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格局重要,可我光了解世界这个概念就用了很多年。

图片发自App

“世界”这个概念是如何在一个出身农村的小女孩脑中逐渐构建起来的?

小学一二年的时候,爸妈总吵架,邻居家姐姐每次碰到手握方便面上学的我,总是问“第几次世界大战了?”。我茫然地回答:“第几十次了。”这是“世界”第一次与我发生直接联系。

上初三时,学校冬季体操会操表演,教数学的班主任训话:“斯特了部队是好部队,比你们走的好多了。”当时并不知道此“斯特了”就是纳粹希特勒。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人物走进我的记忆,真正知道他要到三年后的高中世界近现代课本上。

高二文理分科,我被迫选了文科。初中还是副课的地理,高中时摇身一变成为主课。初中都被语数外老师地理常识,我用了一个学期才补回来。如此脑中才有了地球、月亮、太阳、银河系、大洲、大洋、不同国家、不同气候、不同人种、不同文化、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国家等概念。这个时候才明白世界大且多样,并不是我能看到周围的样子。

高二学了世界近现代史,由表及里,进一步加深了对现今世界利益和格局的了解。

大学毕业后不再需要功利性阅读,通过电影如《辛德勒名单》、《美丽人生》、《敦刻尔克大撤退》、《至暗时刻》、《林肯》等,还有书本,看了历史书上一个个简单名词背后数不尽的生灵承载的悲欢离合,对世界的理解增加了感情和温度。

大学毕业将近10年,不断有人到欧洲旅游。也在我的计划中,终于可以用双眼亲自感受这个世界了。

这个过程用了30多年。

我还在文化积累中。

ps:昨天读了亲历二战者的回忆录。都说战争是残酷的,除了烧杀抢掠、对死亡的恐惧,对于普通的平民影响如何?对于非主观原因的被迫沦为的战俘如何?对于因战争错失爱人和好的就业岗位的人如何?去参观战争遗址、看战争博物馆的教育意义在哪?我还在思考。

你可能感兴趣的:(都说格局重要,可我光了解世界这个概念就用了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