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之美 - 44 | 工厂模式(上):我为什么说没事不要随便用工厂模式创建对象?

这系列相关博客,参考 设计模式之美

设计模式之美 - 44 | 工厂模式(上):我为什么说没事不要随便用工厂模式创建对象?

  • 简单工厂(Simple Factory)
  • 工厂方法(Factory Method)
  • 那什么时候该用工厂方法模式,而非简单工厂模式呢?
  • 抽象工厂(Abstract Factory)
  • 重点回顾
  • 课堂讨论

上几节课我们讲了单例模式,今天我们再来讲另外一个比较常用的创建型模式:工厂模式(Factory Design Pattern)。

一般情况下,工厂模式分为三种更加细分的类型:简单工厂、工厂方法和抽象工厂。不过,在 GoF 的《设计模式》一书中,它将简单工厂模式看作是工厂方法模式的一种特例,所以工厂模式只被分成了工厂方法和抽象工厂两类。实际上,前面一种分类方法更加常见,所以,在今天的讲解中,我们沿用第一种分类方法。

在这三种细分的工厂模式中,简单工厂、工厂方法原理比较简单,在实际的项目中也比较常用。而抽象工厂的原理稍微复杂点,在实际的项目中相对也不常用。所以,我们今天讲解的重点是前两种工厂模式。对于抽象工厂,你稍微了解一下即可。

除此之外,我们讲解的重点也不是原理和实现,因为这些都很简单,重点还是带你搞清楚应用场景:什么时候该用工厂模式?相对于直接 new 来创建对象,用工厂模式来创建究竟有什么好处呢?

话不多说,让我们正式开始今天的学习吧!

简单工厂(Simple Factory)

首先,我们来看,什么是简单工厂模式。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解释一下。

在下面这段代码中,我们根据配置文件的后缀(json、xml、yaml、properties),选择不同的解析器(JsonRuleConfigParser、XmlRuleConfigParser……),将存储在文件中的配置解析成内存对象 RuleConfig。

public class RuleConfigSource {
	public RuleConfig load(String ruleConfigFilePath) {
		String ruleConfigFileExtension = getFileExtension(ruleConfigFilePath);
		IRuleConfigParser parser = null;
		if ("json".equalsIgnoreCase(ruleConfigFileExtension)) {
			parser = new JsonRuleConfigParser();
		} else if ("xml".equalsIgnoreCase(ruleConfigFileExtension)) {
			parser = new XmlRuleConfigParser();
		} else if ("yaml".equalsIgnoreCase(ruleConfigFileExtension)) {
			parser = new YamlRuleConfigParser();
		} else if ("properties".equalsIgnoreCase(ruleConfigFileExtension)) {
			parser = new PropertiesRuleConfigParser();
		} else {
			throw new InvalidRuleConfigException(
						"Rule config fil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 + ruleConfigFilePa
		}
		String configText = "";
		//从ruleConfigFilePath文件中读取配置文本到configText中
		RuleConfig ruleConfig = parser.parse(configText);
		return ruleConfig;
	}
	
	private String getFileExtension(String filePath) {
		//...解析文件名获取扩展名,比如rule.json,返回json
		return "json";
	}
}

在“规范和重构”那一部分中,我们有讲到,为了让代码逻辑更加清晰,可读性更好,我们要善于将功能独立的代码块封装成函数。按照这个设计思路,我们可以将代码中涉及 parser 创建的部分逻辑剥离出来,抽象成 createParser() 函数。重构之后的代码如下所示:

	public RuleConfig load(String ruleConfigFilePath) {
		String ruleConfigFileExtension = getFileExtension(ruleConfigFilePath);
		IRuleConfigParser parser = createParser(ruleConfigFileExtension);
		if (parser == null) {
			throw new InvalidRuleConfigException(
					"Rule config fil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 + ruleConfigFileP
		}
		String configText = "";
		//从ruleConfigFilePath文件中读取配置文本到configText中
		RuleConfig ruleConfig = parser.parse(configText);
		return ruleConfig;
	}
	private String getFileExtension(String filePath) {
		//...解析文件名获取扩展名,比如rule.json,返回json
		return "json";
	}
	
	private IRuleConfigParser createParser(String configFormat) {
		IRuleConfigParser parser = null;
		if ("json".equalsIgnoreCase(configFormat)) {
			parser = new JsonRuleConfigParser();
		} else if ("xml".equalsIgnoreCase(configFormat)) {
			parser = new XmlRuleConfigParser();
		} else if ("yaml".equalsIgnoreCase(configFormat)) {
			parser = new YamlRuleConfigParser();
		} else if ("properties".equalsIgnoreCase(configFormat)) {
			parser = new PropertiesRuleConfigParser();
		}
		return parser;
	}
}

