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模仿努力,接受平庸

放弃模仿努力,接受平庸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1.

如千万北漂大军里的个体一样,我看到更大的世界后,开始青天白日里做梦。

抬头仰望,只有狭小逼仄的天空,在穿透云层纵横交错的楼宇间,滑稽,压抑,困惑。

走出家门,我得以触及更大的世界,见识了很多不平凡的可能,却也看到更多平凡的挣扎。

发大志愿者,路途漫长,请做好准备。

或者,请你接受平庸。


2.

「努力」这件事儿,很多人在讲,还会被一直讲下去。

为什么呢?

世界发展到此,也算上继续发展的未来,分化出两种人:穷人和富人。

从运动的角度看,回到一开始,大家都从一个点开始,在一条横线上匀速运动。慢慢有些人不安于现状,通过接触环境、利用环境、自我改变不断积累势能,到将满或溢出的时候,完成动能转化,获得加速度,越跑越快,越来越远。

这是「努力」的过程。

将横线上的点纵向投射出来,因为每一个点的人数不同,生成一条凸的曲线,两头低,中间高。前面的人拥有更多资源,创造更大价值,继续推动进步。

二八法则说,有限的资源下,只有去头部,才能获得更多机会、更多资源,产生更多可能。

处在中间点上的人,很想要往前面去。

一部分人开始很努力,理解道理,学习方法,付诸行动。不断有人加入,「努力」之势蔚然成风,改变自己,势能增加;也改变了环境,带来新机会,有人抓住了,获得巨大收益。

大部分人,没抓住,还在原地,被大潮赶着走。

得到了不少,失去了更多。


3.

讲一点很丧的东西,足够真实。

大学期间,有一个室友W,学习认真,四年下来奖学金助学金补上了学费。

每天三点一线,教室,图书馆,宿舍。

不谈恋爱,不参加活动,饭局酒色更不用说。

有一次网球课,我跟W对打,那时候都刚练没多久,说不上「技术好」「杀伤力大」。他发球力度很大,我接着费劲。有一些没发好的球,我得了便宜,他就比较懊恼,嘴里念念有辞。

他很想赢。

每一学期的大小考试,我多少有些紧张,因为没有太认真学,没留太多时间复习。又或许是我把时间给了「考前突击班」,毕竟有些同学一学期的有效学习就是临考前的几天突击,我无偿分享,因为喜欢,就做了。

每次都见着W拿一本书出去,然后我在自习室见到他。他比我学得好。

考试结束,他几乎不跟别人讨论考试细节,你若追着问,就会得到相同的回复「考得不好,好几题不会」「考得不好,好几题做错了」,好像已经提前知道了下一次、下下次的结果。

有趣的是,几乎每一次考试W都名列前茅,考得稍差的时候,对着做错的地方,懊恼不已,能持续好一阵子。在他那里,「分数」很重要,或者说「结果」很重要。

他不想输。

庆幸那些时光终于没有辜负他,研究生去了南理。

毕业之后,我跟W就断了联系,后来我了解到,很多人也都跟他没了联系。


4.

上周,我在一个大学同学群里了解到W的动态。

研究生毕业以后,W去上海找了一家国企性质的软件公司,任务不多,强度不大,每天四点半就可以下班。

按理说,这种清闲生活应该是很多人想要的,但结果却并非如此。

浑浑噩噩过了一年,谈及的莫不是工资低,没有什么成长,那里的环境不适合自己,所以找他朋友支招。

他朋友打趣说「这么轻松的活儿多少人想去啊」,我听着笑笑。玩笑终归是玩笑。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建议?


5.

