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毕业生拉黑父母,12年不回家,是太玻璃心还是父母教育的失败?

北大毕业生拉黑父母,12年不回家,是太玻璃心还是父母教育的失败?_第1张图片
北大毕业生拉黑父母,12年不回家,是太玻璃心还是父母教育的失败?

高考状元、北大本科、留美研究生,拥有多重头衔的学霸王猛(化名),"拉黑"父母,长达12年不回家过春节,更写下了一封万字长信"控诉"父母对他的伤害……

北大毕业生拉黑父母,12年不回家,是太玻璃心还是父母教育的失败?_第2张图片
北大毕业生拉黑父母,12年不回家,是太玻璃心还是父母教育的失败?

王猛(化名),80后男性,从小成绩数一数二,四川某地级市高考理科状元,被北大录取,本科后又成为美国排名前50的大学研究生……

近日,他完成了一封15000余字的长信,前后发给二三十个朋友及同学。回顾了自己与家人的过往,行文间言辞激烈,满是父母对他人生的"肆意操控"和从不顾及他的感受,使他心理造成了很深的伤害,形成他性格的"弱点"、"内向"、"敏感"、"不善交际",直到现在,都没能树立足够的信心,而这一切,正与他的成长过程有关。

北大毕业生拉黑父母,12年不回家,是太玻璃心还是父母教育的失败?_第3张图片
北大毕业生拉黑父母,12年不回家,是太玻璃心还是父母教育的失败?

情感的孤儿:向父母求助从未得到支持  

王猛在文中提到,他的母亲一直倾向于把他关在家里,按自己的喜好包办事情,从来没有过问他是否喜欢。

令他至今记忆深刻的一件事发生在小学时,当时班里文艺演出要求穿齐膝短裤,但他不想穿,母亲却不由分说地让他换上,尽管他提出带上短裤作为备用,也没被准许。

从小到大,王猛几乎所有的衣服都是按照父母的意愿和审美来置办的,几乎没有一次是他可以自己来选择,除了生活方面,在爱好方面也是一样。王猛小时候很喜欢奥数,当他跟母亲提起时,母亲并不乐意让他去,有次参加奥数考试,王猛发现自己携带的文件夹不见了,等他找回后文件夹已被划坏,他带着满腹地委屈把这件事情跟母亲说后,没想到母亲不但没有安慰他,反而说"这下你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了吧!"

更有一次,因为王猛不会剥鸡蛋,遭到了同学的嘲笑,后来传到家里的亲戚耳中,多次被亲戚提起。

2005年,成了王猛在家度过的最后一个春节。曾嘲笑他不会剥鸡蛋的亲戚来到家里,看到他正在做一件塑料模型时,亲戚瞟了一眼后笑道:"原来你只有玩模型时,动手能力才不那么差。"

因为剥鸡蛋的事,多年来频繁遭到嘲笑,王猛最终没有忍住,站起来与亲戚怒视相对,而这一次,他的父母也没有帮助他,反而指责他不懂事,没礼貌。

自那以后,王猛便没在家过春节。

在王猛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仿佛看到了童年时的自己,每个孩子在小的时候,大部分父母通常不会听取我们的意见,他们总是以我们还小,不懂为由,帮我们安排了他们自认为是为我们好的决定。

记得小的时候,姐姐很喜欢唱歌,而我却喜欢舞蹈,但妈妈认为姐姐比我个子高,更适合去跳舞,而我嗓门大,适合唱高音。就这样,我们俩阴差阳错地去做对方喜欢的,坚持了一年后,两人无论是在唱歌还是舞蹈方面,都没有任何的进步。

尽管我们想反对,但在父母的威严下,我们都选择了在内心抵抗,我们还曾祈祷,只要都学不好,一定可以让妈妈改变决定。

但我们却忽略了父母的固执,他们总以一句"我都是为你好",这句话就好比一把心锁,锁着你的内心,成为控制你的武器,让你无从反抗。

也正是这样的爱,成为了王猛心里过不去的坎儿。

被控制的爱:单纯环境限制了社交能力  

高中毕业前,王猛所有的社交圈子几乎都在生活的大院里,他的朋友,是通过父母认识的,他没有自己的社交圈子,尽管后来考上北大,也因社交障碍很难与人交往。

在上大学前,王猛"被迫"要去参加父母为他安排的旅行,旅行团由单位里的几家人组成。一路上,母亲在与别人分享是如何培养王猛,使得王猛这么优秀的体验时,让王猛很不舒服,因为他看到,母亲虽然在滔滔不绝地夸他,表情却是愁眉苦脸。

中途时,导游当着全团的面拿王猛开了个过分的玩笑,王猛当时瞬间僵住,不知所措。在这时,他就像小时候被别人嘲笑不会剥鸡蛋时一样,多希望父母能站出来帮他说话,但这一次,父母还是没有。

回房间后,王猛质问父母导游为什么这么说,却遭到了父亲的一阵教育责骂,"你马上要出去读书了,别人乱说话这类事会很常见的。"

在父母看来,这只不过是生活中,朋友聚在一起开的一个小玩笑,完全没有必要小题大做,但实际上,王猛需要的只是父母的一个反应,哪怕父母对他笑笑道:"儿子,这是一个玩笑,以后你在工作中也会遇到一些同事跟你开玩笑的,一笑置之就好。"

父母的漠视让王猛心冷透了,也让他与父母之间的距离越拉越远。

北大毕业生拉黑父母,12年不回家,是太玻璃心还是父母教育的失败?_第4张图片
北大毕业生拉黑父母,12年不回家,是太玻璃心还是父母教育的失败?

