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趁年轻,一切还来得及 《HBR‘s 10 Must Read on Managing Yourself》

作为临床心理治疗师,Meg Jay在Ted“Why 30 is not new 20?”上分享了一则病例,一位26岁的女生倾诉爱情困惑,不满意已同居的男朋友,可又不愿分手,将就着,反正离最终组建家庭还很遥远。Meg自然而然地表示赞同,可她的导师却不这样认为“如果20多岁的女生难以走出错误的爱情,日后她有很大可能进入错误婚姻。”

统计显示,我们人生中大多重要时刻发生于35岁左右:

1. 那些最终决定我们生活的决策、经验和顿悟,有8/10发生于35岁左右;

2. 在我们职业发展前10年经历将决定未来薪酬水平;

3. 超过半数的美国人在30岁左右遇到未来结婚、同居或约会的伴侣;

4. 为应对成年生活,大脑于20来岁第二次且最后一次发育;

5. 性格的形成多集中于20~30岁间;

如同0~5岁对于儿童语言和大脑发展至关重要,20~30岁决定个人成人生活。

30岁以后,职业压力、生活压力、婚姻压力、育儿压力骤然袭来,即使想要做出改变,疲于应对生活的30岁们也无时间或精力改变自我。30岁的生活应该是20岁生活的持续,一种沿着既定路线稳步上升的过程。这种既定路线,是在20岁到30岁期间摸索、试验和反馈中形成和发展的。

管理学大师Peter F. Drucker在《管理自我》中讲”想要将事情做好,必须对自己有深层的了解。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知道自己如何学习更有效率,如何与他人相处,核心价值在哪,在何处可以有所成就。”

To do things well, you’ll need to cultivat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yourself – not only what your strengths and weakness are but also how you learn, how you work with others, what your values are, and where you can make the greatest contribution. Because only when you operate from strengths can you achieve true excellence.

但是,发现自己并不意味着一味的空想。Meg曾遇到一位对自己喜好犹豫不绝而犹豫不前最终一事无成的女性。发现自己,在于试错。德鲁克推荐使用“反馈”机制,写下自己的目标、规划以及预期结果,之后行动,三个季度或一年将实际结果与预期相对比。这种对比,不仅可以让你知晓你离目标还有多远,更重要的是让你发现,你所期待的是不是你力所能及的,你在意的或真正想要的。在这种试错和反馈过程中,你同样能够得到Meg所言的“身份资本(Identity Capital)”,即为成为你仰望之人所投入的时间、精力和努力等最终会使你成为梦中之人。

The only way to discover yourstrengthsis throughfeedback analysis.  Whenever you make a key decision or take a key action, wirte down what you expect will happen. Nine or 12 months later, compare the actual results with your expectations.

在成为你目标之人的旅途中,反馈机制不仅仅能够让你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它还能够告知你如何学习效率最高、怎么与人工作最能产出胜过。有些人更善于通过与人沟通掌握知识,有些人通过阅读、写作、实践或自我沟通。

最重要的是,通过试错和反馈,了解自己,调整目标,最终实现自己。Meg将这过程形容为一架刚刚起飞的飞机,细微的调整都会到达不同的终点。

Twentysomethings are like airplanes just leaving LAX, bound for somewhere west. Right after takeoff, a slight change in course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landing in Alaska or Fiji.

趁年轻,一些还来得及,发现自己,探索自己,并实现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书评]趁年轻,一切还来得及 《HBR‘s 10 Must Read on Managing Yourse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