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三:一件物品的成本是你为了取得它而放弃的其他物品

        经济学中的成本与会计中的成本是不一样的。经济学的成本包括了所有为得到某个物品而放弃的其他的物品或者价值,直白一点的说,就是我们常说的机会成本。经济学中为了使研究的问题得到简化,常常采用二分法来进行。如果不是A,那么就是 B。实际是经济学中所面临的经济物品实在包括世界万物,但是简化的二分法经济分析方式依然使我们能够抓住问题的本质。

       市场经济中能够很好的运行,在于社会的分工合作,但是却没有一个中心的分配机构来决定你做什么或者我做什么。在大卫李嘉图之前的经济学家们都认为市场通过绝对优势来决定分工,即谁在生产某个物品上有优势,那么他就会来生产这个物品。在那个国际贸易还不太发达的市场,这个理论解释了一些商品生产上的现象。但是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我们会发现绝对优势理论没办法解释一些国际分工的现像。比如一个国家在生产很多商品上都是有绝对优势的,但是他们却不会生产所有有优势的商品,因此李嘉图提出了相对优势理论,而相对优势理论的核心其实就是机会成本。

       比如说现在的世界经济状态,一些发达国家其他在制造业与高科技术产品他们都是有绝对优势的,但是像美国国内的制造业却大都迁往了中国、东南亚一些国家,包括日本也是这样。因为对于这些国家来说,生产衣服与生产高科技产品对他们来说是不一样的。为了生产低价值的衣服而放弃高科技产品的生产,因此衣服的成本就是高科技产品的价值,所以,美国不会干这个事情。而中国没法生产高科技产品,加上中国的人力成本更有优势,因此生产衣服对于中国来说更有价值。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的出品很多都是纺织品。新闻中有一段时间几乎都在喊着发挥比较优势,比较优势也并不是只在国与国之间存在这样的差异,特别在中国这样的一个幅员的大国,地区差异也非常大,各个地区也是有相当多的比较优势。但是现实情况是,有时各个地方都一窝蜂地上重复的项目,结果几年下来,整个产业都严重的产能过剩。像钢铁,现在是不死不活,水泥也如此。类似的情况的出现,不但资源配置的低效,更为严重的是导致环境污染,现在整个社会对于环境问题都非常有意见。

       但是发挥比较优势并不是说,长此以某个有优势的产业作业发展经济的支柱,中国不能老是出口低附加值的,没有技术含量的纺织品,以及低端制造产品。中国在完成了一些基础积累以后,就应该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向有更高附加价值的产品方向迈进。当前中国出现了一些的积极的现像。十年前,中国的制造业是没有什么竞争力的,但是十年后,中国的制造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中国也能生产一些中高端产品。中国当前的问题一个是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品不足。

       有一些学者报怨现在中国的工人工资上涨,不利于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但是我们不能一直靠人海战术去生产产品,工人工资上涨是一种自然的竞争的结果。特别是在中国的工会组织不够发达的情况下,工资上涨更是一种自然选择的结果。我们不能长久地把自己的优势固化,这样原来的比较优势就会成为比较劣势。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市场是通过竞争来逼迫市场的参与者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以期在竞争中取得最大的利润。人力成本的上升,一方面是市场对于劳动者价值合理回归,同时也逼迫企业升级自己,否则就会在竞争中失去优势,甚至被竞争淘汰出局。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由经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