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车---跟着币车创始人 探究币车落地步骤及疑问

本文由币车HIT(biche.yaofache.com)大V养成计划支持; 

       币车这个项目,比较有意思一点是,创始人任鑫会将一些思考和社群活动分享出来。最近他又分享了基本上为币车HIT“量身定做”的《TED社群第三次分享:Work-In 通证经济模型的优缺点和落地方案》。这其实为我们这些想参与币车这个项目的用户,又打开了一扇窗户,尤其是早期,app等没有上线的情况下,这样的分享更显得宝贵。

      为什么说,这次分享基本上是为币车“量身定做”呢?因为币车HIT的通证模型就是work-in 模型,同时落地步骤方面的许多案例,就是用HIT作为案例。这篇文章,就相当于这篇分享文章的读后感。首先,我们跟着创始人去了解什么是work-in模型,再去探究币车的落地步骤是什么,并在某些地方,提出自己的疑问。

一、币车的Work-in 模型

      我们先澄清通证经济这个概念,这个概念很简单,但很有必要理清一下。平常我们可能把token理解为代币,其实理解为通证是更为准确。通证简单来讲就是权益证明,比如我们从身份证到学历证明、从货币到票据,从钥匙、门票到积分、卡券,从股票到债券,这些都是我们社会的权益证明,都可以用通证来表示。

      当我们设计一个通证经济模型时,我们自然会想到传统的用户需求,使用场景,以及怎样流通token(在现实生活交易中,大部分token目前还指法币)。这种想法的前提是,用户得先有token,比如得先有法币,先有其他的数字货币,才能入场。作者把这种模型叫做buy-in 模型,与之相对,还有一种模型是work-in 模型,也就是币车的通证模型。 根据字面去理解,work 就是工作、劳动,buy 是购买,我们可以理解为buy-in 模型是指付出token再去购买商品(或者说劳动),而work-in 则是用户付出劳动,获得token,两者恰好相反。

      那为什么币车会用work-in 模型呢?简单来说,就是门槛低,有激励作用。有能力去购买token的人数毕竟只是少数;且用户不仅不需要付钱,还可以通过付出劳动得到奖励,这又何乐而不为呢?同时作为内容平台,Steem、币乎采用work-in的方式获得成功,相对而言,work-in方式是更适合币车项目的。

二、币车的落地步骤

      根据创始人王鑫的分享,币车的落地步骤分别是启动,联盟,转化,闭环。这四个步骤又是环环相扣,前一个步骤做得好,可以增强后一个步骤的成功率。 

1、启动

      现在币车就属于启动阶段,最先来到这个平台的用户当然可以享受到红利,实名注册待app上线实名验证后,就可以得到丰厚的HIT;如果参与币乎的大V活动,投稿活动,也可以得到额外的奖励。正是这些激励,我们的微信朋友圈,有那么几天,都可以看到注册要求和百万大v活动;这些天,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些文章,抬头都是币车大V养成计划的标语。我们来到这个平台,我们参与到这里的大v活动、得到奖励,我们当然希望这个平台得到长足发展。币车这个平台就像一个生态,只要这个大生态是好的,这个生态的花花草草,飞鸟走兽才会生活的惬意。

      可能我了解的不多,至少从我接触的人和微信群来看,发现币车启动阶段的推广还可以继续加强的。首先,当初推广过币车的大V在币乎的文章中,就没有加上标语。不知道是不是这会影响他们的币乎地位,或者他们在其他平台发布,至少从公布奖励的情况来看,他们应该还没有参与进来。当初币乎启动时,和币车一样有前期鼓励,同时他们创始人还是深入到群里面,为大家讲解币乎。如果创始人或者团队成员,能够与早期用户和参与者沟通,对项目推动大有裨益。如EOS 项目CTO  BM( Daniel Larimer) 在 Twitter/telegram 与用户进行沟通,引得层层围观,将自己的理念更好的推广出去。其次,接触到的在币乎写文章的人中,加上标语的人确实在增加,但并不是特别明显。虽然我们创始人的文章中提到,“每天上万的注册量”,“相当于产品第一版上线时,就能够有十几万小合伙人和我们并肩战斗,这是非常幸福的事情”,但怎样让他们更懂币车,更愿意参与这个平台,无疑再多的推广都不嫌多。只有这样,下一步骤,联盟才有最广泛的人群基础。

