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互联网时代下融媒技术现状

近年来,我国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媒体技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不断发展融合,形成了如今的融合媒体技术。随着数字化、智能化和电子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各IT巨头陆续进入数字化广播电视的行列当中,新兴融媒技术也在不断发展,这些新兴技术给广播电视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对于传统广电媒体来说,这也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这就是说我们一定要加强互联网思维,处于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一大环境下,把技术建设和内容建设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显然,传统广电媒体的传播方式已无法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与互联网的融媒体发展是大势所趋。回顾我国三网融合的历史和广电媒体的发展经历,因为政策和市场的限制,我国的广电媒体始终没有找到网络化生存的成熟模式。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下,媒体与网络的融合式发展已成为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本研究通过对当前融合媒体的发展现状,结合当前互联网传播形态与模式的分析,讨论了融媒技术所面临的困境,结合理论逻辑与现实案例分析,既有对历史广电技术的发展回顾,又有对当代背景下融媒技术的分析。在最新的移动互联网发展背景下,结合互联网+的广播电视传播概念,提出了构建将两种技术融合的融媒体技术平台的要求,建立全新的广播电视传播系统,扩大广电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生产与广播分离的范围不断扩大,使更多的主体可以参与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和广播,并通过有效的版权确保广播电视媒体的长期发展。

一、融媒技术概述

融媒体的“融”,应当朝着基于信息文明的互联网技术所形成的方向融合、转型,而不是为了保护、守住基于工业文明的机械和电子技术所形成的传统媒体的内容、形态和渠道。媒体融合强调运用“互联网思维”,互联网首先强调的就是平等、对话,这是一种强强联合的方式。

(一)广播电视技术的概念及特征

从广义的角度来说,所谓广播就是声音或图像以无线电波或导线作为媒介进行的新闻传播工具。广播电视技术在初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技术以及材料质量方面的各种原因,传输方式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电视对电视信号进行模拟的过程中主要依据的是时间轴取样模式。有线广播是在19世纪末期诞生的,有线广播技术存在很多缺陷,接收信号的强弱程度比较差,容易导致画面出现极大的波动,并可能产生较大的杂音,会对人们的观看效果造成严重的影响。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诞生以后,使广播电视行业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并呈现出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传统模式下采用的电视广播信号主要是应用模拟信号,这种技术中出现的数字信号比较稳定,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画面感十分流畅,给用户良好的视觉盛宴,可以享受良好的质感,给客户提供的服务会更加优质。网络信息化广播电视主要的特点是网络化、数字化。网络化主要是依据网络视频、音频,能够让广大用户在线对视频进行观看,给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二十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广播电视技术应运而生,广播电视的产生不仅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同时也缩短了人们互相交流的时间,推动了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因此正是广播电视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信息全球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加快了人类文明进程的步伐。。广播电视技术具有覆盖面广、信息传输速度快、传送及时等特点。如今广播电视技术的应用范围覆盖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范围内的任何一个地方发生的事情都可以通过广播电视媒介迅速传递到世界各处,使得人们接收到的信息不断扩大。

(二)融媒体的概念

2009年,“融媒体”概念被首次提出,庄勇在《从“融媒体”中寻求生机的思考与探索》一文中指出,融媒体是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载体,把这些既有共同点,又有互补性的传统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容、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而数字化电视和广播节目传输的信号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可以覆盖较大的范围。在融媒体中对这种技术加以运用,使广播电视行业进入了全新的发展空间。利用网络数字信息化技术,可以确保信息有效传输,强化具体的性能。

