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的影响因子(IF)与分区的介绍以及如何查询(针对SCI)

本博文是针对被SCI收录的期刊。
若有一些名词看不太懂,可以先看科普文:对SCI、EI、ISTP、IEEE的名词解释

1. 期刊的影响因子(IF)

ISI(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在早期基于“谁被引用得多,谁的质量就高”这种想法,创立了一个概念叫“影响因子”。
具体来说,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科睿唯安出品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中的一项数据。
具体的计算公式为:
影响因子 = 前两年所发论文在第三年被引用次数/该期刊前两年发表论文总数。
期刊的影响因子(IF)与分区的介绍以及如何查询(针对SCI)_第1张图片
影响因子实质上是期刊论文的平均被引率,用来衡量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一个期刊的论文被别的期刊引用得越多,说明论文质量越高,影响因子就越高。比如顶级期刊Nature,一年发800篇paper,每篇大概被40人引用,影响因子就是40多。影响因子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期刊论文被引用次数的多少,也取决于期刊所发表论文的数量。影响因子一般取值范围为1~5,呈动态变化。

然后把引用量最高的期刊分不同学科做了一个排行榜,这就形成了“核心期刊”的概念,你经常听到的“SCI核心期刊”就是在Web of Science中,理工科领域被引用次数最多的一些期刊(注意是期刊不是文章)。

本来影响因子只是评价期刊的一个指标,后来南京大学有一个老师就在国内大力推崇这种评价体系,导致后来发SCI期刊文章成了评职称的重要甚至唯一指标,用着用着被妖魔化了,出了好多技巧专门研究怎么发SCI论文,有相当一部分违背了科学研究的本意。现在国外早已不再使用SCI为单一指标来评价学术,还会考虑比如社交媒体的影响力。

2. 期刊的分区

分区(Quartile)是指将SCI期刊领域和学术影响力分类。主流参考的SCI分区依据主要有科睿唯安(原汤森路透集团)JCR以及中科院JCR分区表。
期刊的影响因子(IF)与分区的介绍以及如何查询(针对SCI)_第2张图片
科睿唯安(原汤森路透集团)JCR分区将把某一个学科的所有期刊都按照上一年的影响因子降序排列,然后平均4等分(各25%),分为Q1(1%—25%),Q2(26%—50%),Q3(51%—75%),Q4(76%—100%)。
中科院JCR分区表根据该SCI期刊的三年平均IF,先将SCI期刊按照所属领域分为14个大类和176个小类,再将同一学科所有期刊按照该年的IF降序排列,分为一区(1%—5%),二区(6%—20%),三区(21%—50%),四区(51%—100%)。
一般而言,发表在一区和二区的SCI论文,通常被认为是该学科领域的比较重要的成果。

3. 如何查询期刊的影响因子与分区

3.1 使用Web of Science查询期刊的影响因子和分区

进入Web of Science主页,出版物名称中输入“杂志名称”或通过期刊的ISSN检索或其他检索方法找到一篇该杂志的文章,进入,如果有“查看期刊影响力”那就是有影响因子的。
期刊的影响因子(IF)与分区的介绍以及如何查询(针对SCI)_第3张图片
具体IF是多少,点击上图中的按钮即可看到。而且可以看到期刊的科睿唯安(原汤森路透集团)JCR分区是Q2。
期刊的影响因子(IF)与分区的介绍以及如何查询(针对SCI)_第4张图片

3.2 使用LetPub查询期刊的影响因子和分区

打开网址最新SCI期刊查询及投稿分析系统
输入期刊名或期刊的ISSN进行查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此时,已经可以知道这个期刊的中科院JCR分区为3区。
期刊的影响因子(IF)与分区的介绍以及如何查询(针对SCI)_第5张图片
点击查看IF,可以查看该期刊的影响因子。
期刊的影响因子(IF)与分区的介绍以及如何查询(针对SCI)_第6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发表论文常识,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