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妖铃铃》,香港电影的本来模样

《妖铃铃》,2018年1月5日,11:45@耀莱成龙国际影城(五棵松店),45元/人,2人,淘票票购



【电影】《妖铃铃》,香港电影的本来模样_第1张图片

《妖铃铃》是吴君如的导演处女作,也是我很期待的一部电影。

我很喜欢吴君如,虽然我并不认同她是一位好演员。在我看来,一等演员才是好演员,他们“演什么像什么”,就是可以演绎角色,把自身融入角色之中,可以塑造天差地别的角色,在我心中这样的演员真的不多,华语演员恐怕只有少数几位如张国荣、梁朝伟、王学圻等几位吧;二等演员是演员,他们“演什么像一个”,就是可以驾驭角色,把角色融入自身之中,可以将天差地别的角色演成一个样子,在我心中这样的演员不少,华语演员之中很多所谓“好演员”就是如此的,比如人人交口的陈道明,再比如刘嘉玲和吴君如这两位现在香港影坛活跃的大姐大;三等演员是艺人,他们“像什么演什么”,就是可以挑选角色,把角色与自己对等,只能演出适合自己的角色,不存在差别不存在层次,这样的演员应该是每一个娱乐工业中的中坚力量。四等演员是偶像,他们是“我就是我”,反正看他们的人也不是为了看他们演的是什么而只是为了看他们,所以也就无所谓演不演了,于是,当他们偶尔露出大一甚至艺考学生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比如声泪俱下的时候,粉丝们就为止欢欣不已,这一类不说也罢。

前面已经说了,在我看来,吴君如就是一个演员,她不漂亮,也不性感,在香港乃至华语影坛,她似乎都应该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存在。而事实上,吴君如恰恰是香港电影的一个缩影,她包容兼并,恰如她在采访中所说,她理解中的香港电影,就是“坚持、变通进而活下去”。比如吴君如最为人知的作品,应该就是《金鸡》系列,这三部电影背后隐隐蕴含的香港百年变迁让这个系列可以上升到一个不低的层面上。另外就是《岁月神偷》这部非常“老香港”的电影,吴君如的妈妈角色虽然戏份不多却也光芒四射。然而可惜,无论是《金鸡》系列还是《岁月神偷》,在代表香港电影最高荣誉的金像奖上都铩羽而归。吴君如至今为止唯一的一尊金像奖影后却是凭借《洪兴十三妹》拿下的。这似乎就是我们眼中的香港电影和香港人眼中的香港电影的区别吧。再比如,导演出《甜蜜蜜》这样的杰作、曾经长发飘飘和刘伟强一起浪迹欧洲四处留情(文隽语)的才貌俱佳的陈可辛,却最终选择了吴君如作为人生伴侣,看似不般配,却又珠联璧合。


【电影】《妖铃铃》,香港电影的本来模样_第2张图片

总有一些港片爱好者,喜欢把港片放到一个独特的地缘层面上、进而置于一个独特的文化层面上去评价它们,而忽略掉所谓香港电影之中一以贯之地“变通”精神。香港电影是完全市场化运作的产物,所以自始至终都是市场导向,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有奶就是娘”,你是老板,你喜欢什么我就给你什么,直至千禧年之后香港本土电影市场的完全丧失,而今时今日每年为数不多的香港电影,其实也还是这个精神的延续,只不过在日益萎缩的本土市场之中,仅存的电影也只是在一再做呐喊状,以期博得本土观众的共鸣感进而得到对于电影的认同感罢了。

扯远了,说回《妖铃铃》。我选择这部电影作为今年看的第一部电影,多多少少有点迷信的色彩,希望开年第一部电影是一部自己喜欢的电影,因为从海报和预告片以及片场花絮之中,我似乎隐约感觉到,这是一部我年少时代看过的电影——所谓“香港电影”——换言之,这是我的童年记忆。加之几年前在澳门看《金鸡SSS》确实让我对吴君如加分太多,虽然还是会担心题材与审查的矛盾,不过抱着些许的期望,选择了《妖铃铃》。

好在,吴君如没有让我失望。虽然我知道Peter姑父有一年没有开工,专心帮助吴君如,但是我宁愿相信《妖铃铃》是完全的吴君如作品。

因为,《妖铃铃》真的非常吴君如!

