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杨绛《杂忆与杂写:一九九二—二零一三》

荀子:“学不可以已。”

       读杨绛先生的这篇散文名作,我最终只能以此五言以概之。学海无涯,学无始终。

       这本书收录了近二十年间作者的各类回忆性散文、杂论、序文和书信。我静静地读着,仿佛自己已经不是在与书本对话,而是以一个“隐形人”的身份静静地站在先生身旁。看她追溯往事,听她回忆往事。

       先生生于1911年卒于2016年,真的是一位世纪老人。可以说,她的一生都是让人可敬可叹的。这本书几乎记述了先生一生。虽然篇篇只言片语,但我从中无不体会到先生回忆过去时饱含的思念和深情。她说:我早已无父无母。姊妹兄弟也都没有了,独在灯下,写完这篇《回忆》,还痴痴地回忆又回忆。

       这部散文集,亦是我无意中偶得的。吾于昨晚读了代前言后,竟真正达到欲罢不能的境界,想以一窥尽。无奈为现实所迫,然终费一日将其读尽。快哉!乐哉!

       鄙者粗陋,文采粗浅,实不能将其精华尽授,唯一吐心中所思为快。

       我读完这本书,才算得上是真正了解了钱氏一家。钱钟书先生一生都热衷于做学问,他学识造诣至深,竟是两三百年难得一见。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大师级人物,却不甘沦于名利之中,并对其深恶痛绝。他曾深叹浮名为累,“我成了一块烂肉,苍蝇都可以在我身上撒蛆!”就是这样一位大家,一生都致力于勤勉学习,严谨至学。我想,或许,支撑杨先生继续留存于世的一个信念就是她想为她丈夫研究著述志业的成功奉献自己毕生的余力。

       杨先生,一位受新思想新文化教育的现代知识性女性。她出生于名门大家,却甘愿“下嫁”于钱家——旧时封建家庭,从此担上洗衣做饭煮妇工作。我感觉,自从她成为钱钟书生命中的杨绛后,她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家庭,给了她所爱的丈夫,给了她的孩子。她太爱他们了。最亲的人离开她后,她太孤独了。她把自己的离世当作是回家,可以想见,她有多想回到他们身边。对于,先生的功绩我不作过多的评述。先生最感动我的,还是她回忆时的那份深情和爱。

       钱瑗,先生的爱女,一位优秀的教师尖兵。先生已于《尖兵钱瑗》这篇散文向我们简答的介绍了她的爱女。在这里就不作过多的阐述。

       最后,“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这个乱沉浮杂的名利社会中,我们如果能静下心来,耐心地学习,作学问,如能像先生一家一样,致力于做自己,或许未尝不是一见乐事。

读杨绛《杂忆与杂写:一九九二—二零一三》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杨绛《杂忆与杂写:一九九二—二零一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