先讲另外一个人。

看过我之前文章的读者,应该知道宣关。过两年可能就是宣局了,说不准。

我跟他混上是在「考前突击班」,我算是老师,他是学生。

国字脸,头发浓密,厚胡茬,戴一副金属框眼镜。好光膀子,大裤衩,趿一双人字拖,体态丰满。说话时,声音浑厚,面带笑意,眼睛里有着厚眼镜遮不住的精光。

他爸在公检法体系,受此熏陶,耳濡目染,他早晚也要去。

大四那年国考,顺利进入体制内,在一个三线城市的海关部门。如今体制内的福利已不如从前,他每年却有着30w+的收入,那天他在群里说出来的时候,我是有些震惊的。

平日里饭局牌局,大小无数,桌子旁的好友不在少数。打各路游戏,约各路炮友,课堂上少见他,Dota里的ID倒是经常在线。就是这样一个逃过课、挂过科、谈过恋爱的人,毕业后却做着轻松的事儿,拿着不少的钱。

转而又释然了。

努力的人不一定会成功,但聪明人一定会有钱。

现在你给的建议呢?


6.

忽然有一天,世界变得复杂起来,看到更大世界的人开始很焦虑。

看不懂了。

邀约饭局,工作比较忙,这次推了,下次再约;

沙龙讲座,工作比较忙,这次不去了,下次再去学习;

活动聚会,工作比较忙,好不容易周末休息,就不去外面蹦哒了;

读书写作,工作比较忙,学两天停三天,有时间再读、再写吧;

……

一下子所有不能做的、没时间做的,都怪上了「工作忙」,看看工作本身。既然这么忙,那应该做出很多成绩了吧,薪水涨了吗?职位晋升了吗?天天加班吗?做的开心吗?

当问题被提出,说辞轰然倒塌。越具体,越回答不了。

今天的朋友饭局不参加,明天的好友聚会又有事儿,周一到周五除了「要资料」「求帮忙」「借点钱」外,听不到「早」「忙不忙」「出来说说话」,好朋友慢慢疏远了。

一个人的时候本来就容易懒散,思考就更难了。沙龙讲座去得次数越来越少,失去了很多交流想法的机会,也无法积累更多有效人脉。

宅在家里,各类社交活动都缺席。在群里,在直播平台,看那些摸不着够不到的虚幻,却还乐此不疲跟朋友倾诉单身至今的苦楚。爱情不在发光屏里,休息也不止是睡觉。

读书写作不能坚持,书一本本、一摞摞的往家搬,丢在角落里,落满灰层;公众号的数量从1到10到100,未读消息也从0到9到99;各大知识平台,花了不少钱,那些免费资源,也成G成G的往硬盘里塞,不知道最终看了多少,倒是有些账号早已遗忘

……

越来越多的人不是在努力了,只是说着「改变」的词儿,做着「模仿改变」的事儿。


7.

儿时家里拮据,没有苹果乐高变形金刚,但有黑白电视葫芦娃西游记,虽然简单,也多开心。那时候,读书少,阅历浅,眼里全部的世界就是家,学校,镇子。

烦恼始于比较,被范围影响。旧时的比较,跟周围的同学,跟镇子外的县城,彼此默契一致,大家或多或少都活在别人嘴里。寒门孩童,学习改变命运,又是基础教育,没有太多选择,倒也都差不多,没觉得谁比谁更高级。庆幸的是,父母双亲对自己有期望却不过高,于是少年时代基本没有感知到烦恼,平凡长大。

小时候有武侠梦,会使一招龙腾术,打怪升级改变世界拯救苍生。可以做梦,大家都有梦,醒来还可以继续笑。

长大后,从家里识字到北漂工作,读书阅人更多,单纯的快乐却消失了,开始焦虑,开始青天白日里做梦。

看着别人的生活,开始想象自己未来的生活。相信现在的生活不算真的,未来和远方才算,相信生活中存在一条线,线的两端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去不了的那一头就是想要的。别人的每一点进步都在往去往线的那一头,而自己仍停留在原地,愈加烦恼、不安、焦虑。

像我一样的「白日梦」患者有很多。

现在,还可以做梦,梦醒了呢?没有人安慰,只有原地踏步冰冷的现实,眼角的泪痕消失不见,梦终究是梦。


8.

