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青读诗经(18)羔羊

作品原文

羔羊之皮,素丝五紽(tuó);

退食(sì)自公,委蛇委蛇(wěi yí)。

羔羊之革,素丝五緎(yù);

委蛇委蛇,自公退食。

羔羊之缝,素丝五总;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①五紽:指缝制细密。五,通“午”,岐出、交错的意思;紽(tuó驼),丝结、丝钮,毛传释为数(cù促),即细密。

②食:公家供卿大夫之常膳。

③委蛇:音义并同“逶迤”,悠闲自得的样子。

④革:裘里。

⑤緎:缝也。

⑥缝:皮裘;一说缝合之处。

⑦总:纽结。一说毛诗传释为“数”,与紽同。

白话译文

身穿一件羔皮裘,素丝合缝真考究。退朝公餐享佳肴,逍遥踱步慢悠悠。

身穿一件羔皮袄,素丝密缝做工巧。逍遥踱步慢悠悠,公餐饱腹已退朝。

身穿一件羔皮袍,素丝纳缝质量高。逍遥踱步慢悠悠,退朝公餐享佳肴。

筱青解经:

这首诗歌真的没有什么理解的,纠结了半天是否还要讲。后来想想还是讲吧!通读嘛!这几天因为盗文的事情一直心情不好,写那些喜欢的篇章怕浪费了!

这首诗也是三章,意思基本一样。就是写一个当官的,身穿羔皮袄,吃饱喝足自在逍遥。三段意思重复。

稍微要讲一下的是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么个吃得肥肥胖胖,穿得冠冕堂皇,踱着方步,走来走去的官员呢?

两种相反的意见:

赞美说

赞美有德之大臣

宋朱熹《诗集传》:“南国化文王之政,在位皆节俭正直,故诗人美衣服有常,而从容自得如此也。”

主要从“素丝”“退食”“委蛇”

“素丝”。

在《诗三家义集疏》的资料中,齐氏认为“素丝”指“君子朝服”;韩氏则认为素喻絜白,丝喻屈柔;注鲁诗的谷永注“素”为“行絜”,王逸注为“皎洁之行”;毛氏注为“白也”。

《诗三家义集疏》总结为:“薛以性言,谓其心之精白,谷王以行言, 美其行之洁清也。‘丝喻屈柔’者,屈柔以行言,立德尚刚而处事贵忍,故屈柔亦为美德。 ”

可见,齐氏是从“素丝”作为社会服装的角度进行分析以确定身份地位为大臣,而其余诸家则抓住其本身“白”与“柔”之特性,认为“素丝”是用来赞美大臣之高洁、谦忍。

“退食”。

王先谦先生梳理齐鲁韩三家诗注,认为“‘退食自公’者,自公朝退而就食,非谓退归私家。 永疏‘私门不开’,正释‘公’之义。卿大夫入朝治事,公膳于朝,不遑家食,故私门为之不开也。 ”

而《毛诗正义》中先列郑玄笺,云退食意谓减膳。再引孔颖达正义释“减膳”之意:“减膳食者,大夫常膳日特豚,朔月少牢,今为节俭减之也。 ”

后引王肃、孙毓“减膳”论“减膳”为合理合制之举。故从身份属性上来讲,两种解释都将对象定义为朝堂之臣,非宦官等类属。

从特征

属性来看,则知此人尊制守法,可谓是遵从、执行制度法令的模范,是朝廷形象的代言。

“委蛇”。

毛氏注曰:“委蛇,行可从迹也。 ”又言:“既外服羔羊之裘,内有羔羊之德,故退朝而食,从公门入私门,布德施行,皆委蛇然,动而有法,可使人踪迹而效之。 言其行服相称,内外得宜。 ”

郑玄笺云:“从于公,谓正直顺于事也。委蛇,委曲自得之貌,节俭而顺,心志定,故可自得也。 ”

韩氏注为:“逶迤,公正貌。 ”

陈启源所云:“毛‘委蛇’传以为‘行可迹踪’,韩‘逶迤’训作‘公正貌’,两意义正相成,为其公正无私,故举动光明,始终如一,可从迹仿效,即毛序所谓正直也。 ”

有的学者认为是在赞美召南大夫,而当时其他的学者认为是美召公, 毛氏则只说 “在位卿大夫”。

实际上,召公于周朝亦是在朝之臣,故综合来看,可将《羔羊》一诗的主旨定为赞美有德之大臣。

讽刺说

对这首诗表现特点的理解,要反美为刺。

即是说,全诗不用一个讥刺的词,更没有斥责之语,诗人只是冷静而客观地抉取大夫日常生活中习见的一个小片断,不动声色用粗线条写真。

先映入诗人眼帘的是那官员的服饰——用白丝线镶边的羔裘。

毛传说“大夫羔裘以居”,故依其穿戴是位大夫。头两句从视觉来写,暗示其人的身份。

第三句是所见也是所想,按常规大夫退朝用公膳,故诗人见其人吃饱喝足由公门出来,便猜想其是“退食自公”。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公膳,日双鸡。”杜预注:“谓公家供卿大夫之常膳。”

这与当时民众的生活水准相对照,有天上地下之别,《孟子·梁惠王上》中孟子阐述的符合王道的理想社会,在丰收年成,也才是“七十者可以食肉矣”,而大夫公膳常例竟是“日双鸡”,非常奢侈。

诗人虽然没有明言“食”是什么,以春秋襄公时代的公膳例之,大约相差无几。

诗人生活在同时代,一见其人“退食自公”必然有所触动,想得很多,也许路有饿殍的惨象浮现在他眼前。

正因为如此,所以厌恶之情不觉油然而生,“委蛇委蛇”诗句涌出笔端。

这第四句“美中寓刺”,可谓点睛之笔,使其人仿佛活动起来:你看他,慢条斯理,摇摇摆摆,多么逍遥惬意。

把这幅貌似悠闲的神态,放在“退食自公”这个特定的场合下,便不免显出滑稽可笑又丑陋可憎了,言外诗人的挖苦嘲弄可以想见:这个自命不凡的家伙,实则是个白吃饭的寄生虫!

三章诗重复这个意思,回环咏叹,加深了讥刺意味。各章三、四两句,上下前后颠倒往复。

筱青的意见:

这首诗真的没有什么想法,正想反想都可以。私下里我是偏心于讽刺说的,毕竟咱们都是老百姓嘛!!

但是联系前面《甘棠》,赞美的可能性比较大!

清陈继揆《读诗臆外》曾评为:随意变化,妙绝奇绝。是不是就是我的意思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筱青读诗经(18)羔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