原本王猛以为,考上北大,就能远离家乡,逃离父母,但依然没有。在离家前,王猛的父母跟在北京的大姨取得了联系,请她多多照顾,后来,王猛的大姨经常会给他打电话,甚至还悄悄联系他的同学了解他的情况。

大姨的做法,无疑激怒了王猛,在他看来,这不是照顾,反而是一种控制。

作为父母,千万不要冒险试图去操控和定制孩子的人生,这样做的后果反而适得其反,跟孩子多交流、多沟通,消除孩子们的"敌意",让孩子内心感受到你的爱和真诚,只有这样,他们才愿意向你打开心扉。

过度的保护,不仅让孩子内心产生逆反的心理,而且在这种过度的关心下,在他成长的环境中,也会给他带来心理健康的影响,更让他觉得父母不信任他,对他不尊重。  

出国留学:仍然无法摆脱父母的控制  

北大毕业后,王猛进入到对口专业机构上班,但因动手能力跟不上,交流也出现问题,自卑的心理导致王猛工作起来很吃力,他只好离开,此后的几份工作也都不顺利。

经历了几年不太顺利的工作后,王猛借着英语优势决定出国读研。然而父母对他的"关爱"依然如影随行,在他去美国期间,父母找到一位在美国的"老朋友",委托他代为照顾王猛。在与家人的通信中,王猛多次讲述了与这位美国朋友并无共同话题,但父亲却要求他学会跟有问题的人交往。

在美国读研期间,王猛渐渐意识到自己性格中的"弱点",并强烈认为这与家庭教育有直接关系。所以,他在美国读的是心理学研究生,他希望心理学能够帮助他与过去抗争,搞清楚自己到底为什么会这样。

在美国时,王猛有一段时间注意力总不能集中,他时常回想起小时候与父母相处的画面,他找到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在做了足足6小时的咨询后,咨询师告诉他,他有创伤性应激障碍的所有症状,当王猛把情况告诉父母时,他的父母依旧不以为然。

 拉黑父母:他们原本有很多机会挽回  

选择拉黑父母,与父母断绝往来,是王猛一直想做但又不敢做的决定,直到2012年时,一封长长的决裂信发出后,王猛最终下定决心,不再主动联系家人,与父母彻底告别。

在美国读完研究生毕业后,王猛回国后在一所高校做起了心理学相关的项目研究,至今多年过去了,他的父母依然不知道他身在何处,最多的信息莫过于在北京。 

在2017年国庆时,王猛收到父亲给他发来的邮件,在邮件里,家人转变了语气,希望聊一些王猛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但王猛没有多说什么,只冷冷地回了一句"我喜欢的话题有人聊"。

在数次心灰意冷后,王猛选择了最决绝的方式,与父母断绝往来,在父母看来,是不能理解王猛的做法,我们生你养你,栽培你,给你最好的物质条件,送你到令众人向往的高等学府去读书,而你回报我们的却是一个冰冷的转身离开。 

父母更不懂的是,从小听他们话,不敢有半句说"不"的儿子,去到美国后,变成了另一副面孔,他们甚至不懂儿子为何老揪着过去不放,对于他们来说,那些只不过是小事情,为何儿子会12年不愿意回家过春节,彻底决裂6年,电话拉黑了,短信不回,也不发微信。

至今,在老俩口看来,"搞不懂儿子是出于啥原因"? 

关爱孩子:给他们一个遮蔽风雨的家  

王猛和父母走到今天,最大的原因是父母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原因出在哪里?

孩子受了委屈时,想对父母倾诉,结果却被父母指责,"为什么他只欺负了你?"、"你怎么这么没用?"

当孩子之间发生冲突的时候,很多家长总会习惯先责备自己的孩子,而不是了解事情的经过,甚至当孩子受到欺负时,家长会大骂自己的孩子"生你有什么用?,人家打你你不会还手吗?"俨然已经把所有的错归纳到孩子身上。

知乎上有位家长在评论区写下了一个故事:

他说一次朋友来家聚餐,在准备离开时,朋友女儿的手上还拿着女儿最喜欢的玩具不肯松手,她本来想出面提出,但想想这样显得自己太小气了。

结果,女儿抢先她一步开了口,要求拿回自己的玩具,并大方地说出愿意送其它的玩具用来交换,那一刻,她真想上去亲女儿一口,觉得女儿太懂事了!

朋友的女儿却表示不会换,她只要这个玩具,朋友假装责备几句后,转身说道"妹妹这么喜欢这个玩具,不愿意跟你交换,这样吧,阿姨下次过来时,给你带一个更好的玩具。"

这位家长说,碍于面子,她当时并没有强制阻止,而是让朋友的女儿拿走女儿最喜欢的玩具,女儿伤心了一个晚上,对她说了一句:"妈妈,是我做错了吗?"

直到这时,她才意识到自己刚才犯了多大的错,她本以为这不过是件小玩具,可却在女儿最需要她的时候,她没有站出来为她遮挡风雨,做她的保护伞。反而让女儿认为是自己做错了,让孩子敏感和脆弱的内心,升起了愧疚感。

正如王猛的事件一样,在他最需要父母时,父母非但没有去关心,反而指责他,本以为家是遮蔽风雨的地方,没想到最大的风浪都是爸妈亲手给的。

受到伤害不是最可悲的,最可悲的是父母带给孩子更大的伤害。我们生下孩子,终其一生,应该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他自己,而不是成为父母创造的傀儡。

作者:钟离依云,一个爱吃爱睡,喜欢大声说话的80后文艺女青年。微信公众号:七阅初八(QYCBmm)

你可能感兴趣的:(北大毕业生拉黑父母,12年不回家,是太玻璃心还是父母教育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