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海拾贝——长滩岛记录(三)

图片发自App

清晨在懒洋洋的睡梦中醒来,这日,并无具体行程,便小睡至自然醒,大约已是九、十点钟了,隔着厚厚的深色双层窗帘,已能感受到阳光的火辣,waiter们热情的跟客人点头说morning,新的一天不知不觉又启程了。

早饭毕,依旧沿着沙滩行走,接近正午的阳光暴晒这岛上的一切,企图用全部热情拥抱回归自然的人们,可这热情太过炙烈,灼热了全身细胞,在皮肤地下噼里啪啦的沸腾,火辣辣的疼。当地人已习以为常,并不害怕这样的暴晒,反到认为是天然的恩赐,黝黑是他们特有的健康标志。不少欧洲人躺在沙滩上,任由太阳把皮肤染成小麦色,而我却采取了多种防晒措施,生怕本来肤色暗黄的自己变的更黑,回国后无颜面见工作伙伴,果然人总是缺什么就羡慕什么,少什么就想要什么。

许是环境造就人们生存的特长,比如山里的孩子会攀爬,林里的孩子会狩猎,草原的孩子会骑马,北方的孩子会溜冰,而海边的孩子会游泳,会潜水,会抓鱼,会做沙雕。他们总会利用自然条件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玩具,比如沙子和海水。并没有学过什么艺术课程,只是按照想象的样子将细沙堆积夯实,建设自己的城堡,再配上几个小动物脑袋,用树枝仔细的勾勒围墙上的图案,做出尖顶、墙壁、装饰、文字,再精美一点,把文字做成花式,镶嵌几个心形图案,在夜晚放上蜡烛,点亮了整个城堡。于是,在沙滩上随处可见花式城堡、乌龟、小黄人、字母等沙雕,图案的想象在这里得到绽放。城市将我们的想象力控制,给了人们太多的娱乐设施,却同时剥夺了创造艺术的思维,难怪不少艺术家都远离城市,回归自然风光采风写生,缺少物质资源的海边,天然诞生了一群赶海玩沙的孩子,冲你莞尔一笑,纯净,无忧。

每每游船停靠岸边,一群孩子欢快的围上去,爬到船边,大喊着1、2、3,集体向后翻进水里,游客们叫好的同时,他们几下便游回船边,嚷着要小费。我惊讶于他们喊出的中文数字,这对于当地孩子早就见怪不怪了,中国游客太多,他们从小就学会了你好、谢谢、再见等日常会话,沙滩上不少当地船家,会用中文询问你是否要出海坐他们的降落伞和帆船,孩子们更是从小受到影响,还未到上学年龄的,或是正在放暑假的,都一股脑的抓住空余时间的好机会,赚点零花钱。

对于有小费习惯的长滩,我并不觉得他们充满了金钱的气息,反倒欣赏这样小的孩子也懂得劳动换取收入的认同感,即使你不给于或是表示不需要帮忙,他们也较为礼貌的点头示意明白,并不会进行强行索取,这让我原本对这个地方因负面消息影响的情绪,淡化了许多。

沿着沙滩走到尽头,顺着悬崖边的台阶往上走,穿过一片礁石,霎时间豁然开朗,人烟稀少的浅海域清澈的直晃人眼睛,海底的大块的褐色珊瑚礁衬着碧绿,透出一大片翡翠,给海底披上了玉石斑点的衣服。几个男孩子拿了树枝绑上线钓小鱼,看到水蛇舞动便高兴的跺着脚,对我们惊呼:“Look!Snake,snake!There!”

就这样悠闲的走着,遇见拾贝壳的小姑娘,跟主人玩飞盘的白色大狗,手牵手的情侣,45度角自拍的美女,玩水嬉戏的伙伴们,游泳的帅哥,陪孩子玩沙的一家子,小摊边挑选礼物的同胞,带团讲解的导游,招揽生意的当地人。关闭了下车拍照上车睡觉的旅游模式,尽可能的用眼睛和记忆去记录旅程。有人多拍照片回家欣赏,有人眼睛观察用心感受;有人为了放松心情减缓压力,有人想融入当地体验不同;有人寻找当地特有的文化,有人试图找回迷失的自己;有人为了记忆,有人为了忘却,有人为了怀念,有人为了重生,我们都是为了更好的开始,更美的回归生活。

夕阳西下的傍晚,友人们在海里游泳,我一人躺在沙滩上看天边洒下的彩云,所有人都变成照片上的剪影,好像天地间只我一人,听风声树声海浪声,看帆起帆落云卷云舒。

沙海拾贝,曾经读过这样一本小说,书中赋予贝壳以记忆,每一个贝壳都储存着不同的故事,我的这段旅行也告一段落,我在海边写下这几篇文字,想储存在贝壳里,等未来想起时开启,他们会不会对我说着我写下的记忆,会不会对我讲述我遇见的故事。

暂封存。

你可能感兴趣的:(沙海拾贝——长滩岛记录(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