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我们每一位父母都很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问题,我觉得甚至是有点过度关注,而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少家长都往往有所忽视,希望通过此文引起各位父母对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视。
1
容易被忽视的儿童心理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能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病或非衰弱状态。"可见,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孩子有个感冒发烧咳嗽有些家长就紧张得不得了,因为感冒发烧咳嗽这些身体的问题是外显的,很容易觉察到。但是,孩子心理“感冒”不舒服了,却很容易被家长忽视,身体感冒一般不会拖成其他严重的疾病,但心理感冒倒是真的有可能发展成为更严重的精神问题,到时才猛然发现,往往为时已晚。
中国家庭有个很突出的问题,父母口口声声都非常爱孩子,但对孩子却缺少情感支持,家长可以为了孩子牺牲自己、倾其所有,却总习惯在孩子情感和心理脆弱的时候雪上加霜,在情感上与孩子的关系越来越远,以至于到了青春期无话可说甚至反目成仇的例子比比皆是,而且父母往往还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为什么孩子会变成这样?明明我们都是为了孩子好。”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其实很常见,在世界范围内,儿童心理障碍的发生率高达1/5,但儿童心理障碍的识别率非常低,80%的儿童青少年的精神或心理问题都被忽略了。据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估计,我国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心理问题的困扰。
所以预防心理疾病应该从儿童、青少年抓起,因为这个群体的心理正处在发展成长的过程,对外界的刺激特别敏感,伤害,暴力、压力等诸多外界因素都很容易使他们的心理受到不良影响,如果家长没有引起的足够重视,心理障碍最后有可能逐步发展成精神或心理疾病,所以对早期有心理问题的儿童进行有效地疏导和治疗是很重要的。
2
心理健康标准和常见儿童心理问题
那么,什么才是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呢?心理学家提出了六条标准: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每天以积极情绪为主)、意志健康(做事有一定的目的性、坚持性、果断性和自制力)、思想和行为协调一致、人际关系适应良好、对人和事物的反应适度。
随着社会的宣传,以语言障碍、社交障碍、刻板狭小兴趣取向为特征的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已经引起了社会的重视,成为最受关注的儿童心理问题之一,但希望各位家长在关注这些典型心理疾病的同时,也要留意更为常见的儿童情绪障碍等心理问题。
1、儿童情绪障碍。儿童情绪障碍在心理门诊中大约占两成。早期表现为遇事退缩、容易哭泣沮丧、遗尿、精神不集中、睡眠问题、易激惹,儿童情绪障碍主要影响因素是社会或家庭关系的剧变,如母子分离、家庭破裂、虐待和忽视、环境剧变等,可继发衍生为焦虑障碍、抑郁障碍、恐惧症及强迫症等严重心理疾病。
2、比情绪障碍再稍微轻一点的是不良习惯及行为偏异。发育行为儿科学将儿童期吮手指,啃咬指甲、夜间磨牙、拨毛癖、摩擦癖、撞头、屏气发怒、遗尿、睡眠紊乱、异食癖、过度依赖母亲等界定为不良习惯及行为偏异,如果孩子有这些行为,家长也要开始留意了,这些行为的背后也是大多是由心理问题引发的。
3
家长应如何保护孩子心理健康成长
一、像了解孩子身体一样了解孩子心理
理解孩子的关键其实也很简单:3岁以上孩子的基本心理反应已经和大人一样,也都是喜欢鼓励,讨厌批评;成功则欢喜,失败则不爽;被尊重则满足,被鄙视则恼怒;自由自在则舒服,被限制则烦恼;心里平静则怡然自得,心里烦躁则容易发火......
