以在并不漫长的人类历史中找到映射。
比如人类对英雄的膜拜和唾弃,比如人类在面对危机时的鸵鸟思维,哪里是在写未来、写科幻?
首读三体,觉得大刘是基于人类的历史向未来推演;再读三体,觉得大刘不过是借推演未来向过去追溯。通过架空时间轴、抽象社会轴,把人类的历史顽疾毫不留情甚至略带偏执地放大了,却也打脸打红、骂人骂痛,以旁观者的冷酷,鞭挞了人类的傲慢与偏见、幼稚与低能、盲从与无知。
四
大刘可能在板凳十年冷之中,读了很多哲学和历史本原的东西,所以才能把人类提倡的所谓美好,以赤裸裸地文字展现出来。比如仁爱、比如民主、比如平等、比如人性。
历史长河中被美好粉饰的阴暗面,无不成为未来人类灭绝的阿喀琉斯之踵、达摩克利斯之剑。
说实话,我觉得未来可能不会像三体中那样演绎,毕竟人类也许不会这么傻缺,但数得清的历史却让我找不到任何反驳的理由。
这让我深深悲哀和无奈!
也惟其如此,才能让我们感受到宇宙黑暗森林的不见天日,才回复了人类仍处在宇宙襁褓中的畏惧。
幸好大刘仍然在黑暗中点了两把火炬,这是人类社会的救药。
回归敬意,就是大刘所说的“弱小和物质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回归文明,就是大刘所说的“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这是三体作为文学作品的最高价值,也是给读者的最大启示。
如高晓松所言,伟大的文学作品无法分类。因为,伟大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深度和信息密度,早已跳出了文学类别。
很显然,三体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