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EasyStack是从OpenStack起家的,但正如EasyStack创始人兼CEO陈喜伦反复强调的,EasyStack不仅仅是一家OpenStack创业企业,其目标是成为以开源技术为基础的企业级平台软件领域的世界级企业。
6月28日,在2017中国开源产业峰会暨第21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分论坛上,EasyStack发布了5款重磅产品,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包括PaaS平台、人工智能和容器Linux,它们的出现让EasyStack现有的以OpenStack为核心的云平台“变厚”,同进也让EasyStack构建以开源为核心的企业级软件平台的梦想照进现实,即所谓“纵向扩展”;另一类包括行业云和易捷云,它们让企业的“上云”之旅变得更加轻松,即所谓“横向扩张”。
纵向扩展
下一代企业级软件平台呼之欲出
今年1月,EasyStack顺利完成5000万美元C轮融资。在这笔中国开源领域最大单笔融资之后,EasyStack的未来之路似乎变得更加清晰——加大对开源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加大对开源云企业解决方案的生态投入,加强企业云服务团队的建设。
虽然EasyStack是从OpenStack起家的,但正如EasyStack创始人兼CEO陈喜伦反复强调的,EasyStack不仅仅是一家OpenStack创业企业,其目标是成为以开源技术为基础的企业级平台软件领域的世界级企业。
那么从OpenStack到企业级平台软件堆栈,这中间的距离到底有多远?
EasyStack一开始专注于IaaS平台,OpenStack是其技术“骨架”。“从IaaS过渡到下一代的企业级云平台,PaaS是必经之路。”陈喜伦如是说。这并不是预言,而是事实,许多IaaS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服务商已经在这样做……
不容否认的一点是,PaaS离用户更近。为什么亚马逊AWS能够傲视群雄?因为它能够为企业“上云”提供一站式的帮助,企业用户可以“拎包入驻”。如果只是单纯提供IaaS,基础架构与应用开发和部署之间毕竟还隔着一层,不能完全消除企业用户“上云”的痛点,而且IaaS厂商的业务扩展空间有限,“天花板”可能很快会出现。因此,EasyStack早就在筹谋从OpenStack“跳出去”,此次EasyStack推出PaaS平台、人工智能和容器Linux,就是最好的例证。
从云计算起步,为大数据、人工智能提供支撑,越来越多的云计算厂商开始摸索这样一条发展道路。EasyStack正在做积极的尝试。
首先是基础架构的变革,IaaS与PaaS融合是大势所趋。EasyStack在开源IaaS平台ESCloud的基础上,推出了开源PaaS平台ESCloud+,藉此重塑软件基础设施。ESCloud+面向应用开发与应用部署场景,旨在帮助已经部署了ESCloud云平台的企业拥有快速扩展至PaaS层的能力。通过基础架构层和平台服务层的融合,打破传统的管理边界,实现资源与服务的统一编排、统一权限和统一管理,用同一个平台既支撑传统应用架构,又支撑微服务应用架构。ESCloud+进一步增强了大数据服务、数据库服务、容器编排服务等功能。
就在一些人还在OpenStack与容器是敌是友这个问题上犹豫不决时,在今年5月举行的OpenStack波士顿峰会上,“OpenStack+Kubernetes”将开启新时代的论调迅速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开来。EasyStack是中国首家具备OpenStack+Kubernetes产品线的专业开源企业。
451Research发布的《2016年第三季度云计算技术市场监测报告》显示,未来3年容器技术将快速发展,市场规模将从2015年的4.95亿美元飙升至2020年的27亿美元。继涉足OpenStack、Kubernetes等开源技术之后,EasyStack杀了个回马枪,进入Linux领域,推出EasyStack Container Linux——一个企业级的容器Linux操作系统。
EasyStack Container Linux是国内首个面向云原生应用的容器操作系统。区别于传统Linux产品,它是专为企业级容器定制,具备轻量化、模块化、稳定可靠、安全灵活等特点。EasyStack系统工程团队通过内核级系统优化和轻量化,减少了操作系统对主机层资源的消耗,可充分发挥底层硬件的效能优势。
云平台是人工智能的重要依托。“我们要做人工智能的使能者。”陈喜伦一语道破云与人工智能的关系。EasyStack推出了全球首个支持GPU/FPGA的人工智能开源云平台——ESCould AI。据悉,ESCould AI获得了由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的前沿储备项目的研发资金支持,这将有力地促进ESCould AI的深入开发,推进人工智能应用的落地。
作为开源云计算平台,ESCould AI在底层支持GPU和FPGA两种最常用的异构计算架构,在芯片核心底层即可释放人工智能的潜力;上层则整合Caffe、TensorFlow等多种流行的深度学习开源框架,可以快速建模卷积神经网络(CNN)和递归神经网络(RNN),广泛覆盖图像识别、语音语义识别、时间序列预测等多种人工智能应用。ESCould AI还提供针对大数据应用的Hadoop、Spark等开源框架,以满足不同行业的企业对分布式数据计算、分析、预测等的需求。
