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蠢,懒惰和坏

知乎上流行这么一句话,叫做“不是蠢,就是坏”。在同反转基因者、阴谋论者和一些其他群体进行争论的时候,绝望的知乎er在无法说服对方的时候往往都会抛出这么一句话,表示“你是个傻逼,老子不跟你争了”

但是作为一个纯粹的实用主义者,我对无聊的争论一点兴趣都没有,我希望知道的是怎么样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避免蠢或者坏。

人为什么会愚蠢呢?我在办公室常常看到一些令人恼火的场景。小便池上门拉了一道横幅,写的“故障”。结果来个人掏出枪就射,跟没看见一样;前台的妹子不在,外面有人敲门,坐在门旁边办公位的人就坐在那里,跟没听见敲门一样。我看到这些行为的时候就气不打一处来,我甚至有时候会想:这些人脑回路难道都是不通的吗?“敲门”或者“横幅”这种刺激难道没有产生一点生物最基本的应激性吗?这些人为啥能这么傻逼呢?

后来我得出一个结论,这些人的蠢完全是因为懒。他们并不是脑回路里面没有处理这种刺激的神经,而是他们根本就懒得处理,他们认为环境中这些刺激不会对自己的生存产生正面的影响,就选择忽略这些刺激。人们往往认为“聪明”是一种天生的能力,但是我认为聪明单纯是因为一个人在思考的过程当中没有惰性,在他的思路中会对每一个可疑的点进行排查,寻找出问题的最优解。


愚蠢,懒惰和坏_第1张图片
image.png

解决一个复杂的数学问题,其实并不需要什么“智商”之类的东西,我高中时有幸接触过很多同龄人当中最优秀最聪明的学生,他们能够从一个问题的边边角角各种角度分析,找到问题的突破点,换句话说他们的聪明完全是因为大脑的“勤奋”。人类的大脑和人类的身体一样,天生就是懒惰的,好逸恶劳。“北京人上海人都瞧不起外地人”这种贴标签的思维可以避免大脑的劳动,都知道分情况讨论,就事论事,客观思考才是正确的方式,但是大多数人在第一直觉上都不愿意用这么累的方式动脑子。在数学问题上也是如此,大多数问题都可以用常规方法解决,但是少数问题在题设上设了陷阱,并不能套用常规方法;另一些问题则需要从定义出发,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这类问题就成为了所谓的“难题”。所谓“聪明”的人不过是在思维上非常勤奋,他们审题非常仔细,不错过任何一个细节,在思维上也很勤奋,从题目的各个线索中寻找疑点和规律,另一方面他们不轻易相信刻板印象,不会轻易觉得“这种方法肯定不行”或者“平时都是这么做的”,而一定会不辞辛劳去验证。而所谓的“差生”则根本是不愿意思考,他们不能克服自己思维上的惰性,只要最普遍的方法不能奏效,就绝不会多思考一步,而是直接放弃。

在数学题上懒惰是小事情,但是在生活中,你需要用自己的大脑对许多现实问题作出决策。这个时候思维的懒惰可能会带来大问题。小到“反转基因”“反基站”,大到将自己的亲人送上毁灭的道路。网络上赫赫有名的雷电法王杨永信,常年使用电击和洗脑的方式对学员进行所谓“戒网瘾治疗”。更可怕的是这种非人道的场所和行为到现在依然没有被取缔。网上网民是年轻人居多,总觉得杨永信已经是恶贯满盈了,为什么还不取缔。实际上如果你去当地了解,会发现大多数家长都站在杨教授那一边。

愚蠢,懒惰和坏_第2张图片
image.png
愚蠢,懒惰和坏_第3张图片
image.png

许多家长深受子女沉迷游戏的问题困扰,当杨永信来到这里,宣称“送到我们这里,还你一个健康阳光的孩子”,家长们仿佛找到了救命稻草,“谁跟杨教授过不去,我们家长就跟他过不去!”

这里的家长在思维中有三重惰性。

  1. 子女玩游戏,不符合我的想法,就是错误
    许多家长就希望自己的孩子越乖越好,越没有自己的想法越好,像个机器人一样符合自己的一切指令就是最乖的孩子,只要顶撞自己,就是“不乖”“不懂事”。从来不会屈尊去体会孩子自己的想法。
  2. 子女沉迷游戏,我要找一个最容易最轻松的办法来解决
    子女沉迷游戏,需要合理的疏导和教育,对孩子进行合理的管理,同孩子进行交流。而这些家长觉得这些都太累太麻烦了。既然杨教授说了,送到他那就能治好,谁TM费这个劲教育孩子呀。杨教授就是我们的大救星。
  3. 只要解决了我的问题,我就满足了,无论后果如何。
    杨教授教育出来的学生,出现严重心理疾病乃至自杀的不在少数,但是很多家长仍然趋之若鹜的把自己的孩子送过去。有的是对孩子的心理问题丝毫不重视,觉得“都是惯的,打一顿就好了”。另一些则是根本不看新闻,对杨教授的可怕之处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甚至有的父母觉得这个“戒网瘾中心”跟夏令营差不多,把上了大学的子女送进去,之后出了问题才追悔莫及。

这种蠢,就是坏

什么样的蠢是坏?只顾短期利益,不顾长远利益的蠢,涉及到他人的蠢,涉及到公共利益的蠢。这三种蠢就是坏。因为自己思维的惰性,轻信媒体和别有用心之人的谗言和欺骗,最后被邪恶势力当了枪使。这种坏人完全就是因为蠢。

作为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很多事情并不是我们能改变的。但是对自己,我们需要尽可能的保证自己的思维不懒惰。只有思维不懒惰,你才能在问题的判断上少受欺骗,少走弯路。做到以下几点:

  • 拒绝刻板印象和贴标签,对任何事物的判断不要轻易相信先入为主的印象。
  • 分析新闻和信息中哪些是客观的事实,那些是作者主观添加的
  • 掌握一些客观规律,少关注无聊的新闻,多关注关键人士和消息来源的信息
  • 对事物的判断,要知道哪些可以主观改变,哪些是随机因素

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不仅可以让你了解真理,甚至可以让你获得实际的经济利益。

你可能感兴趣的:(愚蠢,懒惰和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