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型模式总结

用一个系统创建的那些对象的类对系统进行参数化有两种常用方法。一种是生成创建对象的类的子类;这对应于使用Factory Method模式。这种方法的主要缺点是,仅为了改变产品类,就可能需要创建一个新的子类。这样的改变可能是级联的。例如,如果产品的创建者本身是由一个工厂方法创建的,那么你也必须重定义它的创建者。

另一种系统进行参数化的方法更多的依赖于对象的复合:定义一个对象负责明确产品对象的类,并将它作为该系统的参数。这是Abstract Factory、Builder和Prototype模式的关键特征。所有这三个模式都涉及到创建一个新的负责创建产品对象的“工厂对象”。Abstract Factory由这个工厂对象产生多个类的对象。Builder由这个工厂对象使用一个相对复杂的协议,逐步创建一个复杂产品。Prototype由该工厂对象通过拷贝原型对象来创建产品对象。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原型负责返回产品对象,所以工厂对象和原型是同一个对象。

Factory Method使一个设计可以定制且只略微有一些复杂。其他设计模式需要新的类,而Factory Method只需要一个新的操作。人们通常将Factory Method作为一种标准的创建对象的方法。但是当被实例化的类根本不发生变化或当实例化出现在子类可以很容易重定义的操作(比如在初始化操作中)时,这就并不必要了。

使用Abstract Factoy、Prototype或Builder的设计甚至比使用Factory Method的那些设计更灵活,但它们也更加复杂。通常,设计以使用Factory Method开始,并且当设计者发现需要更大的灵活性时,设计便会向其他创建型模式演化。当你在设计标准之间进行权衡的时候,了解多个模式可以给你提供更多的选择余地。

创建型模式已经全部整体完成,后续会陆续更新,行为型模式,敬请期待-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对象行为模式)

你可能感兴趣的:(设计模式,设计模式,对象,设计模式,创建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