理一理EasyStack的产品发展思路:首先还是要做好云平台,它是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根基,也是EasyStack的生存之本;其次,EasyStack的云平台立足于OpenStack,但又高于OpenStack,不断向上扩展,与PaaS融合,享容器之便利,最终达到企业级平台软件所需的“厚度”;最后,云平台的不断完善,受益的是云原生应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应用。EasyStack应该会继续“向左”走下去。
横向扩张
企业“上云”之旅更轻松
EasyStack要打造一个完整的产品矩阵,上文提到的下一代企业级云平台是其中一个维度,而另一个维度则是让云计算产品与实际的应用场景适配,助力企业”上云“,也就是所谓的”向右走“,行业云与易捷云就是最新的尝试。
为拓展开源云应用边界,EasyStack推出了开源行业云平台ESCaaS,它基于OpenStack开源架构,在私有云的基础上增加了诸多行业云功能,比如灵活计费策略支撑行业云复杂计费场景,复杂的组织关系架构契合行业云使用场景,裸机资源管理实现虚实资源混合使用,以及统一监控平台。EasyStack的客户兴业数金构建了中国第一个基于OpenStack的金融行业云。
行业云在私有云的基础上支撑实体经济企业的IT技术体系,从原有的Client/Server客户服务器架构向Cloud/Mobile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架构的转型。这个转型是从闭环、闭源、封闭的技术体系走向生态、开源、开放技术系统的过程。
跨过了“七年之痒”的OpenStack,正在经历与许多新技术相同的成长过程,从率先落地互联网企业,然后进入大中型企业,如今正向中小企业渗透。EasyStack的产品策略也与时俱进,推出了开源云易捷版ESCloud Express,目的就是帮助中小企业更容易、更快捷地搭建云平台并获取云应用,在数字化转型中脱颖而出。
ESCloud Express推崇云平台的“极简主义”理念,即功能最大化,设计最简化。ESCloud Express源于经过世界500强企业验证的ESCloud核心组建,具备可靠架构,可实现软硬件统一交付和运维图形自动化,是可以快速就绪的中小规模企业级私有云。它在软件上实现全云化设计,在硬件上实现可塑合架构,在应用上采用“一键式”易获取应用的总体思路。
在发布会上,记者遇到了一家代理商,他们已基本确定要代理销售ESCloud Express,先从项目做起。陈喜伦透露说:“以前,我们主要面向的是大中型企业客户,并在一些重点行业和区域(比如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挖掘商业机会。在ESCloud Express推出后,我们扩大了对渠道合作伙伴的招募,从去年开始,我们在一些省市开始试点。经过7年的发展,OpenStack已经到了可以解决中小企业应用痛点的时候。我们致力于推动中小企业客户尽快迈入云时代。”
跳跃式发展
开源云的大时代
国内最早的OpenStack创业企业诞生于2012年。也就是从那时起,OpenStack在中国进入了1.0阶段,其特征是:用户开始慢慢了解OpenStack是什么,能够做什么,同时开源云的理念渐渐清晰;OpenStack开始在一些“先锋型”客户那里落地,虽然只是一些个别的点,但证明了OpenStack是可用的;OpenStack初创企业不断涌现,大家的思路很分散,有做OpenStack软件发行版的,有做一体化设备的,还有专门提供OpenStack技术服务的。
从2016年开始,OpenStack在中国的发展进入了2.0阶段,其特征是:OpenStack的应用从一些点发展到面,不仅仅是互联网企业,包括电信、金融等在内的一些大型传统企业也开始部署OpenStack;OpenStack从项目制逐渐向产品化过渡;OpenStack被认可是一种云架构的标准,至少在私有云领域是这样;市场上不仅仅有大量OpenStack的创业企业,而且越来越多的大型IT厂商也纷纷加入OpenStack阵营,OpenStack成了云平台的“Inside”,一种最基础的框架;不可否认,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基于OpenStack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成为焦点。
成立于2014年的EasyStack,在OpenStack 2.0阶段迅速崛起,到现在3年时间已经拥有超过200个企业级用户,并且完成C轮融资,目标直指IPO。EasyStack此次发布的一系列重磅产品,不仅拓展了开源云计算的应用边界,而且也是助力中国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利器。中国的大多数企业用户没有IT历史包袱,可以在开源云时代实现跳跃式的发展,这一点已经在部署和应用OpenStack方面得到了初步体现。
陈喜伦表示:“经历了以硬件为核心、以商业软件为核心的发展阶段,我们正在向新一代企业级软件以开源为核心的时代转型。这是属于全球开源产业的大时代。”
感谢关注中国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