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经济如何影响慈善事业

我们都知道在我们的世界里,是高度分工的,即使是慈善事业,那都是一件非常专业的事情,但是在这个高度分工的世界里,如果是慈善事业做到巨富等级,甚至一度登上一个地区的地产拥有量第一名,那这件事情似乎就有重新思考方向的空间了(在文章的尾端有郭士征主编针对慈善事业的详细说明)。

这篇文章在后半段会带大家探索一下未来的慈善机构,先来说明一下写这篇文章的背景,就是在台湾地区的『慈济』,领导这个机构的是一位大家称呼为证严的法师,以下是他们的官方介绍:

1966年证严上人于台湾花莲,以克己、克勤、克俭、克难的精神创立慈济,初期与五位弟子,每人每天增产一双婴儿鞋,三十位家庭主妇每天省下五角钱,投入竹筒里,开始慈善济贫的工作。

五十多年来,慈济的志业,由慈善而医疗、教育、人文;从偏远的花莲一隅开展至全球五大洲,已有五十六个国家地区有慈济志工,迄今援助过九十七个国家地区,慈济人以感恩心,付出无所求,为每一位受难者真诚关怀与肤慰。

这样的组织理应当是一个国际上的表率,但是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舆论压力排山倒海而来,这让我们有一个机会好好去检视一下现有的机制。

首先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件事情,就是现有的慈善组织,同时也是一个帮助富豪节税的一个工具,这可以说是所谓的外力影响,如果没有这个功能,慈善事业并不会具有如此的庞大的影响力,如果回到单纯的慈善事业,可能无法获得社会上大面积的支持。

慈济最近几年遇到什么样的批评呢?

  • 慈济被控诉在美投资军火公司。(关于这个指控,慈济在 2015-03-17 下午在花莲静思堂召开“慈济美国总会”持有基金说明,慈济美国总会副执行长说,慈济美国总会是以“标准五百大”作为一个投资标的,是由专业经理人做判断,以维持这个基金的值不要下坠,“里面有任何不适宜的公司,我们会向经纪公司说明,这一类别的我们会剔除”)
  • 慈济在自己开的医院被大量的投诉,例如说用昂贵的建材盖医院,医疗收费高于水平,要求医护人员加班(以做功德的方式),或是把医疗费用请病人以捐款的名义递交等等的各种五花八门的方式,让许多人对于慈济医院产生不信任。
  • 仅仅在台湾地区拥有 165500 平米的土地。
  • 尚未公开所有全球基金会的财务报表。
  • 内湖保护区反慈济开发事件,是导因于慈济基金会规划于台北市内湖区保护区内设置“慈济内湖社会福利专区”,引发当地民众及环保团体抗争的事件。
  • 与顶新集团关系匪浅,在台湾的劣质油品事件爆发后被控诉顶新其中一位董事魏应充是慈济的人援会的食品召集人,慈济继续使用其集团下代工的食品,给社会负面的观感。
  • 许多在慈济发源地的花莲人感觉自己并非是慈济的首要资助对象,反而把捐款拿来做世界巡回的公关资源,有非常重的剥夺感。

说到这边,笔者想从另一个角度看待对慈济的控诉,这些指控可以看得出来,这可以是一家企业的管理问题,而且几乎都是可以解决的问题,并不是万恶不赦,慈济几十年来真正给予社会的帮助,也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但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慈济可以是一个企业吗?在逐渐成为一个大型机构的他们,成长的方式并不是依靠服务或是销售,而是捐款,以及捐款的再投资收益,这就会让人非常的困惑。

如果一个努力经营慈善事业的基金会没有遇到上面这些负面的控诉,是不是也就代表,慈善事业可以是一个企业,可以将拿到的捐款转投资?并且不用缴交税款?

我相信这边存在一个博奕的状况,如果基金会无法帮助富人节税,如果慈善事业不能将捐款转投资,那经营慈善事业的人是不是就没有动力去扩大影响力以及帮助的范围了?又或者,是不是我们限制了慈善事业的附加功能就可以阻止这些机构不会有其他的作恶发生?

慈善事业的今天

不可置否的是,今天的慈善机构提供给富人一个节税的功能,同时还可以买到名声的机会,当然也提供给一般人一个贡献爱心的机会,并且透过机构熟练的运作,可以有效率的将资源投入到需要的人手中,所以我们暂时将慈善机构的作恶可能性摆在一旁,我们来看看目前的慈善事业的应用场景:

  • 单一的用户
  • 大型的灾难用户
  • 长期的疾病研究专案
  • 定期的特定弱势关怀专案

首先以一个国家的角度来说,慈善机构是一个社会福利的补充,帮助当地政府协助尚未得到帮助的人,但是这似乎不足以定义发展强大的慈善机构,所以我们可以这么说,慈善事业的发展肯定是天然跨国界的,他跟 GitHub 上的开源专案有一定的相似,如果今天一家慈善机构资助爱滋病研究专案,那最后研究成果很有可能是全体人类受益。