所以,读懂孩子的第一步是需要常常和他交流,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希望并能敏感地觉察到父母是否全身心地关注着他,你们之间的交流和紧密亲子关系的建立是读懂孩子的基础。所谓交流,就是要与孩子对话而不是对他说话,并且听比说重要得多,要留心听孩子的话,读懂孩子的话是想表达什么意思。
第二步是在孩子产生情绪和处理冲突的时候,要换位思考,想想自己处在孩子的位置会是什么反应,并且要能在一定范围内预计到孩子的心理反应,从而及时采取合适的方法应对。
二、像注重身体健康一样注重心理健康护理
与身体健康需要注意日常护理一样,孩子心理健康同样需要日常护理。我认为现代育儿与传统育儿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需要家长建立尊重和平等对待孩子的理念。帮孩子建立和维护自尊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孩子能理解和接纳自己的缺点、能欣赏和发挥自己的优点,具有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可以应对各种心理挫折的考验。
中国的家长很多都是停留在传统的威权式教育,其典型思维是:“我是家长,孩子要尊重我”;”我是为了你好,怎么做都不过分”;“小孩子懂什么,必须听大人的”;”你这孩子怎么不听话呢?再不听话,我就揍你”。。。
人人都反对霸权主义,可在孩子面前,很多家长又下意识地喜欢做霸主,喜欢控制一切。尊重孩子,不是仅仅嘴上说说而已,而是落实到每一个细节的。就如纪伯伦所言,孩子只是借助父母来到世上,并不属于父母,他们不是执行指令的机器人,他们是一个个具有灵性的独立于你的生命。只有尊重了孩子,才能把他看作和自己一样是拥有七情六欲的人,才能读懂和尊重孩子。
孩子的能力和心智还不成熟,自然会犯一些在大人眼中所谓的“错误”,家长要多体谅孩子,不要孩子稍不如意就随口开始责备谩骂——“说了多少次了,你怎么还是这样?”“你怎么这么不听话?”这些行为实际上都是家长自身产生了挫折感而把孩子作为出气对象,在对孩子做出错误的情绪控制示范的同时,还伤害了孩子脆弱的心理。
父母对孩子教导和示范,有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我们在处理孩子的情绪时也要有“打底稿”的习惯,在内心仔细推敲之后,再对孩子讲。坚持这样的训练,久而久之,家长自然就会形成在说话时尊重和平等对待他人的习惯。
三、像处理身体不适一样积极处理心理不适
当孩子出现愤怒、伤心、沮丧等负面情绪时,我们第一步首先要接纳和承认孩子的情绪,而不是觉得孩子是在无理取闹发脾气,甚至飙出“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这些吓唬孩子伤害亲子感情的狠话。
第二步是要帮助孩子去解决困难走出负面情绪,因为孩子从来没学过如何处理负面情绪,家长有责任教会孩子。
第三步是在孩子处理好负面情绪后,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提醒下次继续采用你教给他的方式去处理。
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心理治疗师最关键的一个操作原则就是要毫无保留地接受来访者。同样的,对待存在情绪障碍或心理问题的孩子,最关键的是无条件接纳孩子的情绪。当我们真正接纳了孩子,承认孩子的负面情绪是正常现象,并教会孩子用积极的方法去主动处理,让孩子重新找回被认可、被欣赏的感觉,就能让孩子的心理在健康的土壤茁壮成长,让孩子能够肯定自我价值,提高心理抗挫能力。
四、常见较严重心理疾病的家长早期诊断
心理疾病的诊断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但不同心理疾病的早期外在表现可以从是否存在行为突变、社交障碍、语言障碍、心智发育是否严重迟缓等方面进行判断。
家长要做的就是留意孩子是否存在这些方面的异常情况,如果觉得自己判断和处理不了就要及时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机构,不要讳疾忌医,觉得心理有问题好像听上去不好听,越早介入正规治疗,孩子矫治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目前,美国有2万多名精神科医师,其中就有8千多名是儿童精神科医师;我国的精神科医师也有2万多名,但儿童精神科医师只有3百多名,说明儿童心理问题的教育普及和治疗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能通过本文让更多人关注儿童心理健康。
结语
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同样重要,请把关注孩子身体健康的精力分一半给孩子的心理健康。
最后,祝大家都能把孩子养育成身心健康的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