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在左,“思考”在右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是一本封面贴着“有关人体学、心理学、哲学、生物学、佛学、宗教、量子物理学、符号学、玛雅文明及预言”标签的国内第一本精神病人访谈手记,并且有着剑桥物理研究院的“关注光环”与多位娱乐圈明星的“推荐光环”。

        畅销了许久之后,这本书出现了“见仁见智”的两极评价。喜欢它的人认为这本书知识量丰富,涉及面广阔,纷纷表示“涨姿势了”,三观被完全颠覆了,了解到了平时不太可能接触到的精神病人的生活百态,多了许多不同的视角,感觉自己的“脑洞”被强行扩容了。不喜欢它的人批评它胡编乱造,作者专业程度不够,内容空洞,语言过于艺术化,只不过是一本生动有趣的“商业化小说”,看看就好。

        拜读完此书之后,我的感觉尚且不错,收获也颇丰,暂且说说印象比较深刻的两篇。距离读完此书已经有几周时间,如今记忆依旧清晰的当属“角度问题”这一篇。我还清楚地记得孩子在他们那个身高阶段于超市中的视角,他们在超市中看到的是各种各样的腿、鞋子和裤子,这对孩子来说显然太无趣。这个现象对天下的父母启发会非常大,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时刻谨记换位思考,多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想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更好地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其实换位思考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简单道理,但大部分人明知此理,却难以付出实际。特别是在有明显辈分等级区分的亲子关系中,父母更愿意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严”,更愿意对孩子进行“强制性”的“主观引导”,并不太愿意与孩子成为“朋友”,所以换位思考在这一关系体系中更容易被忽略。

        从上述例子来看,细想起来,如果要做到尽善尽美,对孩子的教育比我们想象中要难得多。因为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所思所想都会对孩子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将有很大可能会伴随孩子的一生,因为那些思想、意识已经成为他骨子里的东西,他自己可能都未曾意识,只不过当他表达、表现出来时,他觉得那些东西是理所当然的,他从小就是这么做的,所以他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这也更印证了我之前一直非常认同的一个观点,那就是孩子从小到大所出现的不良性格、不良习惯、不良作风,甚至演变成“问题少年”或者违法犯罪分子,除了一小部分可能存在的基因遗传原因之外,其他原因基本上都属于教育问题。其中家庭教育占比最大,包括父母的教育手段、引导方式、奖惩机制、家族兴衰、家庭氛围等无数可细分的小项,其次就是幼稚园、学校的教育,孩子的主要生活场所从家庭一下子跳到了校园,角色发生了变化,这又是另一个有可能让孩子发生质变的场所。所以孩子从出生到成年的教育问题是一项浩大艰巨的工程,所有家庭都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父母双方应该在想要孩子之前就先考虑清楚,制定好一些大方向上的教育计划,再根据孩子出生后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而不要“走一步,看一步”,解决不了的问题就用“打骂”来处理。

        前面关于孩子视角的问题说了这么多,下面说说另外一篇:生命的尽头。此篇讲述一个精神病人成天身着一席黑雨衣蹲在角落,或模仿着蘑菇或伪装成石头,自喻是在观察蘑菇或石头的生命形式。她认为那些人类看似一动不动的物体其实才是更高级的生命形式,它们的生命活动极其缓慢,人类相对它们来说是低级生命,所以无法感受到它们的生命特征与活动。而要观察到这些“高级生命”的生命形式与活动,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变成它们本身,所以她把自己“变成了”蘑菇和石头。暂且抛开上述观点具不具备科学性的问题,也许我们的科学水平还未达到某种阶段,现有科学理论也还证明不了世界上许多问题与现象,所以我们不妨保持一颗质疑与辩证的心,不必太纠结真假对错。此篇所寓意的道理又是有关“换位思考”的问题,其实此书绝大部分内容所要表达的都是有关从不同的角度与视角看问题这一基本理论。从另一个角度我们可以学习到的便是:在无法了解真实情况或完全证明是非对错的情况下,慎做判断,慎下结论,不要凭刻板印象与定势思维乱加推测,尽量保持批判性思维。很多人一直认为批判性思维就是什么都要去批评、去否定,其实不然,批判性思维的核心在于保持辩证的思维方式,就是凡事要用联系的、发展的、两面的眼光去看,不要轻易相信与肯定,这样才能发现与理解事物之间对立统一的本质。

        关于此书中的种种案例,很多读者抱以“信则有,不信则无”的观点态度,其实此书每一个故事都具有很大的趣味性与可读性,基本每一篇都有不同于现实生活中我们常接触到的视角。而我们在平常生活中本来就难以接触到这些精神病人,也很难去对故事的真实性作过多的论证,所以抛开真假问题,我们更多的应该去思考案例背后反映的深刻哲理,这对提升逻辑思维能力、锻炼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扩充视野与想象空间、增加对各种学科的兴趣都非常有帮助。还有一些读者读完感觉自己“三观”被颠覆了,这就有点过头了,充其量此书只能对你的三观进行一些补充。人的“三观”是从出生到现在经过长年累月的知识积累、阅历积累、感官积累、思维积累等多方面综合积累而来,如果你的“三观”很容易被某个事物“大幅度地左右”,那么说明你的积累还不够,独立思维还不够系统与全面。

        此书对我生活上的帮助很大。例如看到新闻媒体上的某个热点事件,我可能不会完全跟随舆论的引导,而是会加入自己的思考与判断,通过必要的搜索与调查来获取更为真实的事件本身,有时还可挖掘事件背后的某些现象、某些历史人文问题等等。又如我已学会在说出某些话或做出某些事之前,先将言论或行为代入其他个体身上,变成话是从别人口中说出,事情是别人做出来的,而我自己变成了“受体”,继而再根据自己的感受思考别人可能会出现的感受,这样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因冲动而做出不合适的言行,争取让言行往“最适方向”发展。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对我来说“功大于过”,是值得一读的一本书。此书还有许多值得讨论与研究的地方,为我带来的益处也绝非仅此而已。由于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作文能力有限,在此不能一一呈现。其实脑子里还有许许多多的思考与想法,但要“输出”成为有逻辑、有条理、有建设性的书面语言,我的能力显然还远远不够,所以也要提醒自己加把劲,把表达能力与文笔练好,争取写出更好的文章。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若有读者只想用一本书来获得“休闲一刻”,此书也值得一试,毕竟它也可以是一本集悬疑、科幻、青春、神话、社会等内容于一身的“优质短篇小说”。

你可能感兴趣的:(“真假”在左,“思考”在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