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金庸先生:人以诺奖评金庸,我以金庸评诺奖

夔剑    2018-10-31


深夜将寝,惊悉金庸先生辞世,不胜哀惜,突击文诗,缅怀悼念。

缅怀金庸先生:人以诺奖评金庸,我以金庸评诺奖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原名查良镛,生于浙江省海宁市,1948年移居香港。当代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享年94岁。

先生1944年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1946年秋进入上海《大公报》任国际电讯翻译。1948年毕业于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1952年调入《新晚报》编辑副刊,并写出《绝代佳人》、《兰花花》等电影剧本。1959年于香港创办《明报》。期间大量传世小说风靡全球,另有时事评论激浊扬清。

1985年起,历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政治体制小组负责人之一,基本法咨询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2000年获大紫荆勋章。2009年9月聘为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同年荣获2008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2010年获得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金庸先生以武侠小说享誉中外。系列武侠小说合成名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武侠小说,是对传统武侠小说的升华和超越,题材兼顾历史与现实,强调侠之大者救国民,人物形象丰富且个性鲜活,惟妙惟肖,组合成趣,文学技法独树一帜,词句隽永,是中外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畅销书,时称 “有华人处有《金庸》”。无数读者爱不释手,甚至因此学会认识汉字繁体字,大长中华传统文化知识。金庸小说的人文境界,艺术境界,读者酷爱,都使所有诺贝尔文学奖成名作不可同日而语。人以诺奖评金庸,我以金庸评诺奖。

金庸先生倡导的国际华语辩论赛,也对中国文化的发扬光大、国学热功德无量。是中华文化复兴史上特殊重要人物,并因此为人类文明重构打下坚实基础。

个人特别喜爱《射雕英雄传》、《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受益非浅 。对九阳神功、圣火令、乾坤大挪移等等神奇功夫有所触类旁通。

曾批评《鹿鼎记》不该让韦小宝名利双收,助长了“男人不坏女人不爱”的社会痞气。不料先生以为然,并费很大功夫进行修订。先生知行良知、超越自我的境界可见一斑,令人仰止。

很希望有幸拜访金庸先生、钱学森、南怀瑾、汪道涵几位前辈高贤,请教若干微妙哲理,可惜都已无缘,好生孤独。好在他们大多已把思想智慧著书立说,可资参详。

悼金庸

先生学识贯东西,

文侠武功傲江湖,

明报时评彰道义,

复兴国学正文明。

你可能感兴趣的:(缅怀金庸先生:人以诺奖评金庸,我以金庸评诺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