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克星法:看完就能用上的高效阅读技巧

阅读克星法:看完就能用上的高效阅读技巧_第1张图片
图片来源:花瓣网

之前,我对快速阅读之类的方法不大感兴趣,认为一味追求速度,忽略阅读思考的过程,会变得机械和营养不良,本来阅读就是一件很人性的事情。

但是,其实在阅读上投入时间的长短和阅读质量没有必然的联系,与其将阅读的重点放在时间上,不如放在方法上。如果有一个好的阅读方法,能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内容,缩短阅读时间其实是附带的结果。

《聪明人的一张纸工作整理术》,讲的就是关于高效阅读、快速处理理大量信息的方法,作者高桥政史曾任职于麦肯锡,还担任过某战略咨询公司经营咨询顾问,他的一张纸工作整理术,在丰田、宝洁等大型公司都得到推广应用。

书中提及的“16分割笔记法”、“阅读克星法”简单易行,容易上手,“阅读克星法”声称能在15分钟内读完一本书,所以在这里分享一下。

1. 16分割笔记法

在“阅读克星法”前,先了解一个与之相关的笔记法——“16分割笔记法”。当提出了一个问题,或者一个假设,就需要搜集资料和信息,进行验证分析。

面对搜集回来的资料信息,如何整理呢?

用“16分割笔记法”:

第一步,找一个本子,最好是方便携带的记事本,不用太大。

第二步,打开本子,两页并在一起使用。将两页纸平均分为16份,在左上角第一个格子里写上主题和日期。

第三步,在其余15个格子里,填入你搜集回来的资料的关键词句,或者你的想法。

第四步,用不同颜色的笔,对各个关键词句做记号,或者圈起有关联的词句,标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可以按自己的需要,设置各种颜色代表的意义。

高桥政史的颜色标注:

注意,为什么要画方格?能否直接写下15个词句?作者认为,将本子进行分区,在视觉上显得工整,有助于清晰思考。

另外,画方格线不要用黑色笔,以免干扰视线和思考,最好用浅蓝色或浅绿色笔。方格的数目也不是固定要16个,可以根据自己需要,进行增减。

2.阅读克星法

“阅读克星法”是“16分割笔记法”的延伸,用于快速阅读一本书或者文章。

第一步,同样是打开记事本,利用展开的两页纸。在左边页上,分割成16份,在右边的页上,顶端写上书名和日期,中间画三个圆圈,圆圈的位置正好是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然后,用直线将三个圆圈连起来。

第二步,提出问题,将问题写在三个圆圈围起来的三角形中。你想要通过这本书能够解决什么问题?问题需要具体的,不要模糊,因为模糊会让阅读没有针对性,也会降低效率。比如,“如何高效的读一本书”是比较模糊的,“如何快速的掌握一本书的主要逻辑框架”、“如何快速准确的了解一本书的重点内容及主要观点”就比较具体,两者都是“高效读一本书”的不同方面。

第三步,选出16个关键词句。边翻阅目录、前言、正文,以扫读为主,边找你认为关键的词句,这些词句都是与上面提出的问题相关的,可以多留意出现频率高的词、专业名词、数字、格言。将这些词句填入开头画好的16个方格里。

第四步,从16个关键词句中选3个最重要的,填入事先画好的圆圈中。这个时候,可以进一步阅读书中正文部分的内容,选出的3个关键词句,是与提出的问题联系最紧密、最能解答疑问的词句。另外,这3个词句不一定是从那16个词中直接搬过来的,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归纳、整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第五步,根据选出的3个关键词句,整合为一条信息,这就是你在开始提出的问题的答案。必要时,还可以导出成为一个行动,就是根据你整理得到的答案,得出你应该怎么做。

3.实践阅读克星法的效果

我用这个方法读了另一本名字很相像的书,叫《一页纸工作整理术》,作者是美国的丹.罗姆。插个题外话,丹.罗姆的这本书主要讲信息的视觉化,但不只是写写画画的效率取巧,更是多维度思考的引导,十分值得一读。

阅读克星法:看完就能用上的高效阅读技巧_第2张图片
丹.罗姆,《一页纸工作整理术》

这本书,我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去读,恰好可以做一个对比的小实验。第一次读是按自己平常的习惯,先翻目录,浏览前言,对内容做大致了解。然后,翻到重点章节,开始看正文,主要看如何做,尽量忽略例子。

这一遍下来其实思路不大清晰,对所看的内容印象很模糊。原因之一是我只是单纯的翻看,没有做记录来辅助理解,原因之二是书中的做法需要通过例子才能理解透彻,而忽略了例子就是囫囵吞枣。

第二次读是用高桥政史的“阅读克星法”,步骤如前文,这一轮下来感觉思路清晰不少,不过不排除是因为已经读过一次。虽然我依然略过了例子,但写完了阅读笔记后,对书中内容更加心里有数,因为这一次用了纸和笔,手脑并用,写出来有助于整理思路;更重要的是这次是带着问题去阅读的,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我都将注意力集中在寻找问题上,有针对性,效率也更高。

阅读克星法:看完就能用上的高效阅读技巧_第3张图片
我用“阅读克星法”读《一页纸工作整理术》写的笔记


总的来说,“阅读克星法”是有效果的,而发挥效果的关键,是阅读之初就要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读,围绕问题去选关键词句。所以,提出具体、有意义的问题很重要。

另外,说说阅读使用的时间,作者能在15分钟能读完一本书,并将内容归纳到纸上,我的用时是40分钟左右。我想,所用时间与书的难易程度、章节的多少、阅读者的知识背景有很大关系。

4. “阅读克星法是否有应用限制?

从上文,我们可以知道,“阅读克星法”是一种泛读方法,不要求把握书中细节,且是带着问题去阅读的,找到问题答案即为完成阅读,不需要读完整本书,如果读者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一本难度不大的书,在15分钟内完成是有可能的。

同时,也看到这个方法的局限性:

首先,这个方法能让你快速掌握重点内容,但是不能让你了解书中细节,也不能马上让你弄懂书中需要深度思考的内容。所以,对于知识难读较大的书,这个方法可以作为第一步,提纲挈领,要读透,还需要进一步精读。换言之,对于难读较小的书,用这个方法可以快速消灭之。

再者,因为每次都是针对一个特定的问题去阅读,只利用到书中部分内容,同时又忽略了某些内容,所以一本书可以有多种读法,可以读多次,到下次遇到不同的问题时,被忽略的内容或许可以派上用场。

最后,因为带着主观问题读,容易忽略整本书的架构、逻辑体系和前后文的联系。其实,我们翻开一本书,很多时候心中是没有预设问题的,更多的是一个好奇,一个兴趣的驱使——“这本书究竟会讲些什么呢?”。

如果要换个客观的角度,了解整本书的框架,就可以先用思维导图,将书本的大纲整理出来,然后再开始阅读。不加预设的翻开一本书,往往也有意外的收获。


附,本文参考书籍:

高桥政史,《聪明人的一张纸工作整理术》

你可能感兴趣的:(阅读克星法:看完就能用上的高效阅读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