为了让类的职责更加单一、代码更加清晰,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将 createParser() 函数剥离到一个独立的类中,让这个类只负责对象的创建。而这个类就是我们现在要讲的简单工厂模式类。具体的代码如下所示:

public class RuleConfigSource {
	public RuleConfig load(String ruleConfigFilePath) {
		String ruleConfigFileExtension = getFileExtension(ruleConfigFilePath);
		IRuleConfigParser parser = RuleConfigParserFactory.createParser(ruleConf
		if (parser == null) {
			throw new InvalidRuleConfigException(
					"Rule config fil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 + ruleConfigFileP
		}
		String configText = "";
		//从ruleConfigFilePath文件中读取配置文本到configText中
		RuleConfig ruleConfig = parser.parse(configText);
		return ruleConfig;
	}
		
	private String getFileExtension(String filePath) {
		//...解析文件名获取扩展名,比如rule.json,返回json
		return "json";
	}
}
public class RuleConfigParserFactory {
	public static IRuleConfigParser createParser(String configFormat) {
		IRuleConfigParser parser = null;
		if ("json".equalsIgnoreCase(configFormat)) {
			parser = new JsonRuleConfigParser();
		} else if ("xml".equalsIgnoreCase(configFormat)) {
			parser = new XmlRuleConfigParser();
		} else if ("yaml".equalsIgnoreCase(configFormat)) {
			parser = new YamlRuleConfigParser();
		} else if ("properties".equalsIgnoreCase(configFormat)) {
			parser = new PropertiesRuleConfigParser();
		}
		return parser;
	}
}

大部分工厂类都是以“Factory”这个单词结尾的,但也不是必须的,比如 Java 中的DateFormat、Calender。除此之外,工厂类中创建对象的方法一般都是 create 开头,比如代码中的 createParser(),但有的也命名为 getInstance()、createInstance()、newInstance(),有的甚至命名为 valueOf()(比如 Java String 类的 valueOf() 函数)等等,这个我们根据具体的场景和习惯来命名就好。

在上面的代码实现中,我们每次调用 RuleConfigParserFactory 的 createParser() 的时候,都要创建一个新的 parser。实际上,如果 parser 可以复用,为了节省内存和对象创建的时间,我们可以将 parser 事先创建好缓存起来。当调用 createParser() 函数的时候,我们从缓存中取出 parser 对象直接使用。

这有点类似单例模式和简单工厂模式的结合,具体的代码实现如下所示。在接下来的讲解中,我们把上一种实现方法叫作简单工厂模式的第一种实现方法,把下面这种实现方法叫作简单工厂模式的第二种实现方法。

public class RuleConfigParserFactory {
	private static final Map<String, RuleConfigParser> cachedParsers = new Has
	
	static {
		cachedParsers.put("json", new JsonRuleConfigParser());
		cachedParsers.put("xml", new XmlRuleConfigParser());
		cachedParsers.put("yaml", new YamlRuleConfigParser());
		cachedParsers.put("properties", new PropertiesRuleConfigParser());
	}
	
	public static IRuleConfigParser createParser(String configFormat) {
		if (configFormat == null || configFormat.isEmpty()) {
			return null;//返回null还是IllegalArgumentException全凭你自己说了算
		}
		IRuleConfigParser parser = cachedParsers.get(configFormat.toLowerCase())
		return parser;
	}
}

对于上面两种简单工厂模式的实现方法,如果我们要添加新的 parser,那势必要改动到RuleConfigParserFactory 的代码,那这是不是违反开闭原则呢?实际上,如果不是需要频繁地添加新的 parser,只是偶尔修改一下 RuleConfigParserFactory 代码,稍微不符合开闭原则,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除此之外,在 RuleConfigParserFactory 的第一种代码实现中,有一组 if 分支判断逻辑,是不是应该用多态或其他设计模式来替代呢?实际上,如果 if 分支并不是很多,代码中有 if 分支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应用多态或设计模式来替代 if 分支判断逻辑,也并不是没有任何缺点的,它虽然提高了代码的扩展性,更加符合开闭原则,但也增加了类的个数,牺牲了代码的可读性。关于这一点,我们在后面章节中会详细讲到。

