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也蜗居过

01

那年,我也蜗居过_第1张图片

“你看咱班那谁,一毕业就嫁入豪门,从此再也无需为房租水电发愁”。大学刚毕业那年,我和叮当蜗居在四环外的城中村,一个寂寥寒冷的夜晚,一起在狭小简陋的出租屋吃面条时,不禁感慨起处境的落魄。

“是啊,多好啊”。叮当随声附和着,眼睛里溢满和我一样的羡慕嫉妒恨。然后,我们接着吃面条,各自闷头不语,内心泛起一股凄楚的感觉。

蜗居的日子,是我有生以来经历过的最难捱的岁月。

那时候,对于一个农村出身毫无背景的女大学生来说,蜗居、挤公交、地摊货…哪一样想起来都会令人心碎一地。

02

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我曾经在一个叫做“东赵”的城中村住过一年,那时候每月房租180元,后来涨到260元。

东赵,是一个位于郑州最北边的城中村,距离市区将近四十分钟的车程,若是赶上大堵车,一个小时都到不了市区。

那时候,我在紫荆山附近的一家公司工作。从城中村出发到单位,少则半个多钟头,遇上大堵车,特别是雨雪天气,就没个准了。

记得最惨的一次,是一个下大雨的晚上,六七点下班后,在单位附近的公交站牌等公交车,半个小时后才等到公交车。

满满一车的人,空气沉闷极了,让人有种窒息的感觉。更让人恼火的是,公交车移动的速度简直跟蜗牛一样,有时候十多分钟一动不动,到家的时候已经将近十点钟,现在想想那时候真是太遭罪太委屈。

03

除去漫长的上班路程,住在城中村的乐趣倒也是蛮多的。那里的生活超级便利,后来,我曾对老公说“好怀念城中村的生活,一条街逛下来,啥都能买全”。

店铺林立的街道上,生活所需应有尽有。光卖菜的和卖水果的店铺就不下十家,店铺老板大都热忱亲切,买两次东西,就熟的好像是认识了八辈子的故人了,这跟激烈的竞争不无关系,为了留住回头客,他们也是蛮拼的。

我是个典型的吃货,对于村头那家卖串串的大排档,我一向没有抵抗力。刚一落座,卖串串的老板就麻溜地递过来一个套着塑料袋的瓷碗,热情地招呼着眼前的上帝:“辣椒和芝麻酱在那儿”,他边说边指,“妮儿,想吃啥,自己随便加哈”。言语中透露出的那股子爽朗劲儿,对于身在异乡的“郑漂”来说,听起来总是觉得格外舒服。

金针菇、青菜、火腿肠、血豆腐、花菜,这些都是我爱吃的串串,把它们从热气腾腾的锅里取出来,放在眼前拌好料的瓷碗里,那滋味真是美妙啊!简直胜过传说中的满汉全席。一个串串七毛钱,二十串下来也不过10几块钱,就足以吃到肚儿圆圆。

位于街中段的那家鱼火锅店,也是不得不提的美食圣地,叮当带我去吃过两次,鱼肉鲜嫩少刺,汤料美味可口,价格也非常实惠,三四个人都花不了一百块。

东赵村的超市极多,大大小小的加起来有几十家之多。此外,卖鞋子、衣服和药品的店铺,也是鳞次栉比。一句话,在城中村居住,要啥有啥,价格还公道实惠,生活真的是超级便利。

每逢星期天,我必要早早地起床,一路小跑到村东头的田野边,听鸡鸣鸟啼,看田园风光,瞅着四周无人的时候,还要放开嗓子,冲着广阔的田野大吼几声,瞬间,工作中的压力和生活中的烦恼尽皆消散,身心顿时氤氲在轻松舒爽的境界中。

到了中午,和叮当一起买菜做饭,蒜蓉油麦菜、西红柿炒鸡蛋、爆炒大盘鸡、青椒肉丝等等,都是我们(主要是叮当)的拿手好菜。每次晒到朋友圈,总能引发赞赏连连。慢慢地,来蹭饭的越来越多了。小小的出租屋,每到星期天总是充满欢声笑语。

我和叮当的友情,在城中村居住的那一年,得到了很大的升华,为我们一生的友谊延续树立了里程碑式的意义。我很感谢生命中有她的陪伴,这种陪伴在那段孤寂落寞的岁月里,深深地温暖着我,这辈子都忘不了。人海中,能有机会拥有几个这样的朋友知己,实乃人生一大幸事!

04

最后,来说说我们的房东大娘吧。她对我很是照顾,就像是奶奶一样。每次见到我,总是笑眯眯的。好几次晚上加班回到家都是十点左右了,卖饭的小店儿和小摊儿都已打烊收摊,是房东大娘的米汤慰藉着我的饥肠辘辘。

“妮儿,咋恁晚才回来,我熬的米汤还有呢,给你端一碗尝尝”。米汤虽不是山珍海味,可对于严重饥饿中的我来说,真是好喝的不得了。一碗米汤下肚,整个人顿时有种翻身农奴把歌唱的喜悦感。

现在,搬离城中村已四年有余,我和叮当都已嫁得如意郎君。他们去年买车买房,在郑州站稳脚跟,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我们在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买了房子,生活温馨美好,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只是,偶尔还是会想起那年的城中村生活,不知叮当会不会有同样的感触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年,我也蜗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