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2018人工智能:一半狂欢,一半凄凉

金秋时节,又见一年四季最美的北京。秋是收获的季节,但世事无全并非每一位耕耘者都满满收获。

回顾2018年人工智能赛道,相比去年的资本狂热和混沌,今年更显安静。大多AI公司比拼线下落地能力,此时有人收获狂欢,亦有人收获凄凉。

 

独角兽们的狂欢

2018年的人工智能赛道,马太效应十分明显。AI独角兽的资本雪球愈滚愈大。

2018年CV四兽的总融资额超过15亿美金,如果再加上最近传言融资消息,总额将超过30亿美金。语音赛道的独角兽也收获颇丰,2018年语音四兽总融资额超过3亿美金。

【人工智能】2018人工智能:一半狂欢,一半凄凉_第1张图片

如果把这些CV公司比作智能手机时代的玩家,商汤就像是华为,技术上有20多年的深耕(商汤技术发源于香港中文多媒体实验室),品牌打高端,每一个赛道都先做标杆项目,再向下辐射;云从就像小米,以性价比取胜,尤其是在金融行业市场份额超过70%;依图就像Vivo/OPPO,不讲模式和品牌,默默扎根在安防领域做深做透;旷视有点像中间派,既想跟上商汤的高端玩法,又想学习云从的低价模式,定位有些尴尬。但旷视创始团队学习能力非常强,如果能摸索出一条新的道路,未来潜力也不容忽视。

资本层面,CV和语音独角兽几乎都到了C/D 轮,也意味着资本比较看好这些公司未来落地能力,因为D轮以后便到了拼营收的阶段。事实上,商汤已经对外宣布2017年全面实现盈利,据悉2018年业务落地更加迅猛,旷视被爆2017年收入达到9000万美金,云从在2017年已经完成8.36亿元的订单收入。

从团队和人才角度来看,AI独角兽的人才储备不惧BAT。商汤除了汤晓鸥带领的150多位博士,还有大批来自清华北大等高校AI技术人员,据悉团队规模已超过2000人。AI商业周刊注意到,在九月举办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的国内最高规格“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商汤是唯一一家作为战略合作伙伴的创业公司,并与谷歌、微软、阿里、华为、科大讯飞在活动页面的同一位置出现,其与科技巨头已经并驾齐驱。

【人工智能】2018人工智能:一半狂欢,一半凄凉_第2张图片

 

其他AI独角兽在人才方面也毫不逊色,旷视有印奇、孙剑等顶尖人才,姚期智院士担任首席顾问;云从始于中科院,除了“国家队”技术团队,其在今年5月还招揽来自苹果、Facebook高管;思必驰挖来原阿里iDST语音团队负责人初敏;Rokid引入原三星半导体(中国)研究所所长周军。

与互联网不同,人工智能并非垄断的时代。互联网时代电商领域的阿里(京东与阿里市值相差6倍),社交领域的腾讯,O2O领域的美团,出行领域的滴滴等等,在各个赛道几乎都是一家独大。

然而,人工智能几乎能渗透到所有行业,是TO B模式,并非一家公司所能吃下。据麦肯锡预计,2025 年人工智能应用市场总值将达到1270亿美元。未来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发展,在带动大数据、云服务、物联网等产业升级的同时,还在渗透金融、医疗、安防、零售、制造业等传统产业。BAT可能在某些方面有数据和场景优势,但在技术层面,AI独角兽掌握独立话语权。

李开复老师说,未来十年,人工智能领域将出现最多独角兽公司。

未来AI市场将出现分化格局,可能是多家巨头并存。大浪褪去才知道谁在裸泳,眼下更为清晰的行业环境,对于这些AI独角兽是更好的局面。这些AI“巨轮”正驶出港湾,迎接星辰大海。而对于那些没能出港的“小船”,将面临死亡的危机。

 

陪跑者的凄凉

2017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内金融行业去杠杆、防风险的各项政策推动,VC迎来一场资本“寒冬”。

据投中研究院统计,2018年一季度,国内VC/PE机构完成募集基金规模110.3亿美元,同比下降74.85%;数量共103支,同比下降54.82%。

一位媒体创业者感叹:某一线基金,年初计划募资10亿元,半年搞下来,募到了5000万元。

VC募资困难直接影响项目投资,AI领域也不例外,尤其是商业模式还不清晰的早期项目,愈来愈难拿到钱。

他们不仅面临来自国家去杠杆化所造成的资金紧张,还来自技术商业化面临的越来越大的压力。

《南华早报》近期报道,光大新经济投资负责人艾渝认为,市场去芜存菁,中国90%的AI初创将会落败出局。艾渝负责管理约300亿元人民币(44亿美元)基金,包括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等,这些公司中只有不到5%的公司营收达到10亿元,但却以高昂的估值吸引了巨额资金。

形成这样的局面,从整个AI市场大环境看其实并不奇怪。人工智能浪潮吸引了众多跟风项目,部分运气好在早期能拿到融资,但到中后期考验商业落地能力的时候,产品没人买单,一旦资本“断奶”就面临死亡的风险。

去年,腾讯研究院&IT 桔子联合发布了《2017 年中美人工智能创投现状与趋势研究报告》,根据报告估算,截止到2017年6月份,中美倒闭企业总数已超过50家,如应应-雨恒矩阵、智能万事屋等。

【人工智能】2018人工智能:一半狂欢,一半凄凉_第3张图片

李开复、科大讯飞刘庆峰等大佬曾在2017直呼AI创业泡沫,李开复表示:“AI项目(融资热)是2017上半年开始的,融资差不多够18个月花,2018年底估计有一批公司倒掉。”

AI商业周刊注意到,一些此前在业内知名度较高AI创企,今年几乎消失在主流视野中。

比如格灵深瞳,其早期获得真格基金、红杉资本领投的A轮和B轮融资,主打产品是安防人眼摄像机。一位安防业内人士表示,格灵深瞳摄像机价格较高,综合性能与海康、大华的产品有差距,客户并不买单。

做硬件是一个长期过程,海康、大华均有近20年的技术沉淀,年轻的格灵深瞳可能难以逾越。

前不久,国内知名AI芯片公司深鉴科技被美国FPGA龙头老大赛灵思收购。深鉴选择的是基于赛灵思的FPGA做AI芯片技术路线,在业务和技术上发展会遇到瓶颈,投奔赛灵思,也许是最好的选择。但是,这也能反映出AI 芯片产业在经历了资本助推带来的热度之后进入到了下降期。

清华大学微电子研究所所长魏少军教授表示:AI芯片的发展很可能会在未来2-3年遭遇一个挫折期,今天的部分、甚至大部分创业者将成为这场技术变革中的“先烈”。

获取数据能力和创始团队的商业思维也是阻碍创业公司发展的重要因素。

比如业内一些创企计算机视觉技术非常强,但在业务落地方面却与CV四兽差距甚远。一方面因为AI是一个资源导向很强的赛道,创始团队如果仍然以搞学术的思维干公司,商业化上会非常吃亏;另一方面这些公司与互联网大公司或者传统企业的深度合作较少,那么获取数据也更少。再强的技术如果没有数据,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2018年是AI商业落地元年,领跑者与陪跑者之间的差距更加明显,且今后差距会愈来愈大。那些打着AI标签,单纯依赖资本活着的公司将很快死掉。当然,那些有核心技术的陪跑者,如果能找到细分业务做深做透,也能活得不错,因为AI时代的市场蛋糕足够大。

 

https://mp.weixin.qq.com/s/kuwdFtMhljn0RsZo3C7fIA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