(三)大环境下融媒技术建设的原因及意义

1.原因

融媒技术是融合媒体技术的简称。它是一种新的媒体技术,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和其他媒体通信方法,在同一载体上进行资源的整合,扩大宣传和收益。融媒技术不同于以前传统的电视、广播、网络等传统媒体技术,它是在三种传统媒体技术的基础上进行融合而产生的,但又区别于这三种传统媒体。并且,融媒技术的成本远远低于传统的三种媒体。在成本的控制上集中体现在传输通道的成本节约。传统的三种媒体构建成本都很高,但是他们并没有发挥出自身该有的作用,而且这三种媒体并没有相互之间进行融合,这样就会导致资源无法共享,信息无法互通,而且成本过高无法降低。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如果仅仅依靠传统的三种媒体进行信息的传输而没有依靠技术将这些媒体进行融合,已经不能够满足现有的获取、交流信息的方式。因此融媒体孕育而生也具有跨时代的先进性,同时这也是时代发展导致的必然结果。

2.意义

融媒体时代,创新才能创造生命力,创新意味着推陈出新,也只有创新才能顺应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但不变的依然是“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就是以“数据库”为中心,以“用户”与“服务”为基本点。这,就是融媒体时代。

二、从时间维度浅析融媒技术现状

2017年是媒体融合处于深水区的一年,我国的广播电视技术经历了PC时代和移动互联网时代,进入了智能媒体时代,媒体的融合呈现出叠加特征。 “中央厨房”建设的重点和目标逐渐明确;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协作并进,场景化趋向更加。2018年广电行业的发展受力于互联网新技术与政府总体布局的双重作用,以“引领”“引导”的信心重塑传统主流媒体。2019年中国正式进入5G元年,移动互联网发展蒸蒸日上,新技术的发展给广电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中国广播立足自身特色,以国家广播为旗舰,在节目创新、高质量发展、深入融合、体制机制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以及发展潜力。守正创新与时代同呼吸、高质量发展优化内容布局、融合发展开辟新空间、体制机制探索因地制宜,建构了2019年中国广电行业的发展脉络。

(一)2017年融媒技术发展

2017年是国家媒体融合战略实施的第三年,也是移动互联网向智能互联网转型的重要的时间点。著名学者用“智媒时代”一词来为我们当前所处的时代命名,并提出在人工智能、物联网、VR、AR、大数据、云计算等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智媒时代”将表现出显著的特征:万物皆媒、人机融合、自我进化等。

1.广电媒体融合呈现出叠加特征

2017年广电媒体的融合出现了三期叠加特征,即在开办网站、推出爆款全媒体产品、建设“中央厨房”和借助社交网络发挥伴随性、移动性特点进行传播之外, 在智能媒体时代,广电行业开始尝试用技术来发展新的媒体融合之路。

2.“中央厨房”建设: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例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厨房”的功能是指挥中心、流程再造和云平台。中央电视台融媒技术发展目标主要概括为以下四个:第一,抓住融合发展的契机,创建采集、编辑、广播、传播的流程,实现传统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第二,建设“中国广播云平台”,融合广播电视行业资源,促进广播电视行业技术的创新和发展;第三,依托全媒体内容制作运营平台,全面提升编辑、传播能力;第四,将移动客户端媒体的发展放在首位,专注于音频功能,基于图形新闻构建移动客户端产品。。

3.新闻报道中广电媒体的创新

传统模式下模拟信号图像、声音质量普遍来说都是比较差的,对数字化技术进行运用就能够规避各种不利的因素。而经过融合技术后传输数字化广播电视时需要发射的功率没有电视的高,覆盖也可以在同一个范围中得以实现,这样能够更好地显示图像。央视新媒体总共发布的特别视频、H5和图形产品,其中的微视频一经发布,播出量在24小时内突破1000万人次,好评量超过40000人次。

4.向外扩展,融而为一

广电与新媒体的融合让人们不再受地域限制,扩大了受众范围。视频传播也是广播电视媒体一体化的一个重要方面。2017年6月,中央电台综艺节目中心联合对港澳节目中心、央广新媒体、中央电台驻四川记者站这几个媒体平台对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进行了直播,吸引了近100万人通过各种渠道观看。融媒技术的发展使广播电视突破了过去单向传播、不易保存等局限性,融合了更多的方式,使得传统广播电视节目的传播方式更加丰富多彩。