2、联盟

      设计一个经济模型,就有失败的风险。如果激励机制发生问题,产品打磨出来了,但整个生态却可能发生崩溃了。这个风险意识,币车创始人能够很早就深刻意识到,所以他提出“启动之后一定要做的事情就是和用户缔结更紧密的联盟关系”。后面HIT会采用Steem的联盟体系,大概思想就是,你与项目同舟共济,你锁定的token越多,你的奖励就越多。这当然是挺好的,锁仓代表token流动性减少,对保持token的价格是有好处的。同时,锁仓的token不仅是消费工具,也是生产工具,锁定的token就像是一把铁锹,也可以帮你挖给更多的token。

      但我还是有一点担忧,就是怕锁仓活动比较复杂。就像创始人邀请嘉宾在《TED社群首次分享:深度解析Steem的3种token设计》分享的,“Steem设计了一个史无前例的三币机制,分别是Steem,Steem Power,Steem Dollar,他们有不同的用途,之间还可以互相转化”。这当然是天才的想法,可对于用户来说,还是复杂了。如果单一化token,锁仓与消费就是同一种token,比如币乎的key,用户比较好结算,我锁仓多少token,今天奖励多少token,不用加上换算这个工序。

3、转化

      做项目或做事时,一个核心就是去找到这个项目或事情的核心是什么,然后针对此,去有的放矢。无疑,王鑫作为创始人,是点的比较清楚的。“这其中,到底哪一些用户创造的内容帮助项目沉淀了长期价值,哪一些用户的点赞行为帮助其他用户进行了价值发现,如何让真实的、创造价值的行为得到更充分的肯定,这是最最关键的问题。”这与白皮书中“以信息创造和价值发现为核心行为的信息生态”理念,也是高度吻合的。

      既然抓住了核心问题,那么要做的事情,就比较明确了。去奖励那些创造价值的用户,去奖励那些通过点赞进行价值发现的用户。创造长期价值的用户,我们当然应该去奖励,他们创造了这个神态长远的根基;可创造短期价值的人,我们也不能忽略啊。就像最开始跑滴滴的人,他们对于滴滴的发展居功至伟,确实他们收获了许多红利,可他们就这样被遗忘,总归稍显悲凉。现在,我们是做区块链技术,我们有好的技术识别到他们,记录他们,这些人应该是要被记录的,不仅仅只把他们当作平台早期红利的挖掘者,也应该当作平台早期的探索者

      当然,作者提到,如何去定义内容的长期价值,这确实是个问题;这与如何定义内容只具有短期价值同等有趣。我期待后面创始人的进一步解读,至少我还不能想出具体的方案。

4、闭环

      说实在地,我对这部分内容,并不能太好的理解,可能后面要去探究一下这方面的经济学。简单而言,token不断通胀,需要相应的机制来对冲,消耗掉这方面的token,这是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平衡;还有一种是估值平衡,是做大这个平台,让用户和其他项目方看到它的价值,具备商业化的“钱景”,不轻易抛售token,甚至惜售token。

      在这方面,EOS项目的token,做得还不错。至少从白皮书来看,EOS具备在平台各种用途中流通的作用,具备相当大的想象力。我想,HIT最后也应该是这方面的一个途径,或者不局限于这个途径。

三、结语

      币车项目作为Steem和币乎等成功项目之后的一个异军突起者,既有被先发优势"笼罩"的劣势,也有借鉴他人经验、找到自己特异性竞争优势的优势,确实挺值得期待的。现在进行币车大V养成计划,百万HIT 在等你,希望你也能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币车---跟着币车创始人 探究币车落地步骤及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