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小十字,藏有一个大世界

          《 查令十字街84号》读后感

那个小十字,藏有一个大世界_第1张图片

从前的日色变得很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木心《从前慢》

                                一

  因为一部电影,将一本很多年前的书,又火了一遍。我后知后觉,最近在看过《不二情书》后,追了《查令十字街84号》。

 一九四九年十月,位于纽约市的穷作家海莲,偶然看到一则伦敦旧书店的广告,一切开始于一封很简单的从纽约到伦敦的信函,展开了了她和弗兰克、与古旧书店、与查令十字街84号长达二十年的情谊故事……

 从开始只谈论书籍,到后来礼物互赠,最后分享彼此生活的喜怒哀乐……这样的情谊,居然在书信很慢的年代,维持了二十年之久。

  “大概因为我长久以来就渴望能踏上那片土地……我曾经只为了瞧伦敦的街景而看了许多英国电影。……”汉芙本人终究没能在一切落幕之前踩上英国,实现她心念念的查令十字街之旅。

  直到书店秘书告知,德尔本人已于1968年底腹膜炎病逝。全书仅仅结束于1969年10月德尔女儿替代父亲的一封回信。

 故事的结局,就那么不经意间戛然而止,留给人无限遐想…

 现实生活中没有的缘分只能靠文学作品去演绎,然而他们最终未曾见面。

 电影版的《查令十字街84号》看到最后一刻,海莲终于能站在曾经梦里去过很多次的84号书店,轻轻说一句:“我来了,弗兰克,我终于来了……”这个有些遗憾且稍稍戏剧性的结局,又何尝不是真实生活的一种写照呢?终究没有谁可以陪我们一直走下去……

                                 二

 “一间活脱从狄更斯书里头蹦出来的可爱铺子”海莲曾这样形容过查令十字街84号。然而,这样的可爱铺子似乎早已不单单是一家旧书店。“短短的一道查令十字街,的确只是我们居住世界的一个小小部分,但很多时候,我们却觉得查令十字街远比我们一整个世界还大,大太多了”。

 现在越来越多的实体书店在电商冲击、租金,以及电子书等各种各样的压力之下。面临着越来越艰难的处境,一家家颇具人文情怀的独立书店相继关店、迁址,实体书店在夹缝中求存。他们关掉的不仅仅是书店,更是一代人的情怀。

  如今,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越来越多的碎片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生活。似乎什么信息都可以信手拈来。然而就在这种极度碎片的信息充斥的生活中,人们却开始恐慌、迷茫……我们似乎可以什么都知道,但是深究下去,又似乎什么都不懂。

  我也时时忧虑我们最终仍会失去属于我们这一代的查令十字街,如同汉芙早已失去她的查令十字街一般。

                                三

 上学时候,总喜欢挑选好看的信纸书写下那些喜欢的文字,似乎现在都可以闻到钢笔水的味道。拿到新书的时候,也总习惯性闻闻油墨与纸浆的味道。

  所以,现在我依旧习惯用钢笔,依旧喜欢纸质书籍。因为味道么?或许是,也或许不是。

 关于读书,说来惭愧,工作以后基本上没怎么看过,最近两年才开始重新培养阅读习惯的。有句话这么说:一个人的气质里,藏着ta走过的路、爱过的人、和读过的书。对我而言,我读过的书,甚至都带我走过了很长的路…重拾读书以来,变化最大的是心智模式和思维模式,读书真的潜移默化的在影响我的生活。

                                 四

 现在回头想想查林十字街84号这家旧书店。或者说现在身边的许多实体书店。在我看来,都像是一个哆啦A梦的时光机,你打开它你穿过它,便掉落到一个完全异质、完全始料未及的世界里去。那个世界无关时间、空间、温度、甚至维度……

  在阅读的过程里,我们和不同时代的人交流着,和不同国籍的人思想碰撞着。即便是同一本书,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阅读,带给你的体验也是全然不同的。我喜欢的书籍,过段时间会选择重新阅读它,你不能希冀自己一眼就洞穿它,你的十八岁,你的二十八岁,你的四十岁甚至六十岁,在你带着不同的人生经历、阅历、亦或你的困惑,重新翻开书籍时,仿佛你初识它却又似曾相识。

  尼采说:“我们的眼睛就是一座监狱,目光所及之处就是监狱的围墙。”我们需要看到一个更大的世界,阅读便是是其中一种最触手可及的,与世界交流方式。

  在一个缺少信仰的时代,我们的精神世界逐渐崩塌。越来越多的人,诚惶诚恐的想要从别人对自己的认知与评价里,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借用杨绛先生的一句话“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现在虽然还达不到杨绛先生的境界。但终将有一天,我想我可以笃定,我的世界就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我想,我们都应该心存一个查令十字……

 —— “但是,书店还在那儿,你们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她良多……”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个小十字,藏有一个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