(二)2018年融媒技术发展

纵览2018年中国广播电视的发展,由于融合发展的不断深入,媒体覆盖能力逐渐成为媒体传播能力基础层面的重要表达。2018年12月28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华为公司五家公司共同签署《合作建设5G新媒体平台框架协议》,广电国家级媒体获得未来渠道和覆盖的先机。我国广播电视工程在应用计算机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即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所具备的数字功能和控制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极大促进了我国广播电视工程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 计算机技术在融合媒体的发展中的应用范围会不断扩大。

1.全国广电重磅布局:从传统覆盖到全国电台融合发展大格局调整

(1)国家级媒体布局完成

2018年3月,中共中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实施, 组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组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央广、国际台三家建制废止。新组建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成为中宣部直管的体量最大的国家级媒体,同时也成为了全球最大的融合媒体机构之一。扩大了主流声音, 在影响力的提高上达到了初步目的。

(2)省级电台合并全面完成

截至2018年底,全国所有省级广电均已完成合并,但省级广电媒体的改革推进程度差距依然较大。在广播电视领域中运用网络数字化技术,能够使信号的传播效率迅速提高,可以弥补一部分节目内容中存在的缺陷,并加以调整让广播电视电视节目具有更高的画面质量和良好的观看效果,实现信息资源的高效融合。

(3)县级广电融合首次纳入国家体制改革大局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大多是借助省级融媒体平台的资源,或者借助高校及其他商业媒体平台的资源等几种形式。数字化广播电视能够对原来的资源进行整合,还可以对互联网中的各类资源进行利用。数字化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的存储方式处于一致状态,这样能够普及数字化广播电视,更好地满足多人们的需求。例如县级媒体在“两微”、“抖音”等大众化的商业平台上开通官方账号扩大传播范围。

2.广播内容战略“绝地反击”:数据画像、智慧广播与主流媒体的阵地意识

(1)内容数据测量建立全网化关联

(2)广播用户数据画像探索展开

(3)广播内容生产的智慧化导向

(4)广播互动内容的智能化走向

(5)内容终端的广播技术研发给力

(6)广播优质内容品牌化运作深入发展

(7)版权意识增强, 保护并变现广播电台内容核心资产起步

3.广播媒体经营增长亮点:发力政府宣传与服务, 初现新媒体渠道盈利

(1)政府服务成为电台创收的主要增量之一

(2)电台自有新媒体渠道已经重度参与到客户服务中

(3)电台客户端展示成为线上广播、线下活动的有效补充, 但单平台的盈利之路漫长

(4)知识付费、粉丝打赏等新媒体创收方式还在单点尝试, 未形成趋势

(5)跨界思维, 以合作共赢实现资源互补产业增效

(三)2019年融媒技术发展

当今我国所处的新时代是社会转型期,对媒体来说也是理清思路、坚守定位、明确责任的关键时期。当前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国的模拟广播无线发射将开始逐步转变为数字化,并且因为受到我国实际国情的影响,导致数字发射机有着极大的市场需求。数字无线发射机的研究、设计以及生产等环节中,需要借助于计算机技术的帮助开展校对工作,同时还可以做到远程化工作校正,并且对于校准工作的精准度也有着显著的提升作用

1.技术中存在问题

通过计算机应用到数字广播无线发射机的校正中,分别将发射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以及故障工作状态下产生的热量数值进行收集以及对比,就可以在今后的工作中通过热量数值的变化,及时采取对应的措施,将发射机出现错误或者故障的概率将至最低。并且发射机自身有同样具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机制,此二者的作用叠加就可以为发射机的稳定安全运行提供相应的保障。但问题之一就是实现这一科技所需的技术并未在我国内部得到充分的应用,而且在技术的开发层面上也存在滞后性,这也正是我国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应用的最大问题所在。

