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文明》系列第3篇:只有中国的这把钥匙,能解决21世纪的灾难性问题

全球化大势所趋,在这种背景下搞保护主义损人不利己,世界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每一方都应该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和处理眼下的问题,交往中摈弃零和游戏,秉持互利共赢和可持续发展。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国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这个倡议提出后,之所以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形成比较广泛的共识,被联合国确定为国际治理的标杆性理念,除了中国的政治影响力外,更多的还是它背后体现的人文价值,这种倡议背后的深层次的文化,蕴藏着打开今天所有世界性难题的钥匙,今天就通过“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大家聊聊它背后体现的中华文明的智慧。

“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中国人有胸怀天下的文明基因,这与中国的文化息息相关,这个文化就是“和”,上下左右,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协和万邦”的理念早在4000多年前的尧舜时代就提出来了,可谓源远流长。

前面两篇主要深入解析了“德”和“天”的文化起源,尧帝和群臣为了更好的治理天下,用“德”统一了世俗价值的行为体系,用“天”统一了精神信仰,为华夏文明的稳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两个核心的思想被确立为标杆以后,接下来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保证它们能有条不紊地被执行下去,这就得靠“和”的思想,君臣之间的和而不同、君王与诸侯之间的协和同样重要.

能不能把德、天理念执行好,关键看领导,领导起表率作用,上行下效嘛。所以历朝历代,帝王最关心的头等大事之一就是“接班人”的问题,能不能选出德才兼备的接班人,事关政权的延续和稳固。在选接班人的问题上,尧帝做了很好的典范,建立了很完备的举荐、考察、试用、正式移交等一套循序渐进的制度,这中间处处彰显“和”的精神。其中举荐里面有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在位的帝王没有自己提名接班人的权利,但有否决别人举荐的候选人的权利”,这个很关键,没有这个,君臣之间就是命令和执行的关系,“和”无从谈起,当然不管举荐还是否决,都得提出让别人信服的理由。从候选人的广度可见尧帝“协和万邦”的理念,舜帝就是远方诸侯举荐的乡间百姓,后选者范围从尧帝的儿子到近臣,从亲近的王公贵族到远方诸侯,再到乡野村夫,都有被选举的资格,先后进行了两次公开选拔,除了舜之外,其他都被尧帝有理有据的否决了,首先否决的就是他自己的儿子,所以尧帝“大公无私、天下为公”的胸怀和理念至今为世人所称颂。尧在位期间,主做了两件事情,第一就是构建起了华夏共同体的雏形;第二就是选出了德才兼备的接班人。

舜接过尧的衣钵,继承“协和万邦,和而不同”的理念,将“天,德”体系发扬光大。首先在君臣之间,通过“虚君共治”的方式,极大的提高了国家治理的水平。什么叫“虚君共治”?就是将各项实际权力分配给德才兼备的大臣,君王只起一个协调者的角色,也就是常说的:无为而治。管理上有句至理名言“财聚人散,人聚财散”,意思就是当领导要学会与肱股之臣分享自己的权力和财富,要不迟早会分崩离析,懂得分享就是“和”的精神。其次通过与邦国协商的方式,统一了祭祀制度、礼仪制度、历法及度量衡,进行了行政权力范围的有效划分与互认,这些都极大的促进了民间相互交往和渗透,“德天”体系得以有效的推广并形成共识,华夏共同体的基础更加牢固。

国家层面无小事,每一个制度的形成和确定,都是无数次“民主、协商”的结果,主导这一切的就是:“天下为公,和而不同,协和万邦”的圣贤理念,与独断专横相比,虽然降低了效率,但更持久可行,因为它兼顾了多方的利益和共识。和为贵,“家”和才能万事兴。

点击下面链接,看本系列其他文章

1、《失落的文明》系列第2篇:它是在中国人血液里流淌了4000多年的信仰,不是迷信

2、《失落的文明》系列第1篇:中华文明,从尚德开始

天山老狼,关注人文历史,专注精品原创,欢迎关注交流探讨,一起传递正能量,传播真善美!

你可能感兴趣的:(《失落的文明》系列第3篇:只有中国的这把钥匙,能解决21世纪的灾难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