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婚房节后上演“空城计”!

过完元宵节,最后一波务工人员开始收拾行李踏上出行列车。与此同时,农村乡间道路旁,一栋栋漂亮的小洋楼开始关门闭户,上演“空城计”。这些小洋楼大都是年轻人的婚房,农民工进城务工后,它们都成了被闲置的“空楼”。

人去楼空,村庄冷清落寞

在谯城区沙土镇的徐庙、秦古洞、杨庙等村庄道路旁,林立着一排排漂亮的小洋房,它们修建精致,错落有序,成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元宵节前夕,村里格外冷清,大部分楼房都是铁将军把门,鲜有人出入。

儿子的婚房节后成为“空楼”

过了元宵节,这个节算是真正的过完了,杨庙村58岁的杨海兰心情沉重的在房外整理杂物,老伴去年心肌梗赛去世了,屋里屋外又剩下她一个人了,显得格外清静。

杨海兰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去年8月结婚,小儿子今年春节刚完婚,大儿子他们正月初七就已外出,小儿子和儿媳今天早上也离开了家门,坐车去深圳了,家里刚建的两栋“婚房”都成了“空楼”。

在农村,“空楼”现象十分普遍。农村沿路漂亮的楼房,基本上都是年轻人的婚房。务工人员返程后,一部分婚房由老人带着留守孩子暂住进来,大部分都被闲置成了“空楼”。

装修漂亮,室内配置高档

陈大镇韩桥新村两年前建成,共有180多户人家。令人惋惜的是,如此漂亮的新村也大都成了“空楼”。

过了初七,人都走得差不多了。新村里的楼房,基本都是年轻人的婚房,不仅装修漂亮,室内配置也很高档。

三层小洋楼,每层约120平方米,装修漂亮,里面摆满了崭新的家具,各种高档电器一应俱全。这栋楼房是韩志良为儿子置办的豪华婚房,刚结完婚,小两口就外出了。韩志良说,这栋婚房花了20多万元,是他和老伴大半辈子的积蓄,孩子们住了不到10天就闲置了。

另一种尴尬现象是,农村还有极少数老人拿着儿子的空房钥匙,却一直住着低矮破旧的老房子。这部分老人嘴上说住不惯新房,语气间却透出一丝无奈。

移风易俗,回归婚姻本质

在中国传统思想“安居乐业”的影响下,房子俨然成了当下结婚时的“硬通货”。像杨海兰和韩志良家一样,农村还有不少花费不菲、装饰豪华的婚房被闲置。

市政协委员蒋建峰分析,农村人口大量流出,空房越来越多,会造成耕地资源严重浪费。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新房逐渐变成旧房,农村资产慢慢贬值,也会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受限。

究其原因,

一是受传统风俗和攀比之风的影响,许多年轻人把婚房看成婚姻不可或缺的硬件;

二是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让务工人员虽然生活在城市,却未变成城市人,受收入、房价等因素影响,他们不得不选择在家置办房产;

三是农村人创业意识不足,喜欢将手中的钱变成固定资产。

要想改变当前现状,有关部门除了要加强农村建房管理、规划建房外,最重要的是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引导规范结婚过程中出现的攀比铺张浪费行为,移风易俗,使之回归婚姻本质。此外,相关部门还要从制度层面,推进农村宅基地办证和土地确权工作,帮助农民盘活固定资产,使之转化为流动资金,投入到发展农村经济上来。

●结束语

破解农村尴尬婚俗,任重而道远

受封建思想影响,中国农村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居高不下,随之而来的是高额彩礼等一系列问题。在农村,好多家庭为了不让自己的儿子打光棍,甚至不惜背债也要帮儿子成家立业。以前农村要求的“四大件”、“三转一响”等彩礼早已成为过去,现在的农村女孩找对象,除了硬件外,还要求巨额现金彩礼,这让很多家庭“吃不消”。

这些现象的背后,既与风俗习惯和男女比例失调有关,又与不文明和攀比风气盛行有关,也与对婚姻的不理性认识有关。有关专家指出,理性对待婚姻,移风易俗,转变引导规范结婚过程中出现的攀比铺张浪费行为,使之回归婚姻本质,才能有效缓解农村婚姻中出现的尴尬问题。但想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象,任重而道远!

(完)

---------------------分割线

(文章来源于网络,有删改)

关注本公众微信号(搜索 nongzi101 或 101农资网)获取更多信息。

你可能感兴趣的:(农村婚房节后上演“空城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