2.未能得到社会的认可

目前我国依然是有线电视的使用较为普遍,但对无线发射技术的接触少,导致人们对于这项技术的了解并不充分。我国部分居民居住在山区之中,增加了人们接触无线发射技术的难度,导致无线发射技术的宣传工作很难在其中开展。与此同时我国广播电视无线信号覆盖率低,大部分地区都无法接收到相应的信号,因为这些原因对于无线发射技术的推广及其发展产生了很大的阻碍。除此之外,在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的发展中政府也没有制定相关政策,这对于该技术的竞争力提高有很大的阻碍。从“相加”到“相融”,媒体融合正在深深影响着广电媒介的生产方式和生态结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打造了“央视频”、“云听”等视听新媒体旗舰等产品,并结合5G技术,充分发挥技术的作用在媒体融合发展中至关重要,尤其是以5G技术为主的互联网+的发展,它所带来的不仅是机遇更是挑战,创新节目形式、丰富发行方式、优化用户体验才能够加快全面转型创新融合发展。

3.相关高素质专业化人才的缺失

当前制约我国的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相关专业人才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与无线发射技术研发相关的技术人员数量较少,导致无线发射技术的专业化技术团队规模较小,带来的后果之一就是研发团队中的人员配置不够齐全,直接影响到了技术研究工作。第二,当前数字化、网络化等技术的发展,对于无线发射技术研发人员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与专业素质不满足实际技术研发需求产生了剧烈的冲突。完成流程再造和组织架构的重组,这样融合媒体就使得传统媒体的结构发生变化。

三、从不同平台维度浅析融媒技术现状

(一)广电无线射频识别的融媒技术发展现状

1.广电融合技术优势

在媒体融合的潮流下,广电节目内容的音频传输的数据量远远小于视频和图片传输的数据量,所以它获得了与新媒体优先对接的优势。原来模拟信号下的广播电视出现的广告较多,占据电视节目的重大部分。将广电技术与无线射频技术融合,技术是一种自动辨别技术, 其主要对射频电磁波进行充分应用, 然后通过空间耦合在传感器之中进行无线讯息传播, 或者是在拥有无线射频识别标注的物质中进行无线讯息传播, 以便更好地对物质进行分类或追踪。无线射频识别, 其实就是一种应用电磁波实现自动化辨别的技术, 或者是实现参数捕捉的技术, 该技术可以进行自动化监控。当拥有电子标识的物质在靠近微波天线时, 传感器就会起作用, 会自动发送微波查询指令。这时, 依附在物质表层的电子标识就会接收到这一指令, 然后根据查询指令对标识力的参数讯息进行反馈, 将其反馈回微波天线。微波天线在获取信息之后, 经过传感器里的微处理设备就会发挥作用, 会将电子标识里的辨识代码当作是物质的特点参数, 并将其传输到计算机之中, 以便后期进行更加深入的处理。这样就实现了对物质相关信息的查询、管理等工作。该技术能够对高速运动物质进行辨别, 并且还可以对多个标识进行同时辨识。因此,数字电视要想更好发展,就需要进行创新,在满足用户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带动数字电视的发展。但是随着5G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普及,任何数据的传输速度都大大提高,图像视频质量也变得高清了,所以广电融合技术的优势显现。

2.广播媒体的传播形态被不断革新

在数字化、智能化和电子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各IT巨头陆续进入数字化广播电视的行列当中,新兴融媒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媒体的形态变得丰富起来,广电媒体拥有了多种多终端的传播方式。这些传播方式体现出很多优点:第一,实现了跨媒体传播,不再像过去广播媒体依靠电波介质传播的传统形式,现在可以多屏传播。第二,实现了自由点播,突破了线性广播的局限性。手机软件、网络电台等平台都可以为人们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根据人们的需求为人们进行点播。第三,改变了广播媒体的用户结构,使得广播的收听群体越来越年轻化,并且手机用户的比重越来越大。

