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关系就是一切_3则(20170930)

关系,就是一切

每个人都是孤独而自恋的,必须和别人建立链接,才能走出孤独,意义感、存在感、幸福感等,都从这儿来。特别是当和另一个人有超越了时空的心灵感应时,你会真切体验到,有一些东西是超越你孤独而自恋的自我的。

心灵感应的办法很简单,全神贯注投入即可,但它段位实在太高,想要做到非常不容易。不过,我们还有一个更简单的概念:你看见了我,我才得以存在。这是一个根本逻辑,所以,关系才是一切。

——摘自武志红《复盘:关于“关系”主题的回顾》

延伸阅读:

社会兴趣与幸福感
大量的统计表明,如果一个人的社会兴趣和愿望充分的话,他的幸福程度和他的事业成就远大于那些社会愿望不足的人。即使有些人凭着某个认知上的特长、自己的专业能力取得了显而易见的成就,社会也给予他很大的回报,比如说你成为了富豪、你成为了一个位高权重的人,但是如果你的整个思维和行为模式当中没有这样一个不等式,或者完全是一个相反的不等式,那即使你事业有成,你都很可能陷入到痛苦的境地。 因为人的幸福感的主要来源是人际关系,这已经成为一种共识。
——吴伯凡《掌握社会兴趣不等式,看清真正的起跑线》


有研究证明,如果一个人越看重自己个人的幸福,我们获得的不是满足感,而是一种深深的失落感。这其实就是我们如果在追求简单的个人的幸福而没有意义的时候,会给你生活带来这种失落的感受。不过还有另一个实验结果就更让我们意外,那是研究人员发现,如果我们只是追求个人的幸福,但是没有追求意义的话,我们的身体反而会表现出一种跟压力有关的基因模式,也就是说我们的身体会激发炎症反应,而这种炎症的反应如果持续久了以后就可能导致慢性炎症,心脏病、癌症等都和这种慢性炎症有关。
花时间思考自己能对别人有什么样的价值,然后把自己的兴趣和热爱和这种价值结合在一起,就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有意义。
——《你充满电了吗?》


科尔认为,有这样一种可能性,自我实现幸福感让人把注意力关注在目标上面,降低了神经系统对于各种负面情绪的反应,比如说害怕、担心、焦虑、不确定性等。这些情绪通常都会引发神经系统的应激反应,同时引起肾上腺素的激增。
不仅如此,自我实现幸福感还和大脑中一个叫做腹侧纹状体的区域相关,当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有价值的事物上的时候,这个区域就会被激活。这个区域可以抑制大脑中促使应激反应的杏仁体。有更高自我实现幸福感的人,他们的腹侧纹状体活动比较频繁,压力荷尔蒙皮质醇的水平却很低。
科尔说,你真正重视的事情会帮你跨越那些让你害怕的事情。说白了, 有目标的人,可能比光是有钱,更容易觉得幸福。
——摘自马徐骏《《新科学家》|目标感对于健康的价值》
这里的“有目标”应指自身之外的目标,仅仅只想满足身体欲望不能称为有目标。因此有目标即是关系——通过这个目标把你和另一个人或事物联系起来,你不再是孤独的人。




职场的三种人

1. 这两天说感受和事实的区别。事实这东西,随时发生,随时也就过去了。

而感受不会,它会留下来,成为既和事实脱离,但是又沉积在我们脑子里的垃圾。

2. 比如说失败。失败这个事实一旦成型就已经过去了,但是沉淀在我脑子里的感受会让我们沉浸在失败情绪里很长时间。

所以,什么是建设性?建设性,不是指一路向前,而是不断清空感受,重新回到事实。

3. 在工作中经常这样,一旦目标受挫,会议室里,经常会出现三种人:上进心强的人,往往心情很沮丧,唉声叹气;现实感强的人说,就这样退而求其次吧。

而建设性强的人的思路是这样的——既然事实已经如此,我们能不能基于这个事实找出另外一条路,比原来的目标还要更好。

4. 职场里的成功者,几乎无一例外,都是不断重复这第三种思路的结果。

——罗胖60秒




拥抱你人格的对立面

讲的其实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哲学观:当你看到了A,就意味着你看到了-A。

个人意识的A和集体文化意识中的A,也就是所谓的正确的、正能量的,这些东西一旦被视为正确,那么相反的-A,就会被视为错误,但A和-A,是一样重要的,被我们排挤为-A的,恰恰是自恋、性和攻击性等这些生命动力。

——摘自武志红《复盘:关于“关系”主题的回顾》

情绪的协调者
一说到情绪,大家都习惯于把情绪分为两种: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
这种分类本身就很有歧视性:某些情绪是可取的,另外一些情绪是不必要的,这并不符合交响力的原则。真正我们要做到的,不是把我们的情绪、欲望去掉,而是将各种情绪,七情六欲、喜怒哀乐忧思惧所有这些东西,单个看来都是负面的东西合成为一个整体,这样的状态叫“中庸”,或者说是一种最恰当的状态。
一个理想的人格不是只包含着一种,或者非常少的几种正面情绪的人格,而是充当了一个非常好的管理者和协调者。就像一个好的治国者能够将各种阶层,各种人群形成一个整体,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稳定和谐的生态。
——摘自吴伯凡《9.27丨有毒瘾性的负面情绪》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摘:关系就是一切_3则(2017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