道理听过很多,方法学过不少,却基本没做过。

经常可以听到两类论述,一是不知道怎么做,没方法;二是没坚持下来,太累了。

不是「没方法不知道怎么做」,不是「太累坚持不下去」,是生活没有打疼你,是你不知道为什么要改变,是不具体要变成什么样。

看看真正努力的人。

每天晚上回到家,打开书桌前的那盏台灯,花半个小时录制每晚的中文双语睡前故事,群发到微博上。每一段故事的时长正正好好是60秒,一秒不多,一秒不少。读错一个词要重录,错了一秒也要重录。每天6点起床后,也会重复这个过程,没有任何人可以帮我,哪怕只睡了两个小时,我依然会自己录好语音进行推送。

7年,2000多个日夜,弹指即过。

这是艾力,新东方的一名培训讲师,他因为「需要」坚持做这些事,他成功了。

一个同事G,Android研发,94年的小伙子,并没有多聪明,却对技术不断追求。
大学开始写博客,他跟我聊天,说的最多的是「写代码」。中午饭点儿,叫他吃饭,若是正在写某一段代码,他就不会中断,让我们先吃。晚上下班回去,十点研究算法,写代码到凌晨一点。还有一次内部比赛,他因为没有在技术上给我太多帮助而深深自责。他因为「喜欢」做这些事,很轻松坚持着,他有自己的成功。

好了,停一会儿,问问自己。

也许,我真的没有那么「努力」,或者,我还没做好「认真努力」的准备,又或者,我可能不需要努力去改变。

如此,就把禁锢摔碎,承认自己平庸,接受平庸的自己。


9.

前几天在知乎上读了陈海贤老师的新书《幸福课:不完美人生的解答书》,有一段关于「接受平庸」的论述。

接受平庸不只意味着停止奋斗或折腾,有时也意味着接受自己的限度,放弃虚幻的主角光环,承认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

开始以包容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开始慢慢接受自己,开始尝试去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会向这个操蛋的世界投降。我仍然有着一腔热血,一切由自己的内心出发。

接受平庸所迈出的关键一步,不是放弃努力,而是放弃对自己的幻想,回归现实。对个人来说,无论现在有钱没钱、正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跟谁结婚,你都只有一种生活,那就是你现在正在过的生活。别的生活只存在幻想中,无论它是好是坏、平庸不平庸,都没什么意义。

如果只有一种「平庸与否」的思维,生活便被限制为两种:一种独特宏大,一种平庸无奇。于是得出「前一种人生值得过,后一种人生不值得过」的单一结论。

当我们这样评判生活时,就扔掉了很多重要的,却不能用「平庸与否」表达的东西。

爱,内心,简单,快乐,莫不如是。


10.

发大志愿者,路途漫长,请做好准备。

当你不满足于现状,期望谋求改变时,请你先想几件事:

1. 为什么要改变?

2. 改变成什么样?

3. 如何去改变?

对这三个问题的依次思考,旨在完成why、what、how从抽象到具象,从想法到执行的自我变革。

请一定注意顺序。

变革开始。

1. 如果没想明白「为什么要变」,那就先维持现状。为什么要变呢?因为不喜欢现在的样子,因为需要的比现在更多,到第二步。

如果非要去变,就成了模仿努力,因为不清楚内心的声音,就看不见改变以后的样子。

2. 明白了为什么要变,就可以不断勾勒出「改变后的样子」,样子是目标,进而指导行动聚焦。目标越具体,行动越聚焦。到第三步。

3. 关于工作,「怎么做」的第一步是找到自己喜欢的。先进入一个行业,然后在行业内摸索,直到找到真正喜欢的。

3.1 如何选择行业?先有对自我特征的认识,然后匹配行业的特征。匹配过程,回答三个问题。行业为谁服务?服务的价值在哪儿?愿不愿意服务,认不认同这个价值?都清楚了,结果就有了。

3.2 假如都是否定的答案,那就找一个自己需要的,自己创造一个目标。还是一样的原则,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像多少钱,多大房子,多高职位。

这是你需要的变革。


11.

「怎么做」靠「为什么做」驱动,才能持续。「喜欢的」会更容易坚持,「需要的」会更累。

改变很辛苦,努力需要坚持。

你想,就能做到。

如果不想,请你放弃模仿努力,接受平庸。

你可能感兴趣的:(放弃模仿努力,接受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