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追捧“小鲜肉”?

我们为什么追捧“小鲜肉”?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世界杯期间,中国当代文化的代表———段子手们很忙,兢兢业业地贡献了无数搞笑段子以娱大众。

法国和阿根廷的那场比赛之后,媒体铺天盖地地报道十九岁少年姆巴佩,段子手们也创造了一个经典:一张图片是姆巴佩的庆祝动作和TFboys比心的动作。配文是“少年强则国家强,少年娘则国家娘。”

在佩服段子手的才华之余,仔细想想这的确是个值得深思的社会问题。

遥想梁任公一百多年前写下的这篇读之荡气回肠、振聋发聩的《少年中国说》,他所期望的“少年强”,不仅是指少年要奋发向上、拼搏进取,为挽救民族危亡而自强,也是希望少年们体格健壮、身心健康。

一百多年过去了,看看眼下的现实,让人不禁心生怆然!

现在最能代表国家青年形象的国足球员,个个保养得宜、皮肤白皙,一块腹肌白得耀眼,被台湾媒体戏称为“白斩鸡”。盛产年轻人偶像的娱乐圈也正在流行“小鲜肉”,最火的男明星都是那种肤白貌美、性别模糊的。他们带着耳钉、染着头发、涂着口红,像我这种不认识谁是谁的中年老阿姨经常会有些迷惑:这到底是男是女?

有人说这种风气是被隔壁韩国的“花美男”文化影响的,说这话的人其实不懂历史,韩国文化又来源于哪里呢?而且他们的花美男也都要服兵役锻炼体格的。“花美男”这个物种,中国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有了!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美男子——潘安!

据说潘安年轻时很高调地以美卖美,手持弹弓凹造型,美美地出街,老中青三代女人都为他疯狂着迷,围上来又是献花又是献果的。他要是驾车出去,女粉丝们丢在车里的水果就能装满一车,成语“掷果盈车”就是打这儿来的!当时的大才子,写出旷世美文《三都赋》而引得“洛阳纸贵”的左思,长得很丑却也想效仿一下潘安,走在街上装酷,结果招来妇女们的唾沫和臭鸡蛋。

史书上说潘安的样貌就三个字———“美姿仪”。意思是他不仅长得美,而且气质出众。但潘安的美,肯定不是那种健壮有力、英姿勃发的阳刚之美。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自古以来我们崇尚的美,就是有些女性化的阴柔之美。

不过话说回来,潘安也不算空有其表,除了后来与炫富的石崇结党并在政治斗争中失败被诛,他还是颇有才学的。在做河阳县令时,潘安下令全县栽种桃花,政绩也不错,深得百姓称赞,“花样美男”一词便是出自于此了!

而四大美男中的战神兰陵王,据说每次上战场时都戴着面具,因为长得“白类美妇人”,上战场太没威慑力了!另外一个美男卫玠,被赞为“玉人”,本身就体弱多病,但因为长得太美被围观,大家像一堵墙一样围着看,他受不了劳累,后来得了一场重病死了,活活被看死了!

肌肉和力量,在我们的文化里代表着野蛮和暴力,那是蛮戎夷狄才具备的特征。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们,开国之君还好,打江山还是需要体魄和力量的。后来的继承者们就越来越手不能提、肩不能扛了,好一点的吟诗作赋、伤春悲秋,差劲的就提笼架鸟、流连风月。

有一个例子不一定恰当,但蛮能说明问题。溥仪十来岁时要学骑自行车,可是,封建礼教之下,皇帝怎么能骑自行车呢?学骑车总是要跌倒几次才能学会的,皇帝怎么能跌倒呢?但溥仪执拗地要骑,最后是由好几十个太监出动,站在路两边排成人墙,皇帝就跌不到地上。溥仪学会了骑车,但他很讨厌这些太监站在两边监视他,所以就快骑。人墙就不够用了,太监就只能跟着跑,溥仪更生气了,就突然急转弯然后停住,太监们前仆后继、左倾右倒,乱作一团。

乍听起来很可笑,仔细想想很可悲!

后来的历史,大家都知道,在中国近代百年屈辱史的长卷上,孱弱瘦小的溥仪和人高马大、身强体壮的列强们的鲜明对比,难道不是一种莫大的隐喻和讽刺么?

虽然现在殖民时代已经过去,但是在很多行业和领域中,身强体壮仍然是必要条件。有人说黄种人天生体格就比白人和黑人差,那我们另外一个隔壁邻居日本难道不是黄种人么?他们的娱乐圈流不流行“小鲜肉”我不了解,但在日本队憾负比利时的那场比赛中,我看到了他们强大的体魄和精神。

反观我们,那些见到鹿晗、吴亦凡这些小鲜肉疯狂尖叫的粉丝们,与一千多年前“掷果盈车”的女人们,又有什么不同呢?

我说不清是传统与文化造就了我们世世代代,还是我们世世代代造就了传统与文化。但我知道,当今娱乐圈的偶像力量在年轻人当中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这种影响可能惠及后世,也可能祸及子孙!

好莱坞甚至宝莱坞都在流行的“肌肉男”,我们在追捧的“小鲜肉”,对比之下,我不禁又没事儿瞎操心地沉思良久!

———————————————————
个人原创公众号:燕子溪 等你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为什么追捧“小鲜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