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不开始,可能永远不知道结局

2017年9月28日晚上九点十五分,开通。

01.

对写作出于非完成任务之心,是高一开始,记得语文老师是学校里仅有的两名特教之一。

每星期都有一篇周记,老师不做任何要求,只是要求周一上学必须交。当时在这个小小的周记本里面,我恣意的写着自己天马行空的想法,而,老师总是会在文末写上一句话,作为互动。对,永远都是一句话,甚至于有一次,我剽窃了新概念作文里面的一个想法,老师简短的在文末写一句,创意从何而来?

但是,这一句互动,有时候往往是我坚持书写真实想法,提高写作的主要动力!这里面也许还掺杂着我的内向性格。

可惜,高二以后,课业繁重,当时也没有把写作当做一件特别的事情看待,所以也就落下了,到了高三更是一遍遍的议论文写下来,开头结尾模式句型都是一样的套路,对写作就更是到了“不闻不问”的境地了。

理科毕业,选择了光学领域,对写作进一步疏远了。

屈指数来,大学毕业,也已经五年了。

02.

其实我骨子里面,对优美的国文,很是感兴趣。

从小学到高中,所有语文课里面要求背诵的诗词古文,早自习的时候,我都带着并非完成任务式的热情朗读,并背诵,尤其是个别文章更是到了痴狂的状态,一个较好的例证就是,我现在依然可以全文背诵《岳阳楼记》《桃花源记》《梦游天姥吟留别》《沁园春·雪》等等文章诗句。

而且,即使在理科与光学的那些年里,我依然会时不时的在空间里面,写一些自己的感触与随笔,发表一些类似于文人骚客式的情感,也借机浇灌一下我的“文心”

03.

时光流逝,带着挣钱养家的心思,踏入社会也已经五年了,闲暇时光偶有接触关于写作方面的讯息,也只是当时稍微多分配了一些注意力罢了。突然的想要坚持写作,甚至写出一片天地的想法,在梦里也不是没有过。

然而,光是想一想,不去行动,就好像我其他一些改变世界的想法一样,胎死腹中,被自己的完美主义情节扼杀在摇篮里。

温柔而拖沓。

04.

从2016年开始,接触李笑来老师的思想,深刻而发人深省,其中提到写作,写作是一个必须掌握而且有效重塑自己思维路径最重要的工具,没有之一。

看到这句话,我惊出一身冷汗,仿佛当头棒喝一般,回想之前,一句话一个想法一个观点,在脑海里面过一下,可能什么都没有留下,当我需要把它表达出来,告诉其他人时,发现怎么都说不明白,想到要写下来,发现无从写起。

谁不是这样呢,在开始写作之初,就像小学生写日记,某年某月某日天气晴,今天放假,在家写作业,很无聊。完了,完全不知道这一天发生了什么,这个想法观点也是一样,它经过了我的大脑,我却捕捉不到它的踪迹,就像一个憋足的侦探,在案发现场一筹莫展,十分苦恼。

05.

当我重新认识写作,重新认识到它能够给我带来的改变,而我又曾经熟悉并热爱它,它还能重塑自我逻辑能力,提升自己价值。为何我不能重拾这个昔日的工具,碰撞出一些生命的精彩花火呢?

可能,一开始我就要求,既然开始写了,那么,一动笔就要求是殿堂级经典,如果写的不好,还不如不要写。

又是完美主义在作祟,当然,我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分明感觉还有其他的一些借口一些惰性在嫌疑人行列里面轻笑。

06.

2017年还有一百多天就过完了,我可以现在开始也可以再等等。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与其等待莎士比亚,不如现在就开始,成为他!

你可能感兴趣的:(要是不开始,可能永远不知道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