总结一下,尽管简单工厂模式的代码实现中,有多处 if 分支判断逻辑,违背开闭原则,但权衡扩展性和可读性,这样的代码实现在大多数情况下(比如,不需要频繁地添加 parser,也没有太多的 parser)是没有问题的。

工厂方法(Factory Method)

如果我们非得要将 if 分支逻辑去掉,那该怎么办呢?比较经典处理方法就是利用多态。按照多态的实现思路,对上面的代码进行重构。重构之后的代码如下所示:

public interface IRuleConfigParserFactory {
	IRuleConfigParser createParser();
}

public class JsonRuleConfigParserFactory implements IRuleConfigParserFactory
	@Override
	public IRuleConfigParser createParser() {
		return new JsonRuleConfigParser();
	}
}

public class XmlRuleConfigParserFactory implements IRuleConfigParserFactory
	@Override
	public IRuleConfigParser createParser() {
		return new XmlRuleConfigParser();
	}
}

public class YamlRuleConfigParserFactory implements IRuleConfigParserFactory
	@Override
	public IRuleConfigParser createParser() {
		return new YamlRuleConfigParser();
	}
}

public class PropertiesRuleConfigParserFactory implements IRuleConfigParserF
	@Override
	public IRuleConfigParser createParser() {
		return new PropertiesRuleConfigParser();
	}
}

实际上,这就是工厂方法模式的典型代码实现。这样当我们新增一种 parser 的时候,只需要新增一个实现了 IRuleConfigParserFactory 接口的 Factory 类即可。所以,工厂方法模式比起简单工厂模式更加符合开闭原则。

从上面的工厂方法的实现来看,一切都很完美,但是实际上存在挺大的问题。问题存在于这些工厂类的使用上。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如何用这些工厂类来实现RuleConfigSource 的 load() 函数。具体的代码如下所示:

public class RuleConfigSource {
	public RuleConfig load(String ruleConfigFilePath) {
		String ruleConfigFileExtension = getFileExtension(ruleConfigFilePath);
		
		IRuleConfigParserFactory parserFactory = null;
		if ("json".equalsIgnoreCase(ruleConfigFileExtension)) {
			parserFactory = new JsonRuleConfigParserFactory();
		} else if ("xml".equalsIgnoreCase(ruleConfigFileExtension)) {
			parserFactory = new XmlRuleConfigParserFactory();
		} else if ("yaml".equalsIgnoreCase(ruleConfigFileExtension)) {
			parserFactory = new YamlRuleConfigParserFactory();
		} else if ("properties".equalsIgnoreCase(ruleConfigFileExtension)) {
			parserFactory = new PropertiesRuleConfigParserFactory();
		} else {
			throw new InvalidRuleConfigException("Rule config file format is not s
		}
		IRuleConfigParser parser = parserFactory.createParser();
		
		String configText = "";
		//从ruleConfigFilePath文件中读取配置文本到configText中
		RuleConfig ruleConfig = parser.parse(configText);
		return ruleConfig;
	}
	
	private String getFileExtension(String filePath) {
		//...解析文件名获取扩展名,比如rule.json,返回json
		return "json";
	}
}

从上面的代码实现来看,工厂类对象的创建逻辑又耦合进了 load() 函数中,跟我们最初的代码版本非常相似,引入工厂方法非但没有解决问题,反倒让设计变得更加复杂了。那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们可以为工厂类再创建一个简单工厂,也就是工厂的工厂,用来创建工厂类对象。这段话听起来有点绕,我把代码实现出来了,你一看就能明白了。其中,RuleConfigParserFactoryMap 类是创建工厂对象的工厂类,getParserFactory() 返回的是缓存好的单例工厂对象。

public class RuleConfigSource {
	public RuleConfig load(String ruleConfigFilePath) {
		String ruleConfigFileExtension = getFileExtension(ruleConfigFilePath);
		
