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学习《陆蓉·行为金融学》专栏—“人是不是真的有智慧战胜市场?”

专栏原文核心观点:1、在金融学看来,市场只有三种人:投资者、融资者、监管者,你必是其中之一。2、投资者:人是不是真的有智慧战胜市场?3、融资者: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借到钱?4、监管者:市场到底要不要管?

 

陆蓉老师在这篇专栏文章开始前,先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开始:“好公司的股票等于好股票吗?”从问题字面本身出发,可能你和我的回答一样,好公司的股票当然是好股票了,难道坏公司的股票是好股票嘛!但是,我们都没从未想过“实际是”什么样的?对,探究“实际是”什么样的?正是行为金融学要做的。


接下来我们跟随陆蓉老师学习,从行为金融学理论出发,到底好公司的股票是不是好股票?陆蓉老师给我们举例,价值20元的好公司股票被炒到了40元很常见;而价值10元的差公司股票,由于大家都不喜欢,现在只值5元。从行为金融学看来,好公司的股票不一定等于好股票。原理是:

行为金融学认为股票的价格存在“错误定价”。


不管是传统金融学,还是行为金融学,金融学研究的问题都逃不开三种人。

在金融学看来,市场只有三种人:投资者、融资者、监管者,你必是其中之一。


投资者:人是不是真的有智慧战胜市场?

无论是我们口中常说的“散户”或者投资机构,都是拿着真金白银在二级市场上直接购买股票的投资者。“散户”也好,投资机构也罢!都是由人来做出投资决策,行为金融学认为人的行为是有规律的,人的行为是可预测的,因此市场也就是有规律的。因此投资实际决策中,具体买哪些金融产品?卖的时间点都是有讲究的。


专栏中陆蓉老师给我列举了“猩猩与基金经理”的故事,说明了传统金融学认为,市场是不可预测的,人通过预测战胜市场是不可能的。而行为金融学则认为“猩猩与基金经理”的故事中,样本数量太少,不具备代表性。行为金融学认为:

金融市场是有由人构成的,是人就会有行为规律,人的行为是可以预测的,因此由一个个人所构成的市场就有规律可循,战胜市场是完全可能的。


融资者: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借到钱?

关于融资者陆蓉老师告诉我们,传统金融学认为要想要借到更多的钱,只有把公司努力做得更好,让公司的盈利更多,才有可能借到更多的钱来发展。这里我们了解到我们通常说的分红,其实是公司向持有公司股票的股东发放的股利。股利通常分两种方式发放:一种是直接发现金,一种是发股票,叫股票股利,通常发放的比例比较高,称之为高送转。


高送转从表面上看,投资者手中的股票数量变得多了,但是,股票的价格降低了,实际股东是亏损了。然而由于投资者手中的股票数量增加了,股票的价格变低了,从而导致了“低股价幻觉”。融资者正是通过“低股价幻觉”来达到多融资的目的。

真正的融资市场并不是像传统金融学讲的那样,人都是理性的,实际上,在真实的市场上,时间、方式、怎样回馈投资者等等,都非常重要,这与行为金融学的观点完全相符。


监管者:市场到底要不要管?

学到这里让我想起了今年国家对金融市场大力度的监管,就是政府干预金融市场,监管金融市场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文中陆蓉老师举例了RaghuRajan怼格林斯潘的故事,结果是以格灵斯潘承认“可能高估了投资者的理性,低估了机构的贪婪”告终。从这个故事说明了对市场有效监管的重要性。

对于监管者来说,市场是管还是不管,你相信传统金融学放任自流,认为市场可以自我修复;还是相信行为金融学,市场经常会失灵,政府的积极干预是必要的,这对于整个金融市场来说,结果完全不同。


专栏第二节学习到此基本结束了,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行为金融学有完整的理论基础,可以有效的方式影响金融市场的判断与决策。投资市场是由人构成的,人的行为是有规律的,通过寻找规律预测市场是可能的。融资者利用人的非理性,可以通过设计融资套路来借到更多的钱。对于政府有效的监管市场,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非常必要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复盘学习《陆蓉·行为金融学》专栏—“人是不是真的有智慧战胜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