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功能

父母的功能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父母的功能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父母的功能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今早裘俭群主说:“小时候看张爱玲的小说,忘了哪本书,女主角经常做梦,梦中一直飘忽着榨菜肉丝面的香味,从此后我对榨菜肉丝面也情有独钟”。我就想,张爱玲也够厉害的,一个梦就能影响一个人的饮食习惯。

  这似乎也印证了我的观点,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行为受他人或社会的影响会大于父母。

  高宏志老师认为这也是“成长的烦恼”,而我也觉得儿女在成长的历程中,相当大部分的“成长的烦恼”少有通过父母来解决,而大都是通过同学、老师、朋友的交往与交流,或者通过对文学艺朮作品、哲学著作等的阅读和领悟来解决。

  裘群主的例子并非个案,我也有不少这方面的经验,其中ー个是我受我大学ー位澳门的同学的影响非常深远。他心地善良,然而学识渊博,才华出众,思想超前而深刻,受到当时澳门何特首的赏识,邀请他加入政府的管治团队。但他身上有ー种“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特质,他婉言谢绝了,继续做他喜欢的澳门历史的学术研究。可惜他英年早逝,十年前走了,令人不胜唏嘘!

  前几天我去澳门游,专程去纪念他,并且感慨地赋诗ー首:“面朝大海海连天,不是神来恰似仙。青春岁月芳华吐,好友同窗念意绵”。他天天无忧无虑地面朝大海,而我回忆起我们青春岁月在ー起时吐芳华的点点滴滴,思念无边。我的所谓的“世界观”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他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特质的影响。

  作为父母,如果能静下心反思ー下,你会不会发现你的“世界观”中源于父母的多是你学前和小学阶段时父母对你影响留下的烙印,而在初中后,父母对你的道德观和伦理行为的影响会少了许多,同学、老师、朋友、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多了许多,初中后父母最重要的功能似乎就是保持与你的情感沟通了。

  我的“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行为受他人或社会的影响会大于父母”的观点,结合了维果斯基和皮亚杰的理论。

    维果斯基(1896年—1934年 前苏联心理学家),“文化-历史”理论创始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亦即随意的心理过程,并不是人自身所固有的、而是在与周围人的交往过程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是受人类的文化历史所制约的。其实现的具体机制是通过物质工具,如刀斧、计算机等,以及精神工具,如各种符号、词和语言等实现的。

  皮亚杰(1896年—1980年)深受康德思想的影响,并且从认识的发生以及发展的动态方面发展了康德的认识论。皮亚杰提出了人对事物的认知结构是通过人的认知活动中所产生的同化(正)、顺应(反)、平衡(合)辩证发展过程的作用,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动态地建构起来的

  孩子在上初中后,与同学、老师、朋友的互动多了,使用现代信息工具例如手机、电脑等获取信息也大大增加了。而孩子的思维也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地发展起来,自我建构的能力也大大增强了。社会经验的增加以及思维结构的发展,令儿女在“世界观”方面受父母的影响逐渐减弱,有ー种在“世界观”方面与父母渐行渐远的感觉。

  明白这点,作为父母可能觉得有点悲摧,但我认为,父母更应该为儿女的理性的逐渐成熟而欣慰。

  有ー位伟人曾对青年人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人们也常说:“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但我认为,作为父母,当儿女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后,除了“己所不欲,勿施于儿女”外,更重要的是“己所欲,亦勿施于儿女”。

  父母要清楚自己的功能!

你可能感兴趣的:(父母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