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在北语·如果你读研,志愿者项目请三思(续)

我以时下流行的“过来人婊”的姿态写了如果你读研,志愿者项目请三思,觉得误导了好多有志从事汉语教学的朋友们。而今BLCU研二下学期,在距离发文章一年多的时间里,自己的眼界算是开阔了不少,所以想写个续深刻反思我“过来人婊”的心态。

首先,澄清一点儿,这里的研依旧指的是“学硕”;其次,国际汉语教育专业毕业后对口方向的工作不好找,但是学硕也不见得就能找得到工作;再次,即使是学硕中途没有中断过学习,作为批量生产的硕士大军当中,你依旧不占优势。SO我以心智成熟了一年多的状态跟大家唠唠,为什么要三思?

我这一届语用专业90多人,汉教专业130多人(含不含外研我就不晓得了),文字的30多人;鉴于项目也招收外语专业的学生,所以大体也了解了一下外语用和翻译专业,以及在志愿者项目里最占优势的小语种专业;零零总总一届学生适合参加志愿者项目的有不到400人,一个语言类的学校一年就会毕业400多个语言类的学生,试问你比人家多哪些优势?确切地问,你一个“学硕”比人家专硕强哪了?BLCU除了翻译专业,基本都是3年制的,可三年制的这些学生不见得比翻译专业就业好啊。三年制学校规定的研二必须把学分修满,那后边一年你干嘛?论文?别搞笑了,多少人的论文是在答辩前的一个月熬夜搞定的呀,看看你们的朋友圈就知道了,难道你为了那一个月,就要消耗一年的时间?更何况,很多人第三个学期就修满了学分呢,剩下的一年半,打工?兼职?实习?做学术(呵呵呵)?——所以同样是工作,区别只在于地点而已,嗯,还有薪水和这个“国外工作”的经历(这可是简历上闪闪发光的point)。

你又说“可导师不乐意我们出去”,他当然不乐意!!你走了,少一个干活的,你走了,他还怎么让你随叫随到,当然我指的是稍微有点知名度又有项目的导师;要是才开始招学生的硕导,亲啊,他好不容易就招了你这么一个宝贝学生,虽然没什么事,但万一快递来了他不在办公室呢,最起码报销得有人跑吧。当然还有一种很负责的解释,怕你玩野了,回来论文搞不定,毕业路上多坎坷呀(你坎坷也就是他坎坷呀),这是担心你前途。

说实话,应用语言学的学硕们,教外国人是多好的机会,一个将语言学应用到教学、教育的机会。纯文科生搞语用你是能“应用”到计算机学科上啊,还是神经学啊,还是统计学还是医学啊?你都应用不上,只有教学你能hold。如果你十分幸运被美国或是欧洲的某所高校录取为志愿者老师,等什么,去啊,看看人家学校的语言系学生都在做什么,看看人家的Applied linguistic都在学什么,人家的语言学专业比我们早起步好几十年,没准你就开阔了眼界想在那读个PHD呢,嗯~~顺带教教汉语。如果你怀着这种理念跟导师商量,估计也没有多少不同意的,毕竟哪个老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出息呢。举个例子,那个课上和我们说他的学生刚出去的前几个月还一星期一报告学习进程的老师,也有个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埋头于任教大学的图书馆,看了很多资料,搜集了许多国内没有的珍贵文献内容,不断地充实自己,回来后毕业论文轻轻松松搞定,还给老师带回了那些资料。——所以不中断学习,无所谓地域的限制,一个会学习的人,懂得控制自己,你若无定力导师眼皮底下也照样玩不是?别拿“中断学习”当不参加志愿者项目的借口。

这就是要跟大家说的重点:志愿者项目本身不是坏事,即使你是学硕,今后也不一定致力于某领域的深入研究,中断一个时期不会带来严重的后果,而请三思的是“对自己的审视”:我适合教学吗,外语能力好吗,自控能力强吗,有留学甚至移民的想法吗?一个清楚自己需要什么而读研的学生,“……三思”这种建议性的话从来就造不成困扰,因为他自有决断。而瞻前顾后、优柔寡断的人,100篇类似这样建议的文章,你依旧纠结做不了决定。

后话:当初,能写出那样的文章,多是因为大学的同学,考上那些X师(各种师)、X民大(各种民大)、X外(各种外国语)的同学,一年急急忙忙修完学分就被派往国外了,有的没回国就答辩完了,连延期毕业都没有,当时天真地认为,这能学到啥,这硕士上的也太水了?还有“我那无比钟情于北京”的心里真诚地觉得,在北京才一年你们都没时间好好了解首都!而且不出所料,他们回国找工作都不容易,女生有的想考博士(就一年的学习基础,连搞研究的经验都没有,拿什么考),要么去教中小学,有的至今仍在寻寻觅觅;男生各种企业投简历,争取在北京立足,要么也做了人民教师。所以这时候也就突然释怀了,在国内安稳毕业无非也就是这样,幸亏我比他们多了出国工作的经历。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在北语·如果你读研,志愿者项目请三思(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