另一点,今天你资助的对象不可能限于你的本国,同时,你也不希望灾难发生在你的所在地,但是人类天生拥有同理心,看到灾区的难民,都希望献上自己微薄的心力,那这个时候你就会将款项交给有能力的机构,然后转交到需要的人手上,这也是天然的需要跨国界。

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看见慈善事业流程的痛点,同时也是捐款人的质疑:

  • 我的钱有到灾民手上吗?
  • 我的钱有没有被不该收取回扣的人拿走?
  • 我的钱是否是专款专用,是否真的用在对的地方上?(譬如说帮受灾区的人购买演唱会门票就比较不切实际了)
  • 如果捐款超出灾民的需求,会怎么处理?

但是当灾难来临时,所有人都忙手忙脚时,这个时候如果打款流程必须经过层层的关卡,肯定会影响救灾的效率,或是一个器官移植,有的时候千均一发,这个时候我们期待慈善事业可以如何反应呢?我想集体决策和中心化决策就是一个效率的考验,这也考验了下一个世代的慈善事业。

这就是目前慈善事业会面临到的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如何重新创造信任」,尤其当你的资金是跨国运作的时候,一般的民众就比较不好追踪或是验证了,这些信任的问题有可能会导致慈善事业的衰弱。但仍然有一群人对于帮助落后的人们追上我们现在享有的生活有一种深刻的想法,至少笔者希望慈善事业应该大步迈向下个世代了。

加密货币如何助力现有的慈善事业

接下来是这篇文章的重点,就是另外一个天然跨国界的元素:加密货币,或者广泛的说是加密经济,而这个元素将可以和慈善事业完美结合。与传统的慈善事业相比,接受加密货币的慈善机构,也许在某些地区不能有效的节税,但同样可以换到一定的知名度,当然最重要的是,可以让人们的同理心获得释放。

我们来梳理一下慈善事业的流程:

  • Type A:事件发生 --> 捐款人捐款给指定机构 --> 机构收款放款流程 --> 捐助到指定的人手上 / 购买指定的物资交送到指定的人手上 --> 完成流程

  • Type B:已经开业的慈善机构 --> 事件发生 / 长期资助专案 --> 机构审核放款流程 --> 捐助到指定的人手上 / 购买指定的物资交送到指定的人手上 --> 完成流程

而这两个类型中,有一个一致的地方,就是我们需要一个可以出水的水龙头,跟一个水桶,水龙头就是捐款人,水桶就是收款人,其他就是中间机构的流程,而这恰恰好就是运用区块链可以取代或是优化的部分,打个比方如果我今天可以精确的知道水桶是哪一个,我可以直接打开水龙头,直接将水放入水桶,而不需要预先将水分装保存,浪费额外的成本。

如果我们使用了区块链来保障这整个流程,不管在 A 或是 B 的状况下,我们都可以得到以下的好处:

  • 透过每一个区块打包的交易纪录,不但无法窜改,还可以清楚的追溯每一笔的交易。
  • 自带天然跨国界属性,就算透过了 BTC 或是 ETH 两个 TPS 不高的途径,都可以在数分钟到数秒钟之内到帐。
  • 收款人在继续往下分发善款的作业非常容易追踪。
  • 因为分发效率高,可以多次的支持,甚至使用智能合约定期的支持,可以让受支持的对象获得更大的保障。

除了上述我们可以想见的好处之外,Crypton Labs 也列举了一些好处:

  • 我们可以透过智能合约的设计,让某一些捐款在某一些状况才会触发,并且透过公开的帐本,实时追踪。
  • 根据统计,在英国有超过 300 家慈善机构因为收到了非法资金而被冻结资产,无法进行基金会的运作,或是因为涉及恐怖主义侵袭的地区,当地的银行关闭了可以收款的帐户免受波及,如果使用了加密货币,可能可以避免这种事件。

使用公开透明的分布式帐本,就会带来可以追踪每一滴水的好处,而这个时候原来的中间机构可以扮演其他角色,例如将大水桶变成小水盆,甚至是一个水瓶,也就是优化收款人选择,从一个州优化至一个城市,再优化到一栋大楼甚至是大楼里的某一个人,这个是过去的慈善机构做不到的。

慈善事业升级的可能性?