		IRuleConfigParserFactory parserFactory = RuleConfigParserFactoryMap.getP
		if (parserFactory == null) {
			throw new InvalidRuleConfigException("Rule config file format is not s
		}
		IRuleConfigParser parser = parserFactory.createParser();
		
		String configText = "";
		//从ruleConfigFilePath文件中读取配置文本到configText中
		RuleConfig ruleConfig = parser.parse(configText);
		return ruleConfig;
	}
	
	private String getFileExtension(String filePath) {
		//...解析文件名获取扩展名,比如rule.json,返回json
		return "json";
	}
}

//因为工厂类只包含方法,不包含成员变量,完全可以复用,
//不需要每次都创建新的工厂类对象,所以,简单工厂模式的第二种实现思路更加合适。
public class RuleConfigParserFactoryMap { //工厂的工厂
	private static final Map<String, IRuleConfigParserFactory> cachedFactories
	
	static {
		cachedFactories.put("json", new JsonRuleConfigParserFactory());
		cachedFactories.put("xml", new XmlRuleConfigParserFactory());
		cachedFactories.put("yaml", new YamlRuleConfigParserFactory());
		cachedFactories.put("properties", new PropertiesRuleConfigParserFactory(
	}
	
	public static IRuleConfigParserFactory getParserFactory(String type) {
		if (type == null || type.isEmpty()) {
			return null;
		}
		IRuleConfigParserFactory parserFactory = cachedFactories.get(type.toLowe
		return parserFactory;
	}
}

当我们需要添加新的规则配置解析器的时候,我们只需要创建新的 parser 类和 parser factory 类,并且在 RuleConfigParserFactoryMap 类中,将新的 parser factory 对象添加到 cachedFactories 中即可。代码的改动非常少,基本上符合开闭原则。

实际上,对于规则配置文件解析这个应用场景来说,工厂模式需要额外创建诸多 Factory类,也会增加代码的复杂性,而且,每个 Factory 类只是做简单的 new 操作,功能非常单薄(只有一行代码),也没必要设计成独立的类,所以,在这个应用场景下,简单工厂模式简单好用,比工方法厂模式更加合适。

那什么时候该用工厂方法模式,而非简单工厂模式呢?

我们前面提到,之所以将某个代码块剥离出来,独立为函数或者类,原因是这个代码块的逻辑过于复杂,剥离之后能让代码更加清晰,更加可读、可维护。但是,如果代码块本身并不复杂,就几行代码而已,我们完全没必要将它拆分成单独的函数或者类。

基于这个设计思想,当对象的创建逻辑比较复杂,不只是简单的 new 一下就可以,而是要组合其他类对象,做各种初始化操作的时候,我们推荐使用工厂方法模式,将复杂的创建逻辑拆分到多个工厂类中,让每个工厂类都不至于过于复杂。而使用简单工厂模式,将所有的创建逻辑都放到一个工厂类中,会导致这个工厂类变得很复杂。

除此之外,在某些场景下,如果对象不可复用,那工厂类每次都要返回不同的对象。如果我们使用简单工厂模式来实现,就只能选择第一种包含 if 分支逻辑的实现方式。如果我们还想避免烦人的 if-else 分支逻辑,这个时候,我们就推荐使用工厂方法模式。

抽象工厂(Abstract Factory)

讲完了简单工厂、工厂方法,我们再来看抽象工厂模式。抽象工厂模式的应用场景比较\特殊,没有前两种常用,所以不是我们本节课学习的重点,你简单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在简单工厂和工厂方法中,类只有一种分类方式。比如,在规则配置解析那个例子中,解析器类只会根据配置文件格式(Json、Xml、Yaml……)来分类。但是,如果类有两种分类方式,比如,我们既可以按照配置文件格式来分类,也可以按照解析的对象(Rule 规则配置还是 System 系统配置)来分类,那就会对应下面这 8 个 parser 类。

针对规则配置的解析器:基于接口IRuleConfigParser
JsonRuleConfigParser
XmlRuleConfigParser
YamlRuleConfigParser
PropertiesRuleConfigParser

针对系统配置的解析器:基于接口ISystemConfigParser
JsonSystemConfigParser
XmlSystemConfigParser
YamlSystemConfigParser
PropertiesSystemConfigParser

