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呗)别说你的孩子在“偷窃”

(学呗)别说你的孩子在“偷窃”_第1张图片
听知识,用策略,教孩子,欢迎来到“学呗”育儿。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偷窃行为很敏感,也很疑惑,孩子又不缺那些东西,为什么会偷别人的东西呢?育儿专家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这样的观点,孩子出现这样的行为,在孩子看来是“借”或者“带回家给妈妈看”,但不是“偷”。

为什么这么说呢?

儿童心理学家称:2——7岁的孩子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孩子的特点是“自我中心”。也就是说,这个阶段的孩子常认为整个世界是围绕着自己转的,因此,可能往往分不清什么是“你的”、“我的”、“他的”,或许就单纯的认为自己喜欢的就是自己的。所以啊,从根本上说,在孩子心里可能是没有“偷窃”的概念。

那孩子出现这样行为的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孩子没有物权观念

孩子在没有建立“物权意识”观念之前啊,是不知道什么东西是自己的,什么是别人的,也就不知道拿走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家长就可以适时给孩子树立物权观念,比如告诉孩子:“这是姐姐的橡皮泥,你要先问姐姐愿不愿意借给你。”经常给孩子灌输“物权”、“借用”的观念,或许就可以让孩子明白别人的东西不能随意拿的道理。

第二,孩子的欲望没有合理的满足渠道。

孩子可能并不追求物质,但是孩子是有需求的。得不到家长的满足,可能孩子就会去找满足自己需求的途径。比如孩子喜欢玩具赛车,但家长不同意买,他或许就去拿小伙伴的赛车了。所以,家长可以尽量满足孩子合理的需要,如果不能满足,那就给孩子一个得到满足的渠道,比如让他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社区劳动来获取。

第三,环境影响

孩子步入幼儿园后会接触到很多小朋友,可能身边的孩子有“偷东西”的行为,年幼的孩子们本身自己没有判断力,可能就会对同龄人进行模仿。这时候,家长就可以通过树立榜样的形式,让孩子知道“偷东西”是不对的。比如,家长可以刻意让孩子看到,自己和朋友之间“借”东西的场景,并及时归还。在这样的场景下,告诉孩子“偷”东西是错误的观念,如果需要别人的物品时,可以通过“借”的方式来得到。

每个孩子都在不断犯错中成长,在孩子没有理解“偷窃”概念之前,或许家长就不要轻易再给孩子贴上道德标签,“诬陷”你的孩子是小偷,让孩子幼小心灵留下不可抹去的阴影。到各大应用市场搜索下载“学呗”手机客户端。获得培养孩子优秀特质的完整策略,收听更多育儿干货。

���-���l�

(学呗)别说你的孩子在“偷窃”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呗)别说你的孩子在“偷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