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国之旅-助学

2017年9月9日,在教师节的前夕参加了仁爱的安国这次助学,这也是我第一次参加仁爱的助学走访活动。之前也参加其他组织的助学活动,但是相比而言,我更喜欢仁爱基金会,因为这里的理念和我大致相仿。

  • 助孤不助贫
    这是仁爱基金会的助学理念,我也觉得精神上的帮助更能帮助孩子们成长,尤其对于大多数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形成的时候,就像我们常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更有一方面我们也担心孩子们形成不劳而获的思想。并且相对于物质的贫困而言,精神的贫困已经延及各个阶层,这也是为何今年来“城市孤儿”这个词受到广大人群的关注。这一点也可以延伸到仁爱的另一个理念。
  •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我来到这里做志愿者,在助学走访的同时其实也能获得内心的成长,常年的窝在都市里,见着千篇一面的人,每天重复着同样的生活,眼界慢慢也就局限,而出去走走能够让我们更多的了解社会,了解自己,充实自己的内心。
    带着期待与希望,我们一行人就此出发,司机-橘子老师,多次参与助学活动的老头-朱琳老师,组长-尹鸽勇,
    安国之旅-助学_第1张图片
    在路上的一个小插曲也导致我们耽误了一些时间,可能是第一次参加活动,我们的经验相对不足,路况有点差,而在即将到达终点的时候,安国封路导致我们多花了将近2个小时才到达终点。
    中午吃完饭之后,没做停留,就出发了,带着期待与忐忑前行。得益于组长前期做的很多工作,我们的路线也已经安排妥当。我们去的第一站是南娄底乡固城村,这里我们走访的对象是一个11岁的小男孩,名字姑且称之为小博吧,之前跟老师沟通过,说小孩子比较贪玩,成绩也不太好。当时其实心里是有一点忐忑的,不知道沟通会遇到什么问题。但是橘子老师很有一套,很快就和小博聊得挺好,小博也从之前的羞涩慢慢跟我们聊起来,聊他玩的王者荣耀,聊他的小伙伴们,可能很少见到我们这个年龄的人,能够感觉的到他对于我们的到来,是有一点点的喜悦的。
    安国之旅-助学_第2张图片

    接下来,我们走访了临近的一个村子,她是一个17岁的女孩子,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她的笑容,她患有先天性白内障,两年前做过一次手术无效,视力仅有0.1,并且不能佩戴眼镜,然而能够时刻的感觉到她的笑容,如沐春风。我们都喜欢这样的人,遇到问题,也总是积极地去努力改变而不抱怨,总是能给人带来能量。我们也不必过多地担心她未来的生活,她有自己的想法,并且即使身处不好的环境依然能积极的生活。这也就能反过来帮助我们自己,积极乐观的生活,让我们的内心愈加清澈。爱笑的人,未来总不会太差。
安国之旅-助学_第3张图片

在晚上6点多的时候,我们结束本次走访,回到了安国市区。在路上,我们讨论的最多的是,每年两次的走访能否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些许的改变,建立联系的时候如何继续接下来的沟通?
在这些问题还没有答案的时候,橘子老师接到了小博的电话,想要一个手机,当时我们有点不知所错,不知道该如何去做,我们担心的不是一个手机的钱,而是这样是否会让小博养成不劳而获的坏习惯,因为网上到处充斥着慈善救助引发的各种问题,而且这也与我们的仁爱的“助孤不助贫”的理念相悖。
通过这次的走访也发现了几个问题,希望带着这些问题能够和有经验的老志愿者沟通交流。

  • 以前走访的日志,遇到的问题,像我们此次遇到的问题可以整理成手册,类似FAQ这样的方式,大家遇到的问题应该共性的比较多。

  • 走访的时候分组应该老志愿者多带新志愿者

在分享的过程中,有很多老师都说了他们走访的对象生活很贫困,处境很不好,他们很多人都特别感动,有的还会感动到哭,其实类似这样的家庭在中国很常见,至少我自己就见过很多,或许是小时候在农村生活,见过一些更贫困的家庭,所以心里有触动,但是流露的比较少。而我们的助学活动如果能够见成效,必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长期的过程需要的是一个持续的心,用力过度反而可能会在助学走访的过程中,影响到孩子,因为大多数孩子应该是敏感而脆弱的。爱是克制。
我希望自己能够和仁爱一起风雨兼程。在路上,我想自己会遇到一个孩子与我同行,陪伴着他重新经历下年少的时光,也能够陪伴着他走过青春的迷茫,在路上遇见未知的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安国之旅-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