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歌舞

英歌舞,是潮汕地区流行的一种民俗舞,在揭西普宁最为盛行,舞者手持两根木槌,上下敲击,迈步跳跃,根据头槌的哨音呐喊或者做出相应的表演动作。这种豪迈的集体舞蹈,乱中有序,在农村极其受欢迎,在街上,锣鼓一响,众多青年随即敲棒迈步,气势颇为壮观。

也因此,从古早起,英歌舞就被认为是吉祥的象征。

英歌舞_第1张图片
农村英歌舞


在我们学校,也有一支学生自己组织的英歌队,刻苦训练,时常表演;当初我坐在台下,心脏感受到英歌舞那种张扬的生命力,在随心脏澎湃起伏,当即决定要加入其中。

训练是艰苦的,从最开始的一窍不通到后来对每个动作熟稔于心,我们洒下许多汗水,眼看社团表演的日子越走越近,每个人都自觉加紧练习。

终于到了表演的日子,英歌协会作为学校重点培养的社团,在晚会上第一个出场。开场表演压力比较大,表演的前一天,社团二三十个人都被叫去挑选服装。表演的人员除了敲打锣鼓的女生外,其他男的都要去跳英歌,社长把众人分成四队,各由一个头槌带领。头槌,就是在队伍中走最前面的人,负责带领队形。

四队均有自己的队服,青黄黑红四色,缤纷绚烂。我们这些群众演员的服装是一模一样的,但头槌们就有属于自己的衣服,如武松,鲁智深。如果经济条件允许,每个表演者均有自己独特的服饰和妆容,对应水泊梁山诸位好汉。

若要说最特别的人,当要数队伍中间的耍蛇人,扮演鼓上蚤时迁,身着黑衣,手持一条布制长蛇,腾转挪移,调整队阵,如蛇一般灵动。

英歌舞_第2张图片
鼓上蚤时迁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表演英歌不单要受训练的苦,而且还要化长时间的妆。这里说的妆,可不是打个粉底,抹个腮红那样简单,那可是直接把脸当画纸,用各种水彩颜料在上面绘出面谱。身为一个直男,我的化妆初体验就奉献给了英歌妆。

本以为半个小时就能完成的妆,我化了两个小时!期间有四个女生给我化,一些细节比较难画,一个完美主义的女生总是这里补一下,那边加深一点,到最后画好亲妈都认不出我了。

时间很急,我们妆容弄好了差不多要上台了,大家急匆匆奔赴礼堂,甚至来不及合影。来到礼堂后我们按平常的位置站好,礼堂左右各两队。锣鼓已经搬上舞台,众人屏息以待,只等一声哨声。

嘘 ——嘘 ——

信号一发,我们立即敲起英歌槌,齐步迈进。

哈 ——哈——

呐喊声响彻大堂。

英歌舞_第3张图片
意气风发


在头槌的动作指示下,左右两队分庭抗礼,进退自如,接着左右队伍呈“8”字型交叉而过,最后又汇成“0”字型合成一个圆圈,手舞足蹈,在头槌带领下,整队变成一个“@”型的田螺。

随后田螺阵散开,又恢复成左右两队,中间四位头槌冲向观众席迈步跳跃,做出各种武术动作,威风八面,其他人敲棒助威。

鼓声越敲越急,众人情绪飞扬,意气风发,到最后收尾,每个人用棒子猛敲地面,又高举起来旋棒呐喊,兴高采烈,如同当年凯旋归寨的梁山好汉。

满堂喝彩欢呼,大家一高兴,一群人忙把“时迁”举起来,扔到半空耍蛇,台下掌声如雷轰鸣。

你可能感兴趣的:(英歌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