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茶记(38)-茶气,体感,韵味-知鱼茶室柯永旭

茶气,体感,韵味


何为“茶气”?众说纷纭。有夸张的说法,说茶气能够打通人的气脉,(涌泉到百会,脚底到头顶,气息通畅,头顶冒汗),象传说中的气功一样。也有反对的说法,认为茶气纯属杜撰,毫无根据。反对派认为,“茶气”的说法不过是“皇帝的新装”,说的人绘声绘色,听的人云里雾里。但是,总的来说,“茶气”一词,还是流行起来了。感觉呢,就像“老班章古树茶”,虽然没有几个人喝过正品,不过,大部分喝茶的人都听说过,知道它是普洱茶中的王者。

“茶气”,按照我的定义,就是茶汤给口腔和身体带来的良好感觉。它可以用两个指标衡量---强度和持久度。用喝酒来对比,就一下子明白了。白酒很烈,酒气很猛。红酒后劲足,就是酒气持久度好。茶气足的茶,喝的时候口腔的感觉很浓烈,喝完之后隔上10分钟,口腔还充满了茶的气息和味道,久久不散。茶气的说法,估计源于普洱,后来也扩散到其他的茶类,成了判断,评价茶叶等级的标准之一。茶气,带来的感受,必须是好的感受。否则,又苦又涩的茶,对口腔的冲击力肯定大,持久力也强,能说成茶气足吗?确实有人故意混淆概念,忽悠客人。他们跑到云南,搞来苦涩难耐的茶叶,告诉客人说是老班章(以茶气凶猛出名)隔壁村的茶叶,或者随便搞点台地茶,混点老曼峨(苦茶,拼配用,很少独饮),骗人说是老班章茶。如果老班章卖3000块,他们就卖600块,还真的蒙了不少人。入行的时候,就有人这么忽悠我。我喝到了正宗的老班章茶后,才知道老班章茶还有另一个形容词,叫“满口生津”。

体感,就是身体的感受。广义上,“茶气”也属于体感。不过,喝茶时提到的“体感”,通常是指口腔,鼻子以外,身体的其他部位对茶汤产生的感觉。有种说法是,茶气足的茶,才能够产生体感。茶气不足,口感都不行,何况体感。目前,关于体感的最权威的描述是出于邓时海的著作《普洱茶》,其中的内容如下:“喝了茶气强的茶汤,很快就会打嗝,接着有一般热气在胸腹中竣荡、腾然毛孔也因之松弛开放,微汗或汗气徐徐得以舒发。再继续品饮,正如茶仙玉川子所描述的,一直喝到七碗茶时,茶气生清风,使人飘扬欲仙!”。我呢,并没有上面描述的完整的体验。茶气足的茶,我喝完后,确实是会打嗝。不过,并没有感觉热气在胸中骏荡。其实,无论吃什么,喝什么,身体必然都会产生反应。只不过有的人身体敏感,能够敏锐察觉到。有的人不敏感,感觉不到而已。好比吃辣椒,有的人稍微吃一点辣椒,就满头大汗,其他人则没有感觉。所以,喝茶没有体感,也属正常,无须人云亦云。

韵味,“韵味”,好像是福建茶叶的专用词汇。“观音韵”,“岩韵”说的都是福建茶。韵味,指“含蓄的意味或情趣风味”,是挺有想象空间的词汇。在含蓄中寻找美好,美好若隐若现,耐人寻味,多么有意思的过程!这个词汇,多用于形容诗歌,也可用于美女。诗歌不好读懂,美女也是一样。诗歌读得越多,体验到的美好就越多;美女见得越多,就会发现含蓄美尤为难得。好茶,都具有各不相同的含蓄美,都需要你去发现,去体验。所以,我觉得好茶都有韵味。观音韵,岩韵,如果说的是茶场气息,那必然是存在的,只不过不容易寻觅到而已。确定的说,好茶才有所谓的韵味,越好的茶,品饮带来的美好的感觉是长久不散,有其明显的宜人的特点。前提就是你的口腔的敏感度要够!!!顶级的铁观音,入口的时候很淡的柔甜,茶汤很细腻,香气滋味若有若无。吞咽茶汤,一刻钟后,那种如兰似馥的感觉还在口腔中回荡,好比一首好听的歌曲,虽曲终人散,确余音环绕在我们的脑海中。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茶记(38)-茶气,体感,韵味-知鱼茶室柯永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