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自有大情怀——读齐如山《北平杂记》

小书自有大情怀——读齐如山《北平杂记》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近读齐如山先生的《北平杂记》,这果真是一本小书,小到几乎每篇文章齐先生都要强调“篇幅有限,不再赘述。”一方面确实空间受限,而更重要的是齐先生秉承了老北京学人的那股谦虚谨慎适可而止的神气,凡是翻阅典籍资料能查到的他绝不“锦上添花”,凡是大众熟知如数家珍的掌故他也绝不“我再强调三点”,凡是有更高明博学的方家专题研究的方向他更是绝不“乱点鸳鸯”,他反复明确地提出就是把一些大家不怎么熟悉的不怎么关注的不怎么重视的北平杂事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亲眼观察亲耳所闻亲笔记录下来,并且是尽量做到简短,让人在不那么冗长的时间里津津有味地回味被你忽略掉的北平点滴。

齐先生的文字虽然简短,却处处体现着对文化的尊重,而不像现如今把文化作为金钱目的的幌子,比如写到天坛,我们都知道那是明清皇帝祭天祈福的大圜丘,至于怎么个祭法,谁去管他作甚!但齐先生借用珍贵的篇幅一字不漏地摘抄了《律吕正义后编》里对盛典的详细描写,这类原封不动的摘抄还有先农坛一处,却说皇帝老儿的事跟我们也是“吹皱一池春水”,但这种于细微处彰显中国文化的细节再不去注意和重视,那我们将不得不抛弃“文明古国”的美誉并最终与“现代文明”渐行渐远,而这不正成为可怕的现实吗?所以,齐先生原文摘抄这些看似繁文缛节的封建礼仪事小,忽略漠视文化遗产的流失却事关重大。

从这些朴实无华的文字中可以真切地体会到齐先生对北平的挚爱,而正是这份挚爱让他一直地都在关注观察观赏着这座即属于天子王公大臣名流达官显贵更属于万千籍籍无名平头百姓的城。小小的一本书,几乎谈遍了北平的历史、建筑、街道、巷陌、衣食住行、士农工商、民俗民风,他一生坚持的“书本以外找东西”的治学方法在这里面淋漓尽致地展露无遗。用脚步去丈量城市的尺寸,用心去感知城市的精髓,用笔去记录城市的韵味,齐先生将他的“齐氏风土志”捧给了半个世纪后的我们,用最短的文字,表达最明确的意思,让读者不拘谨不郑重其事地富有仪式感的似乎要读什么鸿篇巨制,这就是齐先生带着我们在偌大的北平城里看看她的一砖一瓦、一点一滴、一事一物、一人一家,难道这些还不能让浮躁如当下的我们红着脸回归本真和心对话吗?

合上书,忽然间想到了孙燕姿的歌曲《我怀念的》,“我怀念的,是无话不说;我怀念的,是一起作梦;我怀念的,是争吵以后,还是想要爱你的冲动。”这虽是一首情歌,此刻却与我读罢齐先生这本书的感觉无限近似。精彩有趣的北平杂记,虽向往之却不能至,但庆幸的是,可以借着齐先生的文字去假装怀念,怀念与她的无话不说,怀念和她一起做一个文化传承的美梦,怀念与她一同经历历史的无情风浪拍打而在时代浪尖困惑的分歧争吵后爱更深情更浓。

感谢齐如山先生!让我们看到不为人知的北平。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书自有大情怀——读齐如山《北平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