很遗憾吴君如的导演处女作选择了在内地拍摄,虽然市场更大但是毕竟审查更严,有着诸多的掣肘让这个以僵尸、丧尸为主的很香港的故事看上去就如履薄冰,考虑到这些,最终的故事完成度可以至少打到及格分以上吧。(这个遗憾可以对比《金鸡SSS》的洒脱自如)详细点说,整个故事的前一大半基本可以打到80分以上,尤其是对香港电影有情结的人而言,一定会喜欢得很,无论是僵尸还是丧尸,即便是(因为审查而必须加入的)人为扮演的因素,也是非常有趣的。而当沈腾扮演的徐大富出场之后,整个故事急转直下,水银泻地般地将之前建立起来的所有趣味完全打破,吴君如饰演的玲姐突然的良心发现,开始莫名其妙地为拆迁户们伸张正义的设计,让后三分之一的故事最多能有30分的水准。好在最后地府的片段中,徐大富的突然反转,算是能够掰回来一点点分数,所以总体上,我也就只能打到60分。虽然这仅仅是处女作,但毕竟有陈可辛坐镇,另外就是吴君如自己选择的内地市场的缘故,所以及格分的故事应该并不算是对她的苛责。


【电影】《妖铃铃》,香港电影的本来模样_第3张图片

演员方面,《妖铃铃》走的是《金鸡》系列的群戏路线而不是《洪兴十三妹》的个人路线,这种路线会分散演员的表演压力。(也正是这个原因,在群戏之中还能够有那般亮眼的表现,才是我觉得《金鸡》比《洪兴十三妹》更配得上影后的原因)当然,这次吴君如是选择的是做导演而不是做演员,所以这种选择当然无可厚非。在演员的阵营之中,有吴君如、吴镇宇、方中信这样的香港演员,也有沈腾、张译、小岳岳、大潘、焦俊艳这样的大陆演员,这样的搭配除了审查因素之外,可能也是吴君如对于两地市场观众平衡的结果,不过由这个结果倒推出来的过程却并不算美丽。这些年和香港导演演员合作的比较多,慢慢发现在表演上,香港演员和大陆演员完全是两个体系,体现在喜剧上,最为明显的就是对于节奏的把握,香港演员的喜感完全是依靠节奏的变化来体现的,而内地演员则很难抓住香港导演要求的喜剧节奏点。所以,在《妖铃铃》之中,无论是沈腾、小岳岳、大潘这样的喜剧演员,还是张译、焦俊艳这样的非喜剧演员,或是papi酱这样的银幕新人,都难以进入这个节奏体系之中,沈腾和小岳岳还好,徐大富和徐天宇这两个角色还比较独立,而张译的王保健、大潘的金三和papi酱的李菊花,从人物的名字上就非常“香港化”,可以看得出吴君如在人物设置上也不止参考了一部当年的香港电影尤其是香港贺岁片,所以我们可以从《妖铃铃》中看到《家有喜事》《最佳搭档》《功夫》等等一些列片子的人物的影子。比如papi酱的李菊花对应元华的包租婆,都是邋里邋遢的香港妇女形象,感觉上却是千差万别。看张译饰演的王保健的时候,我的脑海中总是会浮现出麦嘉的身影。只是大陆似乎不太有老宅男的文化,所以王保健的角色总显得背负千万压力有点用力过猛的感觉。当然,吴君如自己的玲姐的角色,也是非常吴君如非常个人的趣味体现,都是装神弄鬼地骗钱把戏,30万朝阳仁波切估计吴君如应该并不陌生,只是她最终还是选择了她钟情的香港的样子。


【电影】《妖铃铃》,香港电影的本来模样_第4张图片

最后说说情怀,吴君如在影片上映之后接受采访,很直白地说了,电影之中埋下了很多经典港片的片段用以致敬,但是让她失望的是大陆观众看不懂。在我看来,这种失望却是毫无道理的。我对香港电影算得上颇有感情,我也只是能零星看得出影片中的一些致敬片段,比如《左眼看到鬼》比如《功夫》比如《洪兴十三妹》还有古惑仔,再多的真的有些勉强了。而且,情怀不是堆砌,因为堆砌太多就是泛滥,更何况情怀需要共鸣。为什么同样是大鹏,《煎饼侠》的结局,郑伊健陈小春朱少棠等洪兴帮出场的时候几乎可以让人飙泪,而到了《缝纫机乐队》的结局,黄贯中叶世荣的beyond出场则强差人意,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在影片故事之中是否有情绪的铺垫吧。《妖铃铃》之中,除了吴镇宇方中信和吴君如三人第二段古惑仔出场有着些许感动之外,其他的片段真的很无趣,最为典型的代表就是模仿《功夫》里面跳舞的片段,我只能说是尬歌尬舞的无聊。

归根结底来说,我还是挺喜欢《妖铃铃》的,一如我喜欢吴君如,恣意而洒脱,即便夹缝即便掣肘,她和她的电影,都是我喜欢的模样。所以,昨天看完电影,我在朋友圈写了一句话,《妖铃铃》是我“曾经最喜欢的香港电影风骨”,因为香港电影,不过就是一时一地一个区域内产生的一种存在,而并非一种文化或是市场意义上的领先。

你可能感兴趣的:(【电影】《妖铃铃》,香港电影的本来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