而判断一个慈善事业是否运转良好的方式非常简单,就是水龙头一直有水,而人们也可以一直找到适合的水桶。所以我们首先讨论怎么让水龙头一直有水,因为没有水,后面的所有流程都无所谓了,除了我们可以期待在不远的明天,大部分赚取加密货币的机构会分出一小部分成立慈善机构外,我们也思考如何增加水龙头来源的多样性。

在使用 PoW 达成共识的公链生态里,我们除了可以购买或是支付加密货币外,我们还可以挖矿。所以就开始有一些慈善项目,让捐款人可以透过算力投入的方式,增加慈善事业的资金来源,笔者当初看到这个方式后,觉得这个是过去没有办法想像到的画面,如果我是一个捐款人,我可以透过投入算力来直接或是间接的完成以下的可能性:

  • 我们将可以透过投入算力,让整条公链变的更安全。(在 PoW 的协议下)
  • 我可以透过捐赠我所挖出的加密货币,当成是一种货币的分发,透过更广泛的使用,来提升该币种在全球的认可度以及价值。
  • 透过大众对加密货币的广泛认可,我们可以让更多企业,将多馀的资金或是算力投入慈善事业,这或许可以带来水龙头的稳定。

如果上述的三种可能性都能够达成,那将是慈善事业的一大步,并且为这个世界创造多赢的局面。(这里不讨论挖矿是否真的浪费电的问题,可以参考知乎上面的许多讨论)

那第二个问题,也就是我们需要找到适合的水桶,这个问题可能跟疫苗上链类似,如果提供收款地址的人提供了错误的地址或是其他作恶,其实整个系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这个就是每一个慈善机构需要透过合适的公关策略来对所有的人说明的事情,将更多的环节提交上可被公开验证的地方,但这也只能是一小部分的解决办法。

而我们同时需要考虑到,当我们捐赠了加密货币,不论是哪一种,收款人都不一定有能力转换成需要的物资,这也是我们的慈善事业要去考虑到的细节,优化这件事的过程其实并不容易,但是把路走通了之后,将会带来大量的价值,市面上的一些解决方案以及笔者的想法:

  • 将加密货币对换成法币后,移交到需要的组织:笔者认为这还是一个比较有局限性的作法,因为跨境的法币转帐还是比较麻烦而且效率不彰,无法立即体现在紧急为难时刻,但是是现今比较方便的作法。

  • 将加密货币兑换成法币,然后购买物资到需要帮助的人手中:币安的创办人最近提到,如果 Amazon 支持了加密货币的收付,将会引领下一波的加密货币牛市,笔者相当的认同,因为我们不必再将我们的加密货币拿到贝壳市集去换成可以用的钱(指的就是中心化的交易所),我们可以直接拿贝壳换成我们需要的东西,而不是像现在,我们需要先兑换成法币才可以去买我们需要的东西。

  • 投入更多的份额,到教育事业上,或是加密货币的教育上:如果机构支持的是长久的研究案以及教育计画,对于这些接受帮助的人来说,将会带来长远的影响,这种作法是长期的援助,虽然无法体现紧急危难时刻的救助,但是笔者非常认同这样的想法。

至于市面上有部分项目使用 1CO 来募集资金,用来开设慈善机构以及建立团队。这是让笔者比较困惑的,因为 1CO 势必需要发行自己的代币,而这些代币不一定如这些项目所宣称的可以帮助慈善事业,换句话说,这些发行的代币与援助本身没有正相关。更会让这些早期的投资者有一些错误的认知,以为自己可以赚到一个资产增加的机会,又同时可以帮助慈善事业,并且到后来成为早期的利益收割者。如果遇到熊市,可能这些项目撑不下去,不但停止了慈善事业,可能也浪费了这些当初投入的资金。

去中心化的慈善事业

在上面我门讨论了如何优化现有的慈善事业后,发现我们可能还是无法拥有一个足够理想的慈善机构,所以笔者想再次探索,怎么样的慈善事业可以获得最多的信任?我们先参考一下区块链的不可能三角:「去中心化—安全性—扩展性」,接著我们可以思考一下现有的慈善机构缺少了什么,笔者这边提供的仅仅是自己的观点,大家可以在这个问题上做出自己的延伸思考。

笔者认为去中心化与扩展性这两个特质,都不会在中心化的机构里面被体现出来,所以真正能够让慈善事业扩展的方式是参与者要能够同时扮演捐款者与机构的角色,也就是说捐款人应该要能够同时发起慈善项目,而不是单单由现有的慈善事业来提出,如果用现实生活的事件来解释,就是团购,如果场景是在办公室,就是每一位同事都可以针对任意的物件发起团购,并且为这个团购负责,从收钱到拿到团购商品给到同事们。而现有的慈善机构更像是小米众筹或是一般企业的福利部门,人们的意见并不能被扩大。

为什么上面提到的慈善事业优化不够理想呢?笔者认为是因为没有足够的惩罚机制,也就是说,大部分的机构做恶是不会受到惩罚的,譬如说一个非常有名的慈善机构被发现在一个资助的案子里面,图利单一用户,机构大可以说是个人行为或是管理效率不彰,之后不会再犯等等认错 SOP 来化解,也许信誉会受损,可是金钱上是没有损失的。

