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分享稿

读书分享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第二届读书分享会的主题是“积善”。善,善行,好事,积善成德。长期行善,就会形成一种高尚的品德。有句古话: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行善的确很重要。

        说到“善”,百善孝当头,“孝”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伦理思想之一,所以我选读了元代郭居敬编录的《二十四孝》。

      《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而成。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是其中的一个小故事---《百里负米》

      《百里负米》是二十四孝其中的一个故事,原文:周仲由,家贫,常食藜藿(lí huò)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殁,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叹曰:“虽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子曰:“由也事亲,可谓生事尽力,死事尽思者也”。

        讲的是孔子的弟子“子路”的故事。说,子路年轻时家里很穷,他在外边做事,他自己每天吃野菜,但是他把省下来的米,经常背回家孝敬父母。后来子路去了楚国做了大官,在自己家几百辆车的车队里,他坐在锦缎之上,面对着那么多的粮食,大发感叹:现在他就是再吃野菜,再背着米去孝敬父母,父母也不在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

        现代的社会,竞争太激烈了,人的忧患意识太强烈了,物质至上,金钱至上,攀比成风,让我们忽略了很多内心的东西。放下那些想想,想想我们的故乡,想想我们的童年,想想我们的父母为我们吃苦受累的年月,想想他们为我们穿衣吃饭所受的煎熬,想想他们为我们上学考学操碎的心,想想他们为我们生病所负担的精神和经济的重负,想想他们为我们成家立业所承担的劳累,我是真的不敢想。如今自己也是为人父母,想起那一切,每次鼻子都会酸的。是呀,真的很让人感叹,怨不得子路在感叹,我们每个人想想都会感叹的,当有一天父母不在了,你再想起时,不管有多少遗憾,都是无法弥补的。

        孝敬老人,不但是自己安抚自己心灵的行为,它更是自己给孩子竖立的榜样。言教不如行教,行为的影响是深入人心的。你怎么对老人,以后孩子就可能怎么对你。因为有事例,孩子为自己的行为,可以找到佐证。

        说到这里,我常常会想到自己的父母,每年一次的看望,每月几个电话,打个千二八百的零用钱,这些就足够了吗?他们给了我们什么,可是我们能报答的又有多少呢?等有一天他们不在了,我会不会后悔,会不会怨恨自己呢?真的想的很少,我总是在想自己刚上大一的女儿吃的怎样?穿的怎样?有没有心情不好?有没有和同学相处的不好?学习如何?自己会洗衣服吗?自己会照顾自己的生活吗?感冒了懂得看病吗?再回头看看自己对生我养我的爹妈做了什么,这时会脸红的,真的。

        各位同事,朋友们,在我们父母还健在的时候,我们多关心关心他们吧!多陪陪他们吧,多孝敬孝敬他们吧!不要等有一天,真的只剩下感慨了!

    谢谢大家!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分享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