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贵才知酸爽味

一个陌生城市对外来客的吸引,比如我,美景占一部分,风土人情占一部分,美食则占相当大一部分。爽的酸辣味吧。

出门之前,先做攻略。除了行程安排、交通、住宿、时间分配等,最重要的是每一天的每一餐吃什么,吃好当地美食乃攻略之核心。

入贵才知酸爽味_第1张图片

落地贵阳,放下行李后,第一件事就是找吃的,要吃正宗的贵州味。

同在西南,贵州味里少不了辣,但更出彩的是它的酸。“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说的就是饮食中少不了酸的贵州人。

贵州菜中的酸味,绝对不是简单的醋酸,其中的酸,韵味丰富且绵长。最具代表性的,是黔菜经典酸汤鱼。

到贵州,不吃酸汤鱼,那就枉来这一回。而吃酸汤鱼,首选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老凯俚酸汤鱼,20年的老招牌了,正宗,地道。

入贵才知酸爽味_第2张图片

沿着青石板路走上去,老凯俚省府店的招牌很明显。下午不到6点,店里将近满员,空气里都散发着酸味。店门口、店里招呼的都是苗家小妹小哥,身着苗家服饰,热情地为食客服务着。

先选鱼。要吃没吃过的,我们选的是尖嘴鱼,肉质鲜嫩,关键是少刺,不腥。店里的鱼小的也有2斤多,2人吃足够。

后厨杀好鱼,入锅,苗家小妹端锅上桌,开火。红红的酸汤慢慢煮开,嫩嫩的鱼肉与汤同烹共味,一颗颗小番茄在汤中翻滚,浓郁的酸味弥漫开来,还有重重的香料味道,接近于薄荷、柠檬,可能就是传说中的木姜子的味道了。

入贵才知酸爽味_第3张图片

舀一勺酸汤,这种酸感,似有颗颗饱含各种酸味的浆果在口腔里爆裂,流到口腔的每一处,肠胃中都是余味,赤裸裸的酸,酸的我舌尖、头皮些微发麻。

入贵才知酸爽味_第4张图片

当下和同伴的共同感受是,这辈子,吃这一次酸汤鱼就够了,那酸味真的承受不来......

没过几天,我俩就被打脸了。西江也吃了一餐酸汤鱼,对比老凯俚那劲劲儿的酸爽味,这一锅实在太寡淡了,于是又怀念起了那承受不来的酸,太够味!

酸汤鱼也算是火锅吧,可以涮菜,青菜、豆制品不拘。也有蘸料,料是辣碟,浇一点酸汤搅匀了,夹鱼肉、涮菜蘸着料吃,又酸又辣。

火锅都吃过,有辣的,有清汤的,但这么酸的还没怎么尝过。没有用醋,也不是酸菜鱼的酸菜的酸,却又如此之酸,酸从哪里来?


这得要说说贵州饮食中最有特色的4种酸了。

红酸,即西红柿酸,当地叫毛辣角酸,用野生西红柿腌制发酵而成。平时见多了西红柿炒鸡蛋、番茄酱的酸酸甜甜,西红柿酸算特色。

入贵才知酸爽味_第5张图片

发酵后的西红柿捣烂,加汤一起煮,红酸汤就成了,酸味醇厚,颜色发红。酸汤鱼的红源于此,酸的一部分也源于此。

白酸,即米酸,是酸汤鱼的酸的另一来源。原料是清米汤,在酸汤桶中慢慢发酵而成。色白,酸味纯正,且越存越香,有点陈年老坛越陈越香的意思。

入贵才知酸爽味_第6张图片

臭酸,顾名思义,又臭又酸。听了小导游关于臭酸的介绍,差点没呕出来。据说是将家里没吃完又不舍得倒掉的剩菜(主要是荤菜),搁一起炖煮,再入坛密封1个多月,就可以食用了。舀一勺,加鱼呀、肉呀等一起煮,是贵州独山、荔波的一种特色饮食。

入贵才知酸爽味_第7张图片

虾酸,也是独山特色,臭酸的升级版。少不了当地的河虾,加上野生西红柿、辣椒、糯米酒等,发酵制成。与臭酸同味,单比臭酸的原料干净,臭味也没那么强烈,不过还是臭啊......

入贵才知酸爽味_第8张图片

                                                                                      图左:虾酸  图右:用虾酸炒制的菜肴

当地人说,虽然用臭酸、虾酸做的菜闻起来很臭,但吃到嘴里酸香可口。但作为外来客来讲,臭酸、虾酸实在是不敢恭维,能下口算你有胆识......相比臭酸、虾酸,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臭豆腐都要稍逊一筹了。


贵州人为何嗜酸?

入贵才知酸爽味_第9张图片

与地理环境有关。“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贵州没有平原,山区多,气候潮湿,多烟瘴,腹泻、痢疾、风湿等多发,吃酸加上吃辣,能祛湿除痛,利消化止泻,与四川、重庆爱吃辣的道理近似。

也与社会经济有关。贵州从前的交通非常不方便,多是蜿蜒的山路,也无水路可走。而贵州不产盐,外面的物资又进不去,没有盐来平衡饮食,怎么办?以酸代盐!能调味,也促进消化,增加食欲,维持身体机能。

“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不是贪吃,而是需要。先是为了满足身体的生理需求,有了酸,有了辣;再是饱享口腹之欲,有了以酸为基础烹制的菜肴,才有了酸汤鱼。

如果说成都的空气里弥漫的是火锅味和搓麻声,那贵州的空气里弥漫的可能就是少数民族的配饰叮咚音、山歌声和爽爽的酸辣味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入贵才知酸爽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