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素养》观后感2

第三章

"从个体在网络中的精神生活转向群体这个角度,探讨个体如何通过社会化媒体融入数字文化。我将集中论述参与的素养,这一技能对希望借助数字媒体来表达自我、开展社交、发起号召、组织活动、教育他人或者增进集体智慧将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内容摘自《网络素养》序言部分)。

第三章我认为对我们的网络生活影响更为巨大,因为在这一章,更贴近我们地生活,而且作者详细地记述了如何更好地参与到网络生活中。在这一章除了重点讲述了参与文化,还特别强调了“策展”。参与的力量是庞大的,潜力巨大,如果我们能采取正确的方法来运用这种力量想必会创造出个人所无法企及的事物。同时,我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应积极参与其中,参与的力量的凝聚少不了我们的力量。关于策展,个人强烈推荐看回《网络素养》第三章的内容策展:“为彼此筛选内容”的原文。因为作者引用了蛮多在这个领域的专家关于这方面的建议之类的内容,看完之后我感觉就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获益匪浅吧。而且内容并不复杂,还是比较好理解的。

"文章记录了斯考伯向新手策展人建议“首先建立一个你信任和关注的人的Twitter列表。添加任何一个人或者组织前先仔细观察一阵子,了解他们是谁。我把这些列表看成漏斗。只有那些我出于某种原因而信任的人才能通过漏斗。在主要Twitter列表中,我关注的全是极客。而要想进入我的“科技影响者”列表,你需要对技术世界有些影响力。尝试拜访和采访列表上被证明是最有趣和最有用的人。不要尝试和我或者赫芬顿邮报竞争。寻找一个小的领域,并将其了解透彻。如果你想研究白宫,就要知道白宫里的宠物在做什么。选择特定的东西并成为它的全球权威,真正搞清楚白宫里的宠物都在做什么。覆盖所有细节,完全掌控这一小领域。”同时还记录了斯考伯的“实时策展人的七大需求”和古德对策展的相关理论。我觉得这对我们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学生十分有用。"(内容摘自《网络素养》序言部分并进行了一部分改写)

"在第四章作者与我们讨论了网络社会层面的议题。这项素养的核心在于协作带来的种种神奇力量,而这种力量是由网络化的媒体造就的。协作是个广阔而深刻的议题,所以本章既提供了在线协作的宏观视野,也涵盖了微观视角,包括一些创建了成功的、著名的协作机制的人士的访谈实录。维基百科的词条编纂人,在Flickr上添加标签的用户以及提供书签链接的热心人出于自利的目的,在利他的协作机制内开展信息活动,最终为全社会贡献了新知。虚拟社区组织者的工作横跨媒体和人际关系两个领域。在这个地带,你如果不懂得网络上的社交准则就寸步难行;然而一旦你熟悉了这些刚刚诞生的网络社交形式,你将会得到许多金钱无法买到的东西。作为网络社交最早的评论者之一,我从我的经验中归纳出了虚拟社区的优势和弊端。"(摘自《网络素养》序言)

第四章的内容是十分十分的实际和接地气了,作者在这一章告诉了我们许多实际操作理论,这章的内容有些许枯燥却又十分的有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网络素养》观后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