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都干了什么》读书笔记之二——感受与理解

图片发自App

初读此书时,对其权威性产生怀疑,因为作者并非权威哲学家,但试读几页之后,便欣然接受,并爱不释手,为自己最初对此书的偏见产生愧疚。那么,阅读此书给我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呢?——晦涩与轻松感交相辉映,正经与八卦互相交措,氤氲与明快此起彼伏。对于非哲学专业的读者来说简直是难得之宝物。下面,我想谈一下令我感受最深的哲学思想。

虽然哲学史如如此浩瀚,每个学派都有其合理之处,但是,作为唯一的个体,对于如此庞大的哲学体系我还是坚持立场明确的原则,并不想含糊混沌地同意与囊括所有思想观念,那就等于没有立场没有思想。


对于理性主义的数学派和经验主义科学派,我个人更倾向于经验主义科学派,尤其是洛克的观点。首先,洛克是第一个向数学家发起挑战的科学派哲学家,单这一点就令我敬佩。下面引用洛克的一段话:

“刚出生的婴儿,内心就像是一张白纸或者一块白板,什么都没有,人的思想都是靠后天学习得来的。没有什么知识是人不用学习,先天就能领悟的。”——洛克

对于现阶段的我来说,这无疑是推动我与激励我学习的最实用理论,我认为,当今的主流思想仍延续洛克的理论,无论是李笑来老师还是罗振宇老师,都推崇思维后天训练的重要性,我们生下来时,内心的确是一块白板,我们不会说话、不会走路、不会思考,所有这些都是基于父母的培养和周围环境的影响,我们的思维更是离不开后天训练——无论是通过读文章、写文章还是演讲,都是通过不断地训练、不断地积累与不断地实践而提升的。虽然休谟的“怀疑主义”在后来否定了理性主义的独断论倾向与经验主义的因果律,但相对两者选其一,对于个人的实用主义来说,我依旧倾向于经验主义。

在归纳法里,最重要的是实验数据,是观测结果,它们是科学理论的基础和证据。这些东西可以用一个词来统称:经验。所以洛克代表的科学家派被称为“经验主义”。

当然,此“经验主义”并非教条主义,这点一定要明确。

《哲学家都干了什么》读书笔记之二——感受与理解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刚刚提到了经验主义对于我的实用性,那么,这其中也刚好涵盖了另一个哲学思想——实用主义。实用主义则强调了科学的实用性。

科学就是建立在 经验主义基础上的、以 实用主义为原则筛选出来的、可以 被证伪的理论。说白点就是,科学就是我们在一堆科学假设中,挑出一个能够解释已有的实验和观测数据,而且表述尽量简单,而且还可以被证伪的理论。这个理论就是最“科学”的。

也就是说,实用主义和经验主义是相互联系与交错的,科学的用处是什么?当然是指导我们的生活和行为,那么如果没有实用性,只有复杂晦涩的逻辑推理,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只有怨怼,而有些人易把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相混淆,我认为,实用主义是对生活有实际指导意义的,若朋友有难,我们可以利用实用主义某些理论去帮助去支援,而功利主义则相反,不仅不帮助,可能反而逃之夭夭,抛下与利益无关的一切。因此,实用主义与经验主义的结合正是我所信仰的世界观。

最后附上作者林欣浩先生对于整本书的简要概括:

对于客观经验领域,也就是对于我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世界,最好的研究方法是“基于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可证伪的理论”。说白了,就是科学。作为现代人,拒斥科学方法和科学成果是不可能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哲学家都干了什么》读书笔记之二——感受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