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爱书人,我为什么不会参与“丢书大作战”?

不久前,《哈利·波特》系列中的学霸女神赫敏在伦敦地铁“丢”了100本书,一石激起千层浪,大批读者与上班族加入了寻宝游戏,引发了一波伦敦地铁阅读狂潮。

作为一个爱书人,我为什么不会参与“丢书大作战”?_第1张图片
赫敏的twitter

今天,这一“丢书大作战”来到了天朝,有着丰富图书漂流经验的“新世相”携手了徐静蕾、黄晓明及部分人气作者一众明星网红,在北上广的地铁等交通工具上,进行了声势浩荡的丢书活动,许多民间力量也被动员起来加入其中。这一次,他们的目标是”丢“10000本书,比艾玛·沃森凭一己之力,整整多了100倍。

看上去很美好,传播效力也相当喜人,一度刷屏朋友圈。在本来玩着手机打着盹的通勤时间,读上几页书,想想都有点自我提升呢。不过,现实往往没有想象的如此顺利,像我们这种习惯在路上读书的爱书人,是不能理解那些以一样力度抗拒书籍的人们的执着。

于是,在各方神圣进行“丢书”实践后,遭遇了种种尴尬:比如无人问津,比如被清理……

作为一个爱书人,我为什么不会参与“丢书大作战”?_第2张图片
即将被清理

不知道其他爱书人看到这样的场景,内心会涌起怎样的情愫,至少在我看来甚是心痛,为这些书未觅得有缘人而沦为宣传的牺牲品而由衷难过。倡导大众读书的概念秀,最终沦为了圈内人的狂欢,圈外人的漠然。

在新世相热血澎湃的“丢书大作战”宣传帖子的最后,发起了广征盟友的英雄帖,希望爱书人都能行动起来,加入“丢书”的行列中。看着家中堆得满满当当的书架及书桌,我扪心自问,作为爱书人,我会加入这场嘉年华吗?答案竟是毫不犹豫的否定。

这固然是一场初心极好的活动,但作为爱书人,在为好点子喝彩的同时,更多的则是顾虑:

首先身为书控,我在读书的时候多少有些煞有介事。虽然不至于像处女座一般读书前必先沐浴更衣,但翻书的时候,也多少会有几份敬畏,会小心翼翼,会做笔记但很少乱涂乱画,看完的书常常崭新如昨。对于自己的书,最大的心愿便是如不能伴其左右,必要为其找一个好下家。如若知道自己心目中的好书,在其他人那里过得不好,变得邋遢,甚至被五马分尸,作为曾经的主人,虽已远离,仍敢心痛。参加“丢书”,那些曾被我真爱的书册极有可能遇人不淑,甚至从此暗无天日,想想就难以承受。

再则,“丢书”行动毕竟发生于轨交这样的公共空间,多少有可能给他人造成困扰。在很多篇实测的公众号文中得知,很多人看到书,便误以为是“占座”,在拥挤的车厢中,人们摩肩接踵,放着书册的位置却空着,那种感觉特别微妙。对于读书无感的人,看到书的第一反应,应该和我们常人看到小广告并没有本质差异吧,第一反应是避开,而不是翻开。养成一个习惯,形成一种风气,大约还有待时日。

还有一点忍不住一提,读书可以是一种公众习惯,但未必适合公众共同行动。选择了读书,从某种意义上便选择了孤独,读书,终究是一个人的事情,永远都成不了一群人的狂欢。与其强迫一个并无读书兴趣的人与你一起读书,倒不如放各自自由。对于无感的人,诱惑本不成诱惑。

当然,毋庸置疑,在这场丢书活动中,也不是完全没有可圈可点的细节,在朋友圈里,就有人晒出今天“捡”到的好书。与一本喜欢的书不期而遇,大抵算是读书人的一种小确幸。

作为一个爱书人,我为什么不会参与“丢书大作战”?_第3张图片

不过,话又说回来,能感受到这种确幸的,正是原来便爱读书的人。对于“丢书大作战”拓宽读书人群的假设,依然无从佐证。

作为一个爱书人,写了以上这些,我大抵有些太过悲观。其实除了丢书这样的形式,能影响更多人读书的尝试,从身边人开始,也未尝不可。

下一次,可以试试不把书丢在地铁上,而是丢在家里或者办公室的茶几上,不知结果会如何?

你可能感兴趣的:(作为一个爱书人,我为什么不会参与“丢书大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