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对我的启发

最近社里出了一套科普书,为了写好这套书的推荐文章,我阅读了大量与数学相关的图书,收获了不少启发,希望分享给大家。

1、知识地图比知识重要

什么叫知识地图?

顾名思义就是标注知识的起点、节点、走向、路径,的一张概览性的、纲要式的起到框架作用的地图。

为什么“知识地图”比“知识”重要?

举个例子,你去过武汉、北京、深圳、上海这几个地方,但如果你并不熟悉它们之间的地理位置。那么你仅仅只是对这几个地方熟悉,但你不知道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它们风土人情为什么会有很多差异,它们的地理、历史背景为何不同……

你对它们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下去。

学习知识也一样。

为什么有的人看了那么多书,但见识依然很狭窄?为什么有人非常努力,但却一直碌碌无为?为什么有人学东西,一通百通,而有的人却总不得法?

说到底,凡是我们努力却不见效果的事,都是因为我们心中少了一副“知识地图”。

学习数学,也需要这样一副知识地图。有了它,你在学习的过程中,才不会孤立的去看待一个知识点。

为什么我们在学校学习了十几年数学,现在几乎全还给老师了?就是因为你学的是知识点,它们在你心中并没有绘制成一张知识地图,所以你记不住。

学习数学怎么建立知识地图呢?

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就是阅读数学史。通过历史这根金线,将知识点串联起来,会让你有一种通透感。

2、进步靠的是隐知识

学习知识,涉及到两种属性:

(1)显知识

(2)隐知识

显知识就是你直接可以学到的知识。而隐知识是知识背后的知识,是一种思维方式。

数学知识仅仅是数学学习的载体,我们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最终得到的是逻辑思维水平的提高。 这个逻辑水平的提高,就是你的隐知识。

人类的每一次进步,都是依靠隐知识。

比如,泰勒斯提出“万物源于水”,这个结论今天看显然是错误的。但为什么泰勒斯的大名一直流传至今,还被人尊称为哲学第一人?

这是因为“万物源于水”是显知识,它背后的“在变化的现象背后,找到不变的东西”这种思维方式,却是隐知识。

正是因为这种隐知识,人们的科学才有了迭代,进而出现了毕达哥拉斯、亚里士多德、牛顿这些科学家,他们都继承了泰勒斯的“万物之后一定有一个本源”的思想,不断进行探索,才有了今天科学的辉煌。

在生活中,其实我们很多事情也都在使用数学思维这种隐知识,我们自己没有察觉或者说别人没有察觉罢了。举个最常见的例子,比如考试的分数,就是把每个人的学习成绩,抽象成一个分数,来进行比较。

3、找到不变的东西

相信大家都感受到了,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快时代,变化成为了一个常态。

我们为什么很焦虑,因为我们心里是虚的,没有底,是脚踩西瓜皮。所以,找到变化背后那些不变的东西,我们才能安心。

这样说很抽象,我举个例子。

比如,做生意的人,内心有“诚信”二字,那么无论他遇到什么情况,他都能泰然处之,而不会内心纠结。

数学的根基是“公理化思维”。

公理化思维,就是找到几个不变的公理,然后围绕这些公理,推导出这个学科的整个大厦。

换句话说,无论你怎么变,我都可以根据这几条不变的公理,把你转化成数学问题,然后解决掉。

现在创业界流行的“第一性原理”就是来自数学的“公理化思维”。

人的一生能达到什么高度,是由自己的思维能力决定的。而数学,决定了一个人的思维结构能搭多高。

4、系统化学习

数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因为它是在逻辑的基础上不断递进的,而不是各种知识点简单的结合。所以,数学是一套严密的逻辑系统。

因此,我们的学习也应该是系统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可叠加式的进步。

你可能感兴趣的:(数学对我的启发)