针对这种特殊的场景,如果还是继续用工厂方法来实现的话,我们要针对每个 parser 都编写一个工厂类,也就是要编写 8 个工厂类。如果我们未来还需要增加针对业务配置的解析器(比如 IBizConfigParser),那就要再对应地增加 4 个工厂类。而我们知道,过多的类也会让系统难维护。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抽象工厂就是针对这种非常特殊的场景而诞生的。我们可以让一个工厂负责创建多个不同类型的对象(IRuleConfigParser、ISystemConfigParser 等),而不是只创建一种 parser 对象。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减少工厂类的个数。具体的代码实现如下所示:

public interface IConfigParserFactory {
	IRuleConfigParser createRuleParser();
	ISystemConfigParser createSystemParser();
	//此处可以扩展新的parser类型,比如IBizConfigParser
}

public class JsonConfigParserFactory implements IConfigParserFactory {
	@Override
	public IRuleConfigParser createRuleParser() {
		return new JsonRuleConfigParser();
	}
	
	@Override
	public ISystemConfigParser createSystemParser() {
		return new JsonSystemConfigParser();
	}	
}

public class XmlConfigParserFactory implements IConfigParserFactory {
	@Override
	public IRuleConfigParser createRuleParser() {
		return new XmlRuleConfigParser();
	}
	
	@Override
	public ISystemConfigParser createSystemParser() {
		return new XmlSystemConfigParser();
	}
}

// 省略YamlConfigParserFactory和PropertiesConfigParserFactory代码

重点回顾

好了,今天的内容到此就讲完了。我们来一块总结回顾一下,你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在今天讲的三种工厂模式中,简单工厂和工厂方法比较常用,抽象工厂的应用场景比较特殊,所以很少用到,不是我们学习的重点。所以,下面我重点对前两种工厂模式的应用场景进行总结。

当创建逻辑比较复杂,是一个“大工程”的时候,我们就考虑使用工厂模式,封装对象的创建过程,将对象的创建和使用相分离。何为创建逻辑比较复杂呢?我总结了下面两种情况。

  • 第一种情况:类似规则配置解析的例子,代码中存在 if-else 分支判断,动态地根据不同的类型创建不同的对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考虑使用工厂模式,将这一大坨 ifelse 创建对象的代码抽离出来,放到工厂类中。

  • 还有一种情况,尽管我们不需要根据不同的类型创建不同的对象,但是,单个对象本身的创建过程比较复杂,比如前面提到的要组合其他类对象,做各种初始化操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可以考虑使用工厂模式,将对象的创建过程封装到工厂类中。

对于第一种情况,当每个对象的创建逻辑都比较简单的时候,我推荐使用简单工厂模式,将多个对象的创建逻辑放到一个工厂类中。当每个对象的创建逻辑都比较复杂的时候,为了避免设计一个过于庞大的简单工厂类,我推荐使用工厂方法模式,将创建逻辑拆分得更细,每个对象的创建逻辑独立到各自的工厂类中。同理,对于第二种情况,因为单个对象本身的创建逻辑就比较复杂,所以,我建议使用工厂方法模式。

除了刚刚提到的这几种情况之外,如果创建对象的逻辑并不复杂,那我们就直接通过 new 来创建对象就可以了,不需要使用工厂模式。

现在,我们上升一个思维层面来看工厂模式,它的作用无外乎下面这四个。这也是判断要不要使用工厂模式的最本质的参考标准。

  • 封装变化:创建逻辑有可能变化,封装成工厂类之后,创建逻辑的变更对调用者透明。
  • 代码复用:创建代码抽离到独立的工厂类之后可以复用。
  • 隔离复杂性:封装复杂的创建逻辑,调用者无需了解如何创建对象。
  • 控制复杂度:将创建代码抽离出来,让原本的函数或类职责更单一,代码更简洁。

课堂讨论

  1. 工厂模式是一种非常常用的设计模式,在很多开源项目、工具类中到处可见,比如Java 中的 Calendar、DateFormat 类。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用工厂模式实现类?可以留言说一说它们为什么要设计成工厂模式类?

  2. 实际上,简单工厂模式还叫作静态工厂方法模式(Static Factory Method Pattern)。之所以叫静态工厂方法模式,是因为其中创建对象的方法是静态的。那为什么要设置成静态的呢?设置成静态的,在使用的时候,是否会影响到代码的可测试性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设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