3.网络广播兴起引发广电媒体格局变化

近年来,音频信息、图像信息具备的相似性较强,有必要利用数字化技术来处理,掌握好图像信号的取样频率,确保声音信号频率不受到影响。一般来说,模拟信号的最高频率一般比声音取样频率要低两倍以上,只有这样音频信号才会更加合理,能够规避图像的不同步,甚至引发噪音。声音信息取样频率在数字化技术中广泛应用,不仅对声音的质量造成影响,还影响声音信息的受干扰程度。对基带数字信号进行调制,完成编码程序后让基带数字信号进行发送。在这个过程中会存在很多的低分量,容易影响传输效果。这就需要调制基带数字信号,使信息传输更加规范,调制过程中一般是利用移相键对PSK进行控制,采用这种方式进行调控就可以更好地降低噪音,确保基带数字信号可以更好地传输。网络广播的不断兴起改变了传统的广电媒体格局。根据CTR媒介智讯2015年7月底发布的报告,传统广电媒体的广告量明显下降,2015年前5个月的广告量同比减少了3.9%,近几年来第一次出现负增长。同时,在科技发达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将广电媒体与新媒体融合有许多突出的优点:

(1)收听体验更加社交化,传播媒介的互动性更加强烈

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背景下,广电媒体迎来改变,人们收听收看广播电视不再困难,广电媒体融入了人们的生活,打破了之前单向传播的弊端。各种音乐平台已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为收听观众提供了更多优质的音频内容服务,让人们能够在短时间内听到相关的信息资讯,还可以及时了解身边的新鲜事。当前城市广播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与听众的关系更加紧密,听众可以在线点歌、评论、分享、点赞等,让广大的听众参与到城市广播运营当中,从而使得城市广播不断发展和进步。

(2)移动互联网时代城市广播营销模式实现多元化与零片化

移动互联网时代城市广播媒体的发展已超乎想象,部分发达城市已将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充分应用到城市广播当中,积极开展空中广播以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运营模式。电子商务模式与城市广播相结合提升了广播频率,优化了广播内容的制播流程,构造了采、编、播一体化的平台。在移动互联网技术逐渐完善的时代,各种移动终端、网络电台还有软件不断涌现出来打开并占领了移动通信的市场,例如抖音、快手等视频平台,提升了城市广播的竞争力,激发了城市广播的活力,提高了信息传播的影响力,从而为城市广电媒体的转型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社交媒体与沉浸式新闻的融媒技术发展现状

在单一平台的束缚之外,信息和用户被关系和需求所指引,被各种融合机制、功能和应用所转化和容纳的大数据联系起来,这就是融合社交平台传播的价值。而对于社交媒体上的沉浸式体验新闻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融合虚拟现实技术,让手机具有体验VR内容的能力,仿佛自己置身其中,让新闻的真实性体现的淋漓尽致。同时,这也会确保VR的大规模推广。而科技需要让内容生产和消费的成本足够低,这样才能在民众之间普及,更好地发挥沉浸式新闻让人们感受到更多新闻真实性的作用。

1.社交媒体的融合

首先,未来的社会整合是一种以跨平台无缝社交、信息流通和关系交织的社会网络为基础的整合传播体。人们能与不同平台上的好友互相之间进行跨越平台式的信息交流。通过视频图片的分享、评论以及即时通信、相册等功能进行实时的信息交流,在各种参与活动中“在一起”,还能随时随地了解各种资讯。同时,也将形成一个跨平台的群体交流网络。这种融媒技术的传播正在不断扩大,只需要人们设置自己的个人信息和生成的内容对所有人可见,它就可以变成一个到多个跨平台的同步大众传媒。对比过去拓展宽广的人际关系,从而追求精准的用户群体的方法,用户的身份已经不可知道并且无法定位。当然,融合背景下的社交平台用户仍然服从于他们之前所属的那一部分,为了吸引用户的时间、思想和行为跨越平台,就需要有针对性地分析和利用融合了技术的社交平台中用户的大数据。数据会超过对用户信息或关系的简单判断,将用户信息以及不同的终端、渠道和需求连接起来。

2.沉浸式新闻的融合

全世界每个月活跃在不同社交媒体平台的用户有31.9亿,而使用VR产品人数只有1.41亿,仅仅占社交媒体的4.4%。而且,目前大部分的VR应用都是在游戏领域。沉浸式新闻本身就是一个高风险低回报的投资,而缺乏一种可行性的营收模式是沉浸式新闻的另一个障碍。一般的新闻业都是依靠广告的收入来支付员工的工资,但在VR或者AR电影中植入广告是十分困难甚至不可能的一件事,这就加剧了制作成本的上升,使得这些VR产品盈利变得困难。Facebook是美国的一个社交平台,它从2017年开始使用融媒技术将沉浸式新闻和社交媒体融合起来。在飓风玛利亚肆虐后,马克·扎克伯格在波多黎各做演讲,向各位观众展示了飓风肆虐的沉浸式体验的视频,希望人们可以通过该视频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为那些遭受灾害的人们感到痛惜。用户可以在平台上创建自己的虚拟形象,并通过他们的VR头盔穿越波多黎各,这是虚拟现实技术与广电媒体相融合的成果。沉浸式新闻让人们能够获得身临其境之感,这为新闻报道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一部分观众对这种虚拟现实融合技术的应用加以赞赏,而另一部分观众指责扎克伯格利用自然灾害来推出Facebook和其他的虚拟现实产品,并且认为报道中的动画人物降低了新闻的严肃性。

(三)云计算下的融媒技术发展现状

云计算是一种新的计算机形式,它在数据的保存上主要是采用分散式存储的手段, 通过冗余存储的这一方法提高数据的可靠性。换句话说,就是同一份数据存储了多个副本, 以此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在物联网中,云计算是其构成的重要核心,在物联网与互联网的交融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发展经过了以下几个时期:(1)网络测算;(2)软件服务;(3)效率计算。其主要原理是使计算分散在分布式计算机上, 而不是分散在本地计算机里。云存储是通过对以下几方面的功能的应用: (1)网络技术;(2)集群应用;(3) 分散式资料管理体系等。将网络中的不同存储设备通过相应的软件整合起来, 从而对外部所提供的数据进行统一的处理。云存储并不仅仅是一个硬件,它是由多方面所构成的繁杂体系, 如公共访问端口、用户端等,这些部分主要以存储设备为中心,通过软件对外部所提供的数据进行存储服务或者访问服务。目前淘宝等电子商城,都已经在这条路上进行了尝试和探索。

四、小结

在数字化、智能化和电子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各IT巨头陆续进入数字化广播电视的行列当中,新兴融媒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与互联网新兴媒体的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科技兴国的战略目标,还是我国提高综合国力的必经之路。通过对当前融合媒体的发展现状得出在发展新兴融媒技术的同时一定要结合科技,让新兴科技真正意义上实现对人们、对国家更好的服务,并且扩大广电媒体在民众间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实现价值引领作用。

五、致谢

经过两周的时间我完成了这篇论文,在完成论文的这段时间里我收获了很多知识,从一开始对很多问题的不理解到后来的深入了解,这让我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首先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张燕老师,张老师关于我论文的选题做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当我在知识方面有不懂的问题时,张老师也会悉心教导,为的是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一知识点。她在指导我的过程中严谨认真,精益求精,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潜移默化之间使我接受了全新的思想观念,领会了基本的思考方式。在她那里,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还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是老师的深深教诲终使我顺利完成论文。在此谨向张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其次还要感谢我的同学们,我们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无论我遇到技术性的问题还是简单的问题,他们也会耐心帮我解答。同样,我们也会在一起进行思维的碰撞,这样才会创造出更好的解题思路。感谢同学们在我论文的写作过程中给予的鼓励和帮助,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拓宽了我的视野和思路,正是有他们的帮助我的论文才得以如此完善。

这篇论文的结束不是终点,而是我们学习生涯中更好的开始,它会激励着我不断地在学习的道路上乘风破浪,更深入地学习知识。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以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学友提出批评、指正错误!

最后,再次感谢为我们辛苦付出的老师以及同学,谢谢你们!

你可能感兴趣的:(浅谈互联网时代下融媒技术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