接下来,我们对照一下,由于现有区块链性能不足的原因,所被反覆提及的两个方案:Plasma / State Channel,这两个方案都有一个类似的特质,就是将资产抵押在现有的公链上,然后将需要扩展的部分到所谓的第二层进行实现,我们也许可以借鉴这两个方案。

笔者想在这里提出未来可行的方案:由案件发起人抵押一笔资产来开设一个援助的案件,并且使用智能合约来限定一些规则,让所有的参与者可以更安心的参与进来,并且透过这个发起人提供的所有资料以及公开的帐本来持续追踪这个案件。而这会带来几个好处:

  • 案件发起人就是可以将资金发送到达需要资金的人,不管是透过什么形式,发起人一定是很在意这个被援助的人,所以才愿意抵押一笔资产。
  • 由于抵押了一笔资产,所以如果发起人作恶被发现,通过参与者的线上治理,将可以将抵押的资产反还给当初的参与者,我想这个模式将会是 DAO 的一种实现。

笔者提出来的这种方案,尚未得到完整的验证,但这种以分层的结构完成任务的概念,将带给区块链一个新的解决方案,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参考这篇文章,加密经济的信任引擎。

写到这边该做一个小结尾了,笔者一共探索了现有的传统传统慈善机构,现有的加密货币慈善机构与升级方案,最后尝试提出了去中心化的慈善事业该是什么样子,而写这一篇文章的基础,并不是要批判一开始提到的慈济事业,而是想透过观察这个组织的状况,想一想我们可以怎么透过加密经济来改善我们的未来。

最后说明一下,许多的基金会或是慈善组织的源头是宗教,但是笔者其实是一个无神论者,笔者相信未来即使没有透过宗教的力量,我们还是可以将慈善事业做好,并且传播好的能量,而支持笔者将文章写完的信仰,是区块链背后的密码学。


参考资料 #1
市场上现有的加密货币慈善组织:

  • Bithope 成立了 NGO 组织,希望透过公开的帐本,提升大家对于慈善项目的信任程度
  • 由 Coinbase 创办人开办的慈善机构 GiveCrypto,开创之初就获得超过 400 万美金的加密货币捐助
  • Bitgiverfoundation 从五年前开始就接受 Bitcoin 捐款的慈善机构,主力以救助孩童为主
  • AidCoin 是一个由慈善拍卖平台 CharityStars 设计和开发的慈善筹款项目,目前已经融资1000多万美金以支持500多家慈善机构

参考资料 #2
郭士征主编, 社会保障学,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9.11, 第483页

慈善事业的功能

慈善事业的功能是指慈善组织或个人的慈善行为及其产生的影响。慈善事业所具有的功能是慈善事业自身能够存在和运转的根本。具体来说,慈善事业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财富的分配功能

第三次分配理论既是现代慈善事业赖以立足的基础,也是慈善事业自身所具有的重要功能之一。综观世界各国,慈善事业的社会地位不断得到加强,日益成为社会分配 和社会资源重组的一种重要途径。在中国,由于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正处在逐步完善阶段,行业间收入差距较大,财政再分配调控手段未能充分发挥应有功效,基于社会责任和爱的法则的慈善事业的第三次分配功能具有更加突出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两种分配方式的不足,促使财富和资源能够在社会各阶层之间进行流动和重新分配。

2.社会整体受益功能

福利经济学指出,同一般商品一样,人们从一单位财富中所获得的满足感随着财富的增加而不断减少。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慈善家把一部分财富转移给低收入阶层,对整个社会来说,所增加的效用要大于减少的效用,从而会增进全体人民的福利。

3.社会稳定功能

慈善事业是移富济贫的事业,能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成为社会稳定器。发展慈善事业是处理阶层关系的重要手段,是社会健康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慈善事业越是发展,对缩小阶层差距、缓解社会矛盾的作用就越大。

4.思想教化功能

慈善组织通过对人的道德教化,从内心深处激发对人、对人类社会的关怀和责任,使社会更加和谐,使人们更加富有爱心,从而有助于提升社会的道德水准。志愿服务是慈善事业的核心价值形式,个人和团体通过发自内心的志愿义务服务,用行动体现内心对人和社会的爱与道德关怀。

5.弥补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功能

市场不仅会失灵,而且市场经济的逻辑本质上是一种优胜劣汰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财富的集中不仅是获取规模效益的需要 ,也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这一机制正是保证经济效率的前提,但同时又容易造成贫富不均和社会分化。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时期,政府和社会都面临着很多艰难的问题。慈善事业作为不同于国家和市场的第三股力量,能够承担国家剥离给社会的许多职能,有助于解决在某些方面“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

你可能感兴趣的:(加密经济如何影响慈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