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史话·第二辑(307)晋国卿族纪实:强卿先氏兴亡之路

先氏源流


先氏是晋国公族的一支,但由于其族灭时间早,其家族的相关记录没有流传下来,因此难以推断其源流;且先氏内部矛盾很是激烈,其中的人物关系也很难理清。最早出现在史料中的有先丹木和先友两个人,在晋献公时期随同太子申生出征东山皋落氏。彼时晋献公有意疏远太子申生,因此赐给他偏衣金玦,太子不知何意,便征询左右的意见。当时任下军统帅罕夷车右的先丹木劝说太子尽快逃亡,而担任太子车右的先友则说这件偏衣有一般是国君的衣服,说明国君器重你,并勉励太子不负父望,奋勇杀敌。

晋国史话·第二辑(307)晋国卿族纪实:强卿先氏兴亡之路_第1张图片
先氏人物关系推测

两个人虽然都出自先氏,但是在对待太子的事情上却出现了截然不同的态度,因此很可能亲缘关系已经疏远,这也就可以解释后来先克与先都之间的矛盾由来了。

兵家先轸


第二代的先轸与先丹木、先友的关系不是很明确,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到先轸的时期,先氏成了晋国的一大显族。这一变化的推动力还是在于晋惠公的作爰田、作州兵的政策,国君用经济利益来换取贵族的支持,先氏也是其中的受益者。在后来晋文公作三军时,先轸更是顺利进入了晋国的第一届内阁,并在后来的城濮之战前超拔为晋国执政,使得先氏宗族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

但是按照一般的看法,先轸应该是党于重耳的,因为史料上有说先氏是晋文公内主的说法。特别是按照史记的说法,先轸甚至是随同晋文公流亡的五贤士之一,有从亡之功。但这种说法并不严谨,在秦穆公护送晋文公归国时,晋军驻扎在庐柳拒秦。左传上并没有说明晋军的主将是谁,因此就给了人们很大的发挥空间,很多人认为拒秦的就是惠公的死党吕甥和郤芮。因为按照狐氏、先氏是文公内主的说法,狐毛和先轸是不可能出兵抵御文公归国的。

但是晋代出土的《竹书记年》却推翻了这个结论,其中有明确的记载,此次前往御秦的正是狐毛和先轸。可见不仅仅是先轸,就连狐偃的哥哥狐毛都不是什么文公的内主,他们对于秦国的态度都是坚决的,这恐怕与秦穆公在韩之战中俘获晋惠公并趁机攫取晋国河外列城五的旧事有关。面对来势汹汹的秦军,先、狐二人是坚决抵制的,根本不理会军中的流亡公子。如果不是秦穆公与二人达成妥协,只求扶植重耳取代晋怀公,不索求任何其他利益,并承诺在双方会盟之后立即撤军回国,晋文公归国之路就不会那么顺利。

到晋文公时期,晋国开始建立三军六卿军政一体的制度,先轸能够进入内阁担任下军佐的职务,凭借的实际上是他强大的宗族力量,而非他与晋文公的私交。先轸能够被超拔为正卿,也是因为其在战争中表现出的文韬武略,是内阁的其他成员无法比拟的。据说《汉书·艺文志》中的兵书《孙轸》就是先轸所创作,可见其军事才能是很受后人所推崇的,在当时也是备受尊崇。

由于晋文公归国是受秦穆公之恩,因此尽管秦穆公背弃盟约,与晋国决裂,晋国还是隐忍不发。直到晋文公死后,秦国趁晋郑国丧偷袭郑国,先轸对秦国的敌对情绪才被彻底释放了。在这一战中,先轸破天荒地采取了伏击战,开创了春秋史上据守关隘开展歼灭战的先河,对秦国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崤之战在后来的几年内,引来了秦国的疯狂反扑,并且使得秦国彻底倒入了晋国的死对头楚国的怀抱。但从当时来看,这一战彻底封堵了秦国东出函谷关的企图,使得秦国在春秋中后期二百多年无法与晋国抗衡,消弭了秦国对晋国霸业的威胁,其所得要远大于所失。

可惜的是,如此天纵英才,却是个个性火爆的人。崤之战后,晋襄公听从文嬴之言,释放了秦军的俘虏,先轸知道后,在朝堂上忍不住咆哮朝堂并对晋襄公不顾而唾。事后他也因此受到了很大的压力,于是就在次年白狄侵晋的战斗结束后,免胄冲入敌军阵营以求死。据说狄人将其首级送回晋国时,面色仍栩栩如生。

盛极而衰


先轸的儿子先且居也是一个具有一定谋略的军事家,由于封地在霍,又被称为霍伯。关于先且居最早的记载出现在晋文公八年(629BC)的清原之蒐后,当时晋国刚刚设立了五军十卿的新内阁,不久上军将狐毛去世,晋文公有意让赵衰接任狐毛的位置,但赵衰坚辞让给了先且居。

史家以此认为赵衰有谦和让贤的美德,但是如果要考察之后的历史的话,就会发现赵衰实际上是存有私心的。当时的利益格局中,先轸为执政且具有极高的威望,先氏宗族正处于蒸蒸日上的发展期。赵衰通过让贤的方式实际上是在与居守派的先轸示好,以图让嬴姓赵氏宗族能够在姬姓公族垄断权柄的局势中获取更多的支持。先轸与先且居父子二人同居内阁,分列第一和第三的位置,就使得先是的势力更加炙手可热,也就使得先、赵两家因此结成了牢固的同盟关系。

在先轸死后,晋人感其忠义,一致同意让先且居接替父职出任正卿。先且居执政期间,正好是秦穆公为了洗刷崤之战的耻辱不断对晋国用兵的几年。鉴于秦军同仇敌忾的气势,先且居适时地根据秦军的兵势调整策略,很少与秦军发生正面冲突,使得秦穆公没有讨到什么好处,最后含恨而终。

由于先且居执政时间较短,关于他的言行也没有太多的记载,倒是从儒家的经典来看,先且居也是很重视舆论工作的。因为卫国在晋文公晚年不来朝见,襄公继位后又攻打郑国,晋国决定出兵讨。在出兵前,先且居建议让晋襄公先去朝见周天子,以为诸侯做好表率,然后再讨伐卫国不尊霸主的罪以示名正言顺。

先且居在襄公六年(622BC)去世,没有大展拳脚施展其谋略抱负。其子先克资历较浅,无法主理政务,但还是插手干预卿族的人事安排。凭借先轸、先且居多年积累的影响力,和赵盾的强硬手腕,先克最终如愿以偿,使得赵盾成为了新的执政。先克也在赵盾的运作之下,成为了中军佐,位居内阁二号人物之列。

但也正是因为先克和赵盾的这番运作,引发了诸多贵族的不满,酿成了灵公二年(619BC)冬天的五大夫之乱。先克因为平日里跋扈,树敌众多,成为政变的首要目标,进入内阁还不到一年,就被乱军杀死。先克死后,先氏家族在晋国政坛陷入沉寂,到邲之战前先毂担任中军佐,先氏似乎有复兴的迹象。然而刚愎自用的先毂,在邲之战中任性妄为,不仅没有让先氏走上复兴之路,反而遭致了灭顶之灾。

你可能感兴趣的:(晋国史话·第二辑(307)晋国卿族